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數位閱讀資訊的年代,也許是個人的迷戀,實體印刷品仍在我心中占有無可取代的位置。紙材的紋路、油墨的氣味、隨纖維蔓延的圖案與文字,讓承載的訊息更顯分量;其視覺美感因手指翻閱、印刷氣味而延伸的感官層次,在腦海裡便不再只是單純的資訊內容記憶,而是閱讀的深刻體驗。而比起連鎖書店的選書,獨立出版社的作品更有種私密而玩味的質感。撇下商業化的經營考量,他們對自己發行的出版物更為小心翼翼—紙材的選擇,視覺內容編排的順序,裝訂的方式…印刷成為藝術表現的形式,而紙張則成為藝術轉換的媒介。
近幾年臺灣獨立出版社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相較大型出版社的廣納陣容,小而迷你的規模運作更有獨特、直接的品味。下北沢世代、waterfall、nos:books、SHEN SHEN BOOKs、一人出版社、黑眼睛文化等等,各自以自我卻自由的視角,在文字與影像理闡述、創作;透過與藝術家的直接接觸,參與世界各地 art book fair 活動或展覽,獨立出版社默默推動了臺灣當代思想與藝術思潮,成了創作者發聲的管道與連結點。
背景來到世界聞名的德國藝文書店 Motto Berlin,這次 nos:books 與 SHEN SHEN BOOKs 聯手策畫的展覽《The Calabash Show 向葫蘆借空間》,將臺灣、香港藝術家的創作概念在德國展現,有趣的名字立刻吸引了柏林讀者的目光。
The Calabash Show Exhibition, Motto Berlin
Photo Courtesy of The Calabash Show
小時候國片、港片裡的鬼魅電影中,道士總會將妖怪收伏進腰間小小的葫蘆裡,這民間傳說描繪的時空轉換,成了帶有宗教色彩與寓意的故事畫面。翻閱中國小說《神仙傳.卷九》的〈壺公〉篇章,裡面敘述平民費氏為了成仙,隨仙人壺公跳入壺裡練功。壺內如仙境的世界令他大開眼界,在壺中世界流連忘返,並徜徉在自身的無限之中,時間與空間成了無限的存在。而他最終因為無法通過壺公的考驗而離開壺內,回到現實世界;壺中的一天,外面世界卻已過了一年。
The Calabash Show Exhibition, Motto Berlin
Photo Courtesy of The Calabash Show
The Calabash Show Exhibition, Motto Berlin
Photo Courtesy of The Calabash Show
The Calabash Show Exhibition, Motto Berlin
Photo Courtesy of The Calabash Show
這次的《The Calabash Show 向葫蘆借空間》,便挪用〈壺公〉故事裡壺的概念,試圖在物質空間裡體現精神世界的轉移。以 nos:books 與 SHEN SHEN BOOKs 的出版品與選書為展覽主線,包含五位主要參展藝術家智海、鄭婷、申佩玉、戴伶育與倪和孜的作品,穿插真假水果與植物的佈置,呼應展覽主題。
NUDE GEOGRAPHY – Silk Road, 2014
Artwork Image Courtesy of 申佩玉
NUDE GEOGRAPHY – Silk Road, 2014
Artwork Image Courtesy of 申佩玉
Water
Artwork Image Courtesy of 戴伶育
Spiegel
Artwork Image Courtesy of 戴伶育
sir-youde-proposal
Artwork Image Courtesy of 智海
She’s an Irregular Dancer, 2011
Artwork Image Courtesy of 鄭婷
Moon Walk, 2011
Artwork Image Courtesy of 鄭婷
Artwork Image Courtesy of 倪和孜
Artwork Image Courtesy of 倪和孜
以「真實」為探測因子,探討現實與虛幻的關係與空間,藉以揭示人們藉由感官所經驗和實踐的表象。這聽起來非常深硬的策展概念,在藝術家鄭婷與戴伶育的解釋下白話許多:「根基於台灣和香港的創作者,在國外策劃展覽,面對的是熟悉的場景驟變、時差與環境,在在皆影響著心緒。藉此用葫蘆隱諭這個微妙的、空間改變心理的轉換,也是在 Motto Berlin 書店展出的總概念。」
The Calabash Show Exhibition, Motto Berlin
Photo Courtesy of The Calabash Show
The Calabash Show Exhibition, Motto Berlin
Photo Courtesy of The Calabash Show
The Calabash Show Exhibition, Motto Berlin
Photo Courtesy of The Calabash Show
The Calabash Show Exhibition, Motto Berlin
Photo Courtesy of The Calabash Show
獨立出版的研究方向,便是一群喜愛創作的人,將油墨與紙張轉換為藝術呈現的形式和媒材,進行的集體創作;透過極為個人的闡述視角,引發集體在文化、閱讀、意識或價值上的共鳴。每次策劃、創作、發行的出版品,便猶如一件藝術作品的製作過程(如繪畫、錄像);而其累積的出版品儼然形成一個極為私人的畫廊與資料庫,就像在展覽空間裡,仔細規劃作品形式大小、燈光、展場空間位置的擺放等等,不同的規格與主題,讓每次的展出都不盡相同。而書店作為陳列出版品的空間,亦成為一種交流資訊的媒介—在 Motto Berlin 書店裡辦書展,也就有著「藝廊裡的藝廊」,層疊著空間與空間般的巧妙邏輯。
The Calabash Show Exhibition, Motto Berlin
Photo Courtesy of The Calabash Show
The Calabash Show Exhibition, Motto Berlin
Photo Courtesy of The Calabash Show
時空交錯與轉換的探討,透過五位主要參展藝術家不同形式的展演,在「空間的空間」裡挖掘他們的自我認知,穿梭於虛幻、現實、表象之間,讓展示本身也成為一種藝術創作的試驗:由低層次感官認知提升到高層次理智認知。在不同時空間隙中的真實過程裡,超越感知所見的意象,將「葫蘆一天,人世百年」作詮釋。
The Calabash Show Exhibition, Motto Berlin
Photo Courtesy of The Calabash Show
策展團隊
nos:books
2008 年於台北成立獨立印刷出版社 nos:books,印製表達藝術家作品概念的藝術書,自 2010 年起積極參與各國藝術書展,建立起台灣年輕藝術家與海外藝術市場的網絡,更於 2015 年在有漫畫界坎城影展之稱的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入圍另類漫畫合籍獎,成為此項目唯一入選的亞洲單位。目前 nos:books 主要出版限量藝術書,但不從事藝術家作品的複製,亦不出版類作品集藝術書,主要出版藝術家的想法、行為,使出版品成為獨立的作品,印刷成為藝術家的媒材,推廣紙本成為當代藝術的一種形式,展現創作形式的破界與結合。此外, nos:books 利用社內的印刷器材結合台灣印刷工業的多樣性,靈活表現藝術家作品,因此很快即受到海外獨立出版商和書店的關注。
Website: www.nosbooks.com
∴ SHEN SHEN BOOKs ∴
SHEN SHEN BOOKs is a traveling art bookshop and an independent publishing label based in Taipei, Taiwan, founded since 2011. They focus on limited edition art books, zines, magazines and prints, bridging connections and conversations of book cultures across Taiwan, Beijing and Europe. They curate book exhibitions as they travel around, including the exhibition in Guangzhou that Vice organized earlier in April.
Website: shenshenbooks.tumblr.com
主要參展藝術家
智海
1977 年香港出生,大學時期起發表漫畫作品,見載香港報章雜誌,及海外漫畫選集。著有漫畫集《默示錄》、《大騎劫:漫畫香港文學》(江康泉合著)、《灰掐》(鴻鴻合著)等,並積極引介當代歐洲獨立漫畫,發表相關文章,另編有《路漫漫:香港獨立漫畫 25 年》(歐陽應霽合編),作品譯有英、意、法文版。除漫畫外,智海亦從事繪畫創作,參與展出。2011 年獲亞洲文化協會(香港分會)獎助,到美國紐約 Lower Manhattan Cultural Council 駐場創作。
Website: www.chihoi.net
鄭婷
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目前於倫敦大學金匠學院習攝影。影像以快拍方式捕捉日常物件和場景的超自然樣貌,構築關於身體與其周遭空間的連結關係。作品曾刊載於《Dazed Digital》、《Neon Magazine》以及 《Bloomberg BusinessWeek》,並於倫敦、柏林、冰島、聖保羅、曼谷、上海和台北等地展出。她的夢想是建造 一個供藝術家居住的行動樹屋,一起旅行並造訪外星公路。
Website: ting-cheng.com
戴伶育
1985 年出生於台北,2008 年畢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油畫組,德國哈雷藝術高等學院修習織品藝術碩士。戴伶育近來朝繪畫與軟雕塑做研究,相信織品、畫布之間,有一條神祕的界限,使其相異又相同。她截取現實與夢境,藉由色彩與空間的拼貼,在一片渾沌迷霧中,畫中主角總是若無其事的怡然自處,彷彿外在的喧囂皆與他無關,真正的困擾渾沌來自內心,外在的空間與本身藉由其時空產生了斷裂間隙,觀眾隨著她的創作滑入現實與虛幻本體的縫隙中。
Website: lingyutai.com
倪和孜
1984 生於台北。倪和孜的作品主要通過紙張素描,其畫面線條明確,呈現自身與所居住世界的親密感,並具以獨特的視角和表現風格表達在被限制下前提下,做無限制的創作。近年展覽:2014《Launching ‘Hound Are You?》,GREYHOUNDORIGINAL ,曼谷:2014《HAHAHA》Miimi publish 覓米,台北;2014《Asian Invasion Exhibition》,Soy Sauce Factory,曼谷;2012《Corporealities: An Exhibition of Art on Embodiment》,CUNY Graduate Center, 紐約。 2011受亞洲文化協會贊助、受邀至舊金山Headlands art canter駐村。並於2008年成立nos:books。
Website: deadtreeopenflower.com
申佩玉
1988 年生於台北。目前旅居歐洲。曾就讀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申佩玉橫跨平面媒體、唱片封面攝影、設計、藝術攝影、時尚攝影、錄像、寫作等領域。先後出版 《日本》、《女體》、《北京自殺》等個人攝影集。曾獲上海《覺:新的一代》攝影比賽人民選擇獎與《三影堂攝影獎》。作品受國際藝廊邀請,作品展於北京、上海、洛杉磯、東京、台灣等地。申佩玉的作品主要探討人、物體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三者立場不斷地轉換,造成觀看者靈魂錯置與混亂。「自然」的龐大情緒湧入「人」,「人」成為載體再流出到「物體」,一切都只是經過,但關係線條在畫面裡翻騰展開。
Website: shenpeiyu.com
資料提供:The Calabash Show
All Photos Courtesy of The Calabash 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