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Vinyl Factory,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壓黑膠的工廠,除此之外,它同時兼具多重身份:唱片廠牌、倫敦 soho 知名的唱片行 Phonica,同時也創辦音樂雜誌 FACT。The Vinyl Factory 的精神在於生產音樂史上具象徵性的黑膠唱片,並且傳承下去這樣的經驗與專業,讓藝術家能不斷地將他們的音樂融進世界上最令人垂涎的黑膠唱盤裡。創立於 2001 年,The Vinyl Factory 帶領當代的藝術家們合作舉辦展覽,大部份合作的藝術家也都是跟聲音與音樂相關的,合作過的藝術與音樂家包含 The xx、Massive Attack、Florence + the Machine、Pet Shop Boys、Ryoji Ikeda、Carsten Nicolai (aka Alva Noto) 和 Duran Duran 等音樂與視覺藝術產業知名創作團隊。
第一次去看由 The Vinyl Factory 策畫的展覽,是去年日本藝術家 Ryoji Ikeda 的視覺與聲音展《Supersymmetry》,這是 Ryoji Ikeda 當時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駐村的研究。藉著數學、量子力學和邏輯,強烈探索音樂與視覺藝術之間的關係。展場的位置在倫敦 Soho 的 Brewer Street 停車場頂樓,非常寬敞,全黑的挑高空間。除了展現粒子碰撞的小型裝置外,也利用 40 台投影機精細計算;讓觀者進入這個空間時,沈浸在粒子的碰撞,在迷幻的聲響中遺失。




![The Vinyl Factor_supersymmetry (experience), Ryoji Ikeda, 2015_photo credit Jana Chiello_6_low[4]CROP](https://thepolysh.com/blog/wp-content/uploads/2015/12/The-Vinyl-Factor_supersymmetry-experience-Ryoji-Ikeda-2015_photo-credit-Jana-Chiello_6_low4CROP.jpg)

《Supersymmetry》by Ryoji Ikeda, Video Source: The Vinyl Factory
而在 Carsten Nicolai (aka Alva Noto)的展覽《Unicolor》,Carsten Nicolai 將其迷戀的視聽藝術形式間的界限延伸,全景波長的藍色、紅色、綠色和灰色到無窮遠,完全挑戰了大眾對顏色和聲音的極限感知。





The Vinyl Factory 合作的對象除了藝術家與音樂家外,也和許多業界重要的藝術機構合作,像是威尼斯雙年展、蛇形畫廊(Serpentine Gallery)以及白立方藝廊(WHITE CUBE)等等。其中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便是在白立方藝廊合作,由視覺藝術家/音樂人 Christian Marclay 策劃一系列聲音藝術家的現場表演,將移動型的壓黑膠工廠直接裝置在畫廊裡,現場收錄,從手製現壓現場即興的聲音表演、網版印製黑膠封面,讓來訪者直接將完整的「現場體驗」帶回家;從表演到一張到手的黑膠唱片,每個創作過程與步驟一覽無遺。跳多「即興表演藝術」的刻版印象,「即興」不只發生在聲音裡,更不被預期地在這空間,直接而同時地,進行著不同的可能。對 Christian Marclay 來說,現場表演本來就是表演藝術的重要的一環;但後面印製黑膠的過程,本身不也是一種極為私密、平常難以見識的表演呢?他也鼓勵藝術家能為藝廊或是展覽空間創造新的作品,置入新的能量給這個空間,而不只是將原有的作品放置於其中。




Christian Marclay at WHITE CUBE
Christian Marclay 的策展方式相當奇特,讓來訪者感受不同以往的看展經驗,更重新定義了「展覽」的表現。The Vinyl Factory 策展的極簡風格,讓每次展覽都十分直率與完整。除了展覽本身,The Vinyl Factory 也會把藝術家或音樂家的展覽或現場表演,錄製、推出限量的黑膠。嶄新的展覽形式與舊時代唱盤的結合,讓人著迷於表現形式間的新舊交疊。90 年代 CD 流行後,今天黑膠又再度重返成為潮流—當時的我們也未可知。The Vinyl Factory 除了推廣黑膠文化外,也透過截然不同的方式,將聲音領域的藝術重新介紹給每個人。
Image Sources: The Vinyl Factory & WHITE CUBE & TimeOut.
Part of Photos by Yun Nien.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音樂與藝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