轉個巷口,常常映入眼簾的便利商店,或許已成了你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補給站。在近幾年大吹復古懷舊風的同時,許多獨立小雜貨店反倒紛紛出籠,不管是描繪著店主喜好的選物店,或是堅持不與連鎖品牌打著中央廚房後勤戰爭的輕食與咖啡店,不打價格戰、而選擇店主私心推薦的獨立書店等等…若你有機會細細走過且用心品味,也許從中會發現到不同的驚奇點。某個趣味小物品、或是某個跳進眼中的無意捕捉,比起被比喻為恐龍般暴食的強大財團分散出的各式連鎖店,都更容易勾起你我心中那等待已久的小小玩心。
位在東京市郊品川區 ( Shinagawa-ku) 的某條民弄巷道,一間原本前身是菜販的廢棄店鋪,在店主人委託 Schemata Architects 建築企劃室重新打造之下,名為 The Okomeya Rice Shop 的街角小米舖便隨之重生。除了販售顯而易見的米穀與自有調味料之外,店內更規畫了一個小角落,提供簡單的咖啡和手做飯糰。傳統的紫菜包米作法,在店主人Owan 的巧手製作下,比起冷藏櫥櫃裡的三角飯糰,似乎顯得更加溫暖與美味。
說到改造的起源,是店主人有感於原本該屬繁華蓬勃的街道,卻因都市經濟的群聚效應,面臨到衰落的命運。雖然附近還有幾間店鋪始終屹立不搖地繼續營運,但面對逐漸飄散的人去樓空與虛無氛圍,以及逐漸失去友好關懷的街坊鄰居們,這樣一個保留原始建築構造─開放兩側的門面,以及只消幾眼便可看清楚後方櫃台及廚房的設計,不僅替代機器人般制式化口吻的;「妳好,歡迎光臨!」親切主動的迎賓態度,更是 Owan 想要回饋給當地居民的體貼問候。
在保留原始構造外,建築師更把原本的木製欄柱刨削下來的細屑製作成木頭膠合板,成了後方櫃台及前方擺設桌面,暖色木作便蔓延在這個小小不到 5 坪的空間裡。不過份誇飾的裝飾手法,以及無違和感地融入在這個巷弄街道中,著實反映出了店主人謙虛為懷的個性。當然,前方的布蓬更是方便店主人在營業時間隨意蓋下的遮蔽,除了呼應昭和時代的傳統意味,更多了讓街坊鄰居們共同看顧的參與感,體現我們口中所念卻少有實踐的敦親睦鄰。
當夜幕垂降,不管是上班族或出門在外辛苦一整天的鄰居們,若是想到回家的路上有著這樣一間溫暖親切的小店,仍舊開著小燈,對著路過的大家道聲:「辛苦了!晚安。」或許也能說是生活中簡單卻有著微溫的幸福吧!
via : dez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