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周遭如何紛擾、人群如何擁擠,在光線與聲響開始扭轉現實的那刻起,觀者的眼睛只放在 Noemi Schipfer 的黑色剪影上。光束重組成圓圈又再拆解成光點,音符與光點一來一往的迴盪中,視覺伴隨著電子聲響的急遽速度,穿梭在無法抵達終點的隧道,直到光線黯去、低音潮退,才得以從漂浮的潛意識中緩緩甦醒。



之前我們曾介紹過的聲光裝置藝術團隊 NONOTAK,由藝術家 Noemie Schipfer,以及身兼建築師、音樂創作者的 Takami Nakamoto(中本高見)所組成,過去以法國巴黎為據點,其光影與聲音為元素的裝置作品早已聞名全球。這次有幸因 Bluerider ART 藍騎士藝術空間的邀請,終於使台灣觀眾有機會目睹其徘徊於虛幻與真實之間的魅力。與其代表作 DAYDREAM 系列作品同名的展覽《DAYDREAM》,除了聲光藝術裝置作品外,也展出多幅 MASKS 系列靜態視覺作品。而開幕當晚的現場表演,更是 NONOTAK 第一次向世界發表全新作品 SUBDIVISIONS,同時我們也更進一步地專訪 NONOTAK 的成員之一—Noemi,試圖一窺透影光束後方的靈感之核。


.就我們所知,妳和 Nakamoto 在 2011 年開始合作並成立了 NONOTAK STUDIO,是什麼樣的機緣促使你們合作?
我們合作的第一個作品叫 HIDE AND SEEK,其中的內容是一幅約 62 平方公尺的大型繪畫,而繪製的地點則是在巴黎的 BIGONI MORTEMARD,透過螢光色的直線與橫線,讓路過的人產生幻覺。由於 Nakamoto 本身就有從事音樂創作,而我則擅長空間內的規劃,更重要的是我們都試圖創造出由空間與光線交織的世界。因此在 HIDE AND SEEK 結束後,我們仍然持續合作,而後延伸出結合影像、聲音與燈光的作品。
.當初是如何與 Nakamoto 相互認識的呢?為什麼會取名為 NONOTAK STUDIO 呢?
我讀高中的時候,曾經和 Nakamoto 一起上過日文課,但真正熟識的開始是在 2010 年,我們一起去日本旅遊。而取名為 NONOTAK 的原因非常地淺白,因為 NONO 是我的綽號(笑),而 TAK 則代表了 Takami Nakamoto 的縮寫,所以合起來就變成了 NONOTAK。

.以 DAYDREAM 系列作品為例,可以請妳簡單描述妳和 Nakamoto 兩人如何分工的嗎?
我們兩個其實是一起創作的,無論是聲音或是影像,我們很講求兩者之間的緊密聯結,所以並沒有誰特別負責某個部分,而是一同創造出來。
.通常需要花費多久的時間才能完成一個計劃?
這得視情況而定,像是現在正在巡演的旅途中,我們很有可能一個晚上就必須完成一個作品的聲音與光影配置。像去年只專注在 DAYDREAM 系列的時候,我們就花了比較長的時間創作。但今年因為我們必須在巡迴的旅途中創作,所以創作時間就縮短了許多。我們會先有一個大概想法,然後到了目的地後,會視表演場地的變化開始進行創作的微調。


.就我們所知,這次展覽的主題叫《DAYDREAM》,可以與我們分享為什麼這次的主題會取名 DAYDREAM,而這次作品選擇又是基於什麼樣的邏輯呢?
這次會選擇這些作品,主要是 Bluerider Art 藝術空間認為這些創作能與《DAYDREAM》這個主題相互呼應。至於在名稱的選擇上,我們會依據自己對於作品的剖析而取名,這次選擇《DAYDREAM》的原因,同時也是因為 DAYDREAM 系列是最能代表 NONOTAK 的作品之一。



.如果造訪過妳的個人網站,可以發現過去妳曾創作過許多以黑白直線所建構而成的錯覺圖像,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妳開始從事這方面的創作?
從小時候我就很喜歡與插畫相關的藝術創作,不過相較於具體的圖像,我更著迷於抽象線條所構造的世界,我很難詳細說明其中的緣由,因為這比較像是一種視覺經驗,如同我與光線的關係。像是我手臂上自己設計的刺青圖案,我很喜歡線條所呈現的縱與橫,以其兩者相互編織而成的視覺錯象。
.妳過去有研究過任何與錯覺相關的資訊嗎?
其實沒有,不過我過去創作了一本叫作《FILER DROIT》(直線)的繪本,故事的原型是根據童話《醜小鴨》再創作出來的作品,故事裡的角色、場景全是用直線與橫線塑造出來,同時為了區別醜小鴨與其他小鴨的不同之處,在線條的設計上,我用直線畫出一般的小鴨,而橫線則代表了醜小鴨,在故事的最後,醜小鴨因為自己的橫線條與背景融為一體而得救。在創作的過程中,直線與橫線所能呈現的變化,以及視覺上的特殊效果讓我沉醉於其中。


.除了《FILER DROIT》(直線)之外,妳也創作了另一本《LE GARÇON》(男孩)的繪本,繪本對妳來說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呢?
我喜歡繪本的原因是因為它敘事的方式十分簡單,然而其中所要表達的價值觀卻遠遠不僅於此,繪本不單可以給小朋友帶來樂趣,也適用在大人身上。不過由於最近十分忙碌,沒有太多的時間投入在新繪本的創作上,如果可以的話,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投身於個人創作之中。
.可以請妳推薦一本妳很喜歡的繪本嗎?
我很喜歡某一本約兩年前出版的日本繪本,不過名字我想不太起來了,它同樣運用了視覺上的變化,你只要抽拉繪本裡的標籤,故事裡的角色就會開始移動,我很喜歡這種風格的繪本。我覺得影響我最深的是那種立體書式(pop-up book)的繪本,當我打開書本,時常會被其中立體的繽紛世界所驚豔。欣賞的藝術家,像是 Ryoji Ikeda 以及 Jesús Rafael Soto,他們的作品都帶給我許多靈感。


.有任何很喜歡的電影、書本或是音樂嗎?
我們其實沒有什麼時間看電影,因為整個工作室只有我們兩個人,除了創作計劃之外,表演的接洽、合作以及各式雜務,我們都必須自己處理,我想我們好像沒什麼假日可言(笑)。雖然感覺我們好像常常在世界各地表演,但實際上我們都沒什麼閒暇時間多停留觀光。
.從過去妳所創作的二維平面圖形,到現今表演中三維的光束錯象,其中的轉換是希望觀眾能感受什麼?
之所以會這麼改變,是因為我們希望觀眾們不再是透過閱讀圖像作品旁的說明來瞭解作品的樣貌,我們更希望觀眾是親自感受裝置藝術所要傳達的意念。雖然透射出來的影像是平面影像,但藉此創造出備有空間感的三維錯覺,同時透過聲響與光束的結合激起觀者對於視覺經驗的共鳴。
.很可惜這次沒辦法看到 Nakamoto 與妳同台演出,妳之後打算怎麼向 Nakamoto 敘述這趟台灣之旅?
我想他大概會感到很驚訝,首次在 Bluerider ART 的經驗是如此愉快,同時也發現原來在台灣有這多的觀眾欣賞我們的創作。Nakamoto 想必是非常地羨慕,也希望之後我們還有機會再來台灣表演。

聲波與光波,音點的力道與光點的速度,NONOTAK 扭曲了我們對時間與空間的認知,在閉鎖的實體空間裡賦予我們穿梭時空的想像自由—一個屬於近未來、卻又回歸於自身意識流的狀態。此次活動展出除了 MASKS 系列作品展示外,Bluerider ART 更將 DAYDREAM V.3 的聲光裝置長期開放給大眾,讓未能到場欣賞 NONOTAK 現場表演的朋友,也能有機會近距離地捲入《DAYDREAM》所幻化的異世界。
《DAYDREAM》by NONOTAK STUDIO
Bluerider ART Gallery
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 25-1 號 9 樓
展期:10 月 30 日- 12 月 26 日
開放時間:Tuesday – Saturday/ 09:00-18:00
想了解更多,請瀏覽 Bluerider ART Gallery 網站或 NONOTAK 網站。
Interview &《SUBDIVISIONS》Performance &《DAYDREAM V.3》Photography/ Man Chi.
《FILER DROIT》Images Courtesy of Noemi Schipfer.
Special thanks: Bluerider ART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