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世紀鋼鐵廠新面貌:設計師 Jonathan Tuckey 位於北倫敦的宅邸

工業革命的到來,英國的土地冒出大小不一的工廠,在金屬冰冷的碰撞聲中,工業的火炬在黑夜中迅速蔓延,點亮了重複了千年的黑暗夜晚,使之變為白晝。詩人布雷克形容這些工廠、烤爐、鋼鐵廠是撒旦的製品,永恆的死亡與地獄。現在的我們回頭看那段過往走入歷史,當年冶鐵的燙熱早已退去溫度,冷卻,烙下一個冷黑的鮮明記號。

工業革命的到來,英國的土地冒出大小不一的工廠,在金屬冰冷的碰撞聲中,工業的火炬在黑夜中迅速蔓延,點亮了重複了千年的黑暗夜晚,使之變為白晝。詩人布雷克形容這些工廠、烤爐、鋼鐵廠是撒旦的製品,永恆的死亡與地獄。現在的我們回頭看那段過往走入歷史,當年冶鐵的燙熱早已退去溫度,冷卻,烙下一個冷黑的鮮明記號。

collage_house-1488-Edit

Photography/ Dirk Lindner

這次要介紹的建築是位於倫敦的 collage-house,是設計師 Jonathan Tuckey 自宅,它的前身是 19 世紀的鋼鐵工廠。設計師 Jonathan 和他的團隊主張將舊有的建築轉化為現代的用途,為老去的建物注入嶄新的生命。在此理念下,他們在設計上時常將現代的元素融入原有的架構中,使新與舊並存於脫胎後的建築,創造流動寬敞的空間。這個理念在他設計自家房子時忠實的反映出來。

collage_house-1446-Edit

Photography/ Dirk Lindner

jonathan-tuckey-collage-house-2

Photography/ Dirk Lindner

collage_house-1427-Edit

Photography/ Dirk Lindner

在原建築的後方,延伸出的部分空間,以木夾板與玻璃鑲版交相構成。這兩種質材的運用,一暖一冷,更添獨有的現代感。陽光穿透玻璃灑進來,成了光線的出入口。

jonathan-tuckey-collage-house-3

Photography/ Dirk Lindner

collage_house-1376-Edit

Photography/ Dirk Lindner

collage_house-1379-Edit

Photography/ Dirk Lindner

衛浴空間僅以兩色的磁磚拼成,沒有多餘的裝飾,在簡單的背景中銅色的管線顯得特別搶眼,營造出一種冷調質感。

collage_house-1382-Edit

Photography/ Dirk Lindner

collage_house-1392-Edit

Photography/ Dirk Lindner

屋頂有部分以玻璃為蓋,以獲得充足的採光,光線的注入使室內不至於冰冷陰暗。屋內的擺飾大體上以簡約為主風格,木頭質地的大量使用讓空間多了一份暖意。主要的煙囪作為裝飾保留了下來,雖然已失去實際功用,不外乎是這棟房子的一個鮮明識別,坦蕩的展現在歷史上的鋼鐵廠前身。

tuckey-kitchen-james-brittain-photo

Photography/ Dirk Lindner

collage_house-1541-Edit

Photography/ Dirk Lindner

collage_house-1369-Edit-Edit

Photography/ Dirk Lindner

collage_house-1496-Edit

Photography/ Dirk Lindner

collage_house-1462-Edit

Photography/ Dirk Lindner

大片磚牆保有這棟房子的核心歷史,從斑駁的痕跡可窺見時間的流動與逝去種種,一磚一瓦的凹凸中,歷史的幻影浮顯又沉去。將老建築翻新的作法,除了表象設計上新與舊的並存激盪出更多的美麗,令人眼睛一亮外,我想更多是審美理念中對於房子歷史的尊重。更希望在後代的我們站在未來的定點上,回頭審視過往時,如何透過設計將過去與現代串聯為一氣呵成的歷史,使歷史的點滴得以保存於建築中,不被遺棄於時間洪流。賦有靈魂的建築,透過空氣就可嗅得出一絲歲月醞釀下的苦澀酸甜,或許閉上雙眼便能使我們的想像在過往與當下間馳騁飛揚。

Image source:Dirk Lindner

Written By
More from Yuping Zeng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