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Polysh 特約寫手 Emma Wu
當七月初剛結束的溫布頓決賽上,今年夏天即將滿 34 歲的前球王,開放年代以來男子大滿貫最多的紀錄保持人 Roger Federer(17 座大滿貫 ),黯然敗給當今叱吒的球王 Djokovic ,球迷觀眾席上,有嘆息、有淚水、也有為他喝采的歡呼聲此起彼落,他微笑捧著亞軍的銀盤和他曾經奪下過 7 座的溫布頓金杯在網前擦身而過,這位 17 歲進入網壇,帶給網球迷無數驚嘆和為之瘋狂的球員,無疑是歷史篇章中的 GOAT(Greatest of All Time)。

NIKE 為了紀念 Roger Federer 的球王週數紀錄超越 Sampras,由紀錄保持的 286 走向 287 週時,發行的限量版 287 球鞋,開賣的國家和店面極少,甚至比 Jordan 鞋還要珍稀,當時台灣是完全沒有被列入開賣的國家之一(嘆)。

Roger Federer 也是 NIKE 除了對女子球員 (M.Sharapova) 之外,首次為男子網球球員量身訂製每年的四大滿貫賽專屬球衣。以往我們看到的網球男子選手,包括 Sampras , Agassi, Becker 這些上一代的球王們,多半只是穿著當季運動廠商所提供的服裝,十分簡單樸素;而能讓 Nike 為 Roger Federer 先是繪製出專屬的 RF logo,到每年訂製球衣,網球袋,球鞋,各配色上繡有 RF logo 的球帽,正因為他在球場上展現的迷人風采,將網球這項原本發跡於法國貴族間的運動,用完美如同教科書的優雅正反拍,吸引大批的球迷為之瘋狂。而也由於 Roger Federer 的出現,將網球這項運動的推廣達到史無前例的收視率,孩子們視他為偶像,想要學習這項運動的人數大幅增加。

回顧 14 年前,在 2001 年仍是無名小卒的青澀瑞士少年,以 21 歲的年齡在溫布頓草地球場上,擊敗了他的上一代草地球王 Sampras,激動地在趴倒在草地上大聲吶喊出勝利,此時屬於這位網壇巨星的之路才正要開始慢慢走向成熟。

2003 年首次突破眾人對他的種種期待和疑惑,有些球評認為他 2001 年的表現只是神來一筆而已,他卻極有說服力地拿下大滿貫殿堂裡眾球員最渴望的一座溫布頓金杯。那時 Roger Federer 的穿著仍延續著早期的球員風格,簡單樸素,除了紥個馬尾,和頭上那時習慣戴的頭巾(這股流行是被前球王 Agassi 帶起來的, Agassi 在那個保守年代裡早期是個叛逆小子,他的風格引發許多景仰他的球員仿效),在賽場上的穿著並沒有特殊之處。

有許多球員的職業生涯,在還未來得及適應第一座大滿貫到來時,便開始一連串地止足於決賽的無冠惡夢;但之於 Roger Federer ,卻是完全相反且不可思議的夢幻網球生涯開端。2004 年他再度蟬聯溫布頓的桂冠,同年的澳網 美網也都被輕鬆入袋。


球衣和球鞋開始配合他的 Wilson 紅白配色球拍做出藍色漸層,並在護腕和頭巾上做同色系調整,加上和球拍同色亮眼的球鞋搭配。
那時依舊頂著一頭略長的亂捲髮,打球還是喜歡戴著頭巾瀟灑揮拍的 Roger Federer ,在同年首次登上世界球王的寶座。看準他在球場上帶給球迷驚豔的優雅揮拍,及各種完美如教科書範本的發球動作,甚至是網前截擊、切球,一一被各大球評拿來一再慢動作解析讚賞,於是,贊助商 NIKE 開始對他有一系列的改造計劃。

從 Roger Federer 幾乎開始壟斷大滿貫冠軍的 2005 年開始,(除了法網之外)他開始在賽場上有了球衣配色變化。雖然一時還改不掉戴頭巾的習慣(也許 NIKE 公關花了很長的時間才說服他拿下頭巾這件事,誰知道呢?),但他的球衣開始顯示其在球壇上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只要是他穿的球衣,不會在另一位球員身上看到一樣的款式。

2006 年的南半球,一年開頭第一場大滿貫在炎熱的墨爾本賽場上,當時仍然採用綠色硬地球場的澳網中央球場上,我們看到了 Roger Federer 球衣的配色上和球場幾乎是同一個色卡做出的變化款式,在側邊加上了球網的設計,清爽的綠在熱的發昏的墨爾本球場上看上去甚是舒服,當年他也再次制霸了這個賽事。

由於溫布頓的傳統規定,球員參賽只能穿全身白色的球衣球鞋(這規定曾一度讓當時年少輕狂的 Agassi 憤於拒絕參賽)。
NIKE 從這年開始,在賽場上出現了 RF Logo 標誌的球衣和外套;受限於全白,便訂製復古米色系的針織毛衣外套(現今的網球選手除了他之外,沒有人敢在溫布頓賽場上穿一樣的針織外套);一般選手都有的運動夾克改為米白色,並在口袋上縫製了大滿貫圖案,代表 Roger Federer 在此地鍍金含量。
從這年開始,每次的溫布頓賽場上都會看到 Nike 特別用心地為只能穿純白的草地球場設計的各式 RF 球衣、球袋、球鞋、帽子。

回顧 60 年代的球衣便能看出設計這系列的意義所在:網球終極精神在 Federer 身上的實現,不僅是他傲人的戰蹟而已,而是他重現了網球史上那優雅的風範。和木拍年代截然不同的鋁合金球拍出現之後,現代球員們瘋狂追求球速及重訓以求更早在賽場上有所表現;而 Federer 堅持維持發球上網的傳統智慧型打法,結合他優異的運動身體條件,造就出許多驚人的紀錄。包括從 2000 年澳網至今,62 場大滿貫都未缺席的驚人數字,略了解網球的人就知道這幾乎是不可能辦到的事—因為網球選手非常容易受傷,尤其是頂尖選手一旦受傷就必須休養,甚至到一整年賽事都缺席—這不可思議的歷史仍在被他寫下中。

2007 年,是澳網最後一年使用綠色硬地,這年 Roger Federer 凌空抽擊奪冠,最後一次在這個綠色硬地球場上看到他藍衣配上綠地的身影。


而這年的美國公開賽,也是首次有男子選手在日場及夜場的比賽,會穿著兩套不同顏色的球衣上場(同年開始,Sharapova 也有日夜場的獨家設計款球衣)。Roger Federer 最後是以這身黑武士的球衣奪下冠軍,記者訪問他關於日夜場不同球衣穿著的看法?他一貫溫文爾雅微笑的說:「這樣也蠻有趣的,我覺得都很好看。」

有沒有發現其實很少提到四大公開賽裡惟一的紅土賽事?就是法網,這幾乎是歷來球王的罩門所在。擅長硬地及草地球場作戰的球王,多半在紅土球場上討不好去;前球王 Sampras 贏了七次的溫布頓,但在法網,他最好的紀錄只進過八強,而且還是打到一半到場邊嘔吐不止的情況下贏球。而 Roger Federer 渴望一個法網冠軍的困難,就如同歷任的球王一樣,不同的是,他次次都能打到決賽,但都在決賽場上輸給同一個對手 Rafa Nadal 。

球鞋的背後,刻印了溫布頓金杯及一個 5 的字樣,是獨一無二屬於 Federer 的球鞋,球鞋的邊緣印上網線的金色,講究之極。
Federer 在 2006 年開始,受到了來自西班牙、外號蠻牛,幾乎天生為紅土球場而生的 Rafa Nadal 強力挑戰。Nadal 不僅在紅土球場上予取予求,甚至在溫布頓決賽上一年一年開始強烈衝擊到 Roger Federer 的宰制力—這個 5 對他來說,產生了極大的壓力,來自媒體,也來自他自己。

己經換上嶄新藍色硬地球場的澳網,這年 Roger Federer 穿著藍紫色和純白相間的球衣,和球鞋底相輝映,一路挺進決賽。這年的決賽很特別,因為他即將挑戰前任球王 Sampras 創下的 14 座大滿貫紀錄。賽前媒體的預測和來勢洶洶的 Nadal ,帶給要求完美的 Federer 空前的壓力,連一貫在場上風度翩翩、不急不徐的球風都顯得有些躁動。
身為網球球員的宿命孤獨感來自於這是一個單人的運動,沒有隊友可以在場上互相鼓舞,你只能偶爾望向看台上包廂裡的教練 或是親人得到慰藉(這幾年間的 Federer 是處於無教練的狀態)。
而這年決賽之所以令人難忘,在於 Federer 最後輸球了,一向在球場上冷靜的他,竟然在頒獎典禮上致詞時罕見的流下眼淚、哽咽到無法把話說完;而身為最大贏家的 Nadal ,竟然在領取屬於自己的冠軍獎盃時,致詞才剛開始,他就頻頻回頭望著 Federer ,然後停下致詞走向 Federer ,摟著他的肩膀低聲說了幾句安慰的話。當時在場的球評和觀眾都為之震動,一個剛贏下大滿貫的選手,竟然為了自己的朋友的落敗,先放下榮耀選擇了友誼,讓我們看到這個運動的美好和風度。
在這兩位選手競爭激烈的 2006 年至 2010 年間,始終看到他們維持著互相尊敬和彼此理解的友誼。而這被列為史上經典決賽之一的 2009 澳網,是史無前例的一個大滿貫決賽場景。

同年六月的法網,上天送給 Federer 一份大禮,他終於奪下法網,成為歷史上擁有全滿貫的選手之一。
這年的球衣只有在領口的內縫上染上紅土的顏色,然後以 Federer 喜愛的藍色做深淺變化。這件球衣我至今無法忘懷,因為他倒在紅土上的那一刻是多麼美好,夢想的追逐終於達到了他的頂峰。
頒獎典禮上他再度哭了,而這次,是喜悅豐收的淚水。

2009 年溫布頓賽前曝光的球衣宣傳照,更是引起一陣轟動。改良式立領看似像西裝外套的剪裁,其實是運動夾克;而拉鍊和口袋處燙金的意味己經不言而喻,加上霸氣的專屬 logo ,這在網球男子球員歷史上還是頭一遭看到這樣半正式的設計,卻非常適合 Federer 在球場上的形象。
這一年開始有個小小的插曲,記得電影《穿著 prada 的惡魔》影射的 VOGUE 總編輯 Anna Wintour 嗎?她在這年出現在 Federer 的包廂看球時嚇了觀眾一跳,她和 Federer 的妻子 Mirka 成為好友。從這年開始她替 Federer 一家子打造時尚品味,無論是賽場上或是私底下,帶 Federer 出席時裝週的場合。

而這年溫布頓只要他一出場,媒體便把所有的相機都對準他全身的行頭—從白與金霸氣配色的球袋,到迷人的復古式外套設計,以及內裡搭上的背心(這只有在 60 年代的球員才會有這樣的穿著,那時溫布頓甚至規定必須穿著長褲打球)。由於 Federer 對網球歷史一直很著迷,他說他很喜歡看歷任來球王的傳記,對於 60 年代的球王 Borg 十分景仰,因此他個希望在球衣上有些復古的風格展現。

而這一年 Federer 要挑戰的,恰恰正是圖中 Borg 在此地創下的紀錄:在同年同時拿到法網(紅土球場)及溫布頓(草地球場)冠軍。這兩種打法和屬性完全不同的賽事只相隔一個月,對所有的球員來說都是一件適應上非常困難的事。而這年 Federer 幸不辱命,他做到了, Borg 本人並且親臨現場觀賞了這場歷史性的決賽, Federer 也同時打破大滿貫的歷史紀錄,由此推進到了 15 座。
頒獎典禮上穿著滾金邊的專屬運動夾克,彷彿手上的溫布頓金杯,是事先整套量身定做。
但從這年開始,如同所有網球選手年近 30 歲的宿命一般, Federer 的大滿貫數量開始減少,當年的美網更意外輸給阿根廷選手 Del Potro。但賽後他不以為意的微笑著,他說:「坦白說,我覺得自己己經很幸福了,我擁有的太多,應該要盡力的去做的是分享,可以鼓勵所有人的事。」
他開始頻繁出席慈善活動( Federer 的母親是南非裔,所以他的慈善基金會有一部分在南非)及時裝週的活動,常常可以看到 Anna Wintour 和他及他的妻子同進同出。

在所有頂尖球員中,也只有 Federer 有個送給球迷的貼心舉動,只要你附上有回郵貼上郵票的空信封到他官網上指定的地址,大約一個月後,你會收到有他簽名的明信片。
關於這個舉動 Federer 的解釋是,當他小時候還在家鄉 Basel 當球僮時,常常覺得真正看到電視上的明星球員非常興奮,他可以理解小朋友收到簽名明信片或簽名球的那種激動的心情;如果這一點小舉動可以給一個孩子帶來許多夢想和快樂,他很願意多花一點時間去做這件事。(註:我親眼在澳網看過他練完球後,足足幫場邊的小朋友簽了半個小時的名,有些小孩站的太後面不停的叫著他的名字卻接近不了,他還會說「hey 把你手上的球丟過來我簽」,真的十足有有耐心。)
這應該是史上最強大的運動王者跨界組合了,籃球大帝 Michael Jordan 的鞋款,結合網球鞋的新科技,2014 年至 2015 年間 NIKE 推出這款結合兩者特色的鞋款,讓 Federer 試穿上場。
Anna Wintour 和 Federer 出席 2015 米蘭時裝週和 Armani 本人合影。
Armani 本人也很喜歡看球,他的品牌由於適合許多網球選手在參加 party 時穿著(一般來說網球選手的身形都會較為壯碩,腰部比例會較為寬,並不是一般世俗的完美身形),相當多網球選手在場外都會選擇穿著他的衣服參加正式場合。

2014 年的美網 Anna Wintour 坐在 Federer 包廂內看球,旁邊的人竟然是 Vera Wang 。
套句與 Federer 同齡己退休的美國選手 Andy Roddick 在一次賽後又輸球給 Federer ,接受記者訪問時半開玩笑的說:「我們這個時代的選手做的事情都一樣,就是拚了老命打進決賽,然後,輸給一個名叫 Roger Federer 的人。」
身為網球迷,有幸生在和 Federer 同一個年代,見證一個活生生的傳奇人物在球場上奔馳的身影—我們不知道將來,但我們知道、也親眼見識了這個網球最美好的年代。
Image sources: NIKE, ATP, Roger Federer官網, Tennis Identity, Wimbledon, Mail Online, Messy Nes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