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城市體驗,街友導覽員眼中的台北:Hidden Taipei 阿和流浪記

午後踏在台北艋舺街區,望著新舊交織的建築,偶爾起風揚起了一陣陣城市聲音,聽奔馳的來車,聽不清爽的咳嗽聲,聽賣菜燕麻糬的小攤車答答作響,稍嫌僵硬的彼此起落,持續細數台北街頭的呢喃。「我是阿和,民國 61 年來到台北…」一句劃破城市節奏的自我介紹,透過導覽機入耳,眼前的大哥一身休閒輕便,戴著卡其色探險帽,別著迷你麥克風,神采奕奕的為我們介紹台北景點「剝皮寮」。你們能想像嗎?眼前和我們沒什麼不同的人,曾過著顛簸人生,並以街頭為家,過去工作是喝酒,職稱是街友,一步步足跡是漫無目的流浪;而現在他踏出的每一步,則是街遊 Hidden Taipei 街友導覽員職涯的開始。

 

IMG_4136
▲阿和親切的與大家打聲招呼,並開始導覽起「剝皮寮」的起源與歷史人文。

位在艋舺龍山寺旁的「剝皮寮」歷史街區,留存閩南式與巴洛克風格建築,阿和告訴我們,這曾是台北最繁華熱鬧的商業地段。透過導覽,我們利用想像力拼湊出當年的街區面貌,激發更多探索在地文化的好奇心。當天參加「阿和流浪記」導覽活動約 15 人,完整導覽路線為:「剝皮寮」「長壽號」「賊仔市」「蝴蝶蘭大旅社」「人安基金會」「艋舺公園」「三角公園」「人安基金會」「刈包吉」「隘門」。面對群眾,阿和有一套自己的導覽風格 ,「我是唬人大學畢業的,現在學以致用!」 親切開朗,時不時以雙關或諧音開玩笑,彷彿陌生群眾都是他的朋友,風趣之間更拉近了我們與街友的距離。

 

IMG_4166
▲「剝皮寮歷史街區」命名與當時行業剝樹皮、獸皮有關,現整修為社區文化觀光地。

隨著前往下個景點,一路上阿和不吝嗇地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年輕時出海工作,在海上生活多年,談及岸上生活與成為街友的前因後果,多半圍繞在「孝酒感動天」!即便有工作、家庭,酒精仍浸透著他的大半人生「…以前天天都在酒精裡,但現在我滴酒不沾了。」藉由信仰獲得救贖,堅強與酒精告別的阿和,以行動表示振作。此刻的他,拿起街區舊照片示意,認真導覽景點「長壽號」的歷史人文,從參加民眾的專注神情,絲毫感受不到街友二字的殘影。

 

IMG_4152
▲「長壽號桌仔店」因剝皮寮街區整修而遷址,新地點仍存怡情懷舊,乘載著老艋舺的靈魂。當日店內有數名客人,一同品茗茶香穿梭那時代的愜意。

萬華舊貨市場」,這是筆者在導覽行程裡很期待的景點。阿和以「來去艋舺尋寶!」 起頭,告訴我們這裡只賣二手貨,實質卻是人人皆知的贓貨。沒錯!就是小偷市場,閩南語稱「賊仔市」,雖然現已收市,導覽當天也無前往感到稍稍可惜,不過阿和分享著在賊仔市擺攤的友人故事—曾在此以賣鞋維生的友人告訴阿和,鞋子都來自意想不到的地方(恕在此不透露),著實令人印象深刻!關於台北城的邊緣角落,存藏著各種生存方式,每前往一處,就如同掀開一頁記錄傳史,不同於以往的角度反覆閱讀,這是街友導覽別具風格的寫實魅力。

 

IMG_4662
▲「東三水市場」(新富市場),留存少數復古招牌,是日據時期以來就存在的菜市場。

經過看似傳統市場的地段,阿和突然一派輕鬆道出,街友時期曾露宿於此。睡在市場?正當無法具體想像時,我們跟著阿和的腳步來到曾是「蝴蝶蘭旅社」的對街,「以前這裡是旅社,現在變成小北百貨了,旅社的老闆娘人很好,街友們都知道老姐…老姐大我六歲,就和我的親姐姐一樣大,總會問我有錢吃飯嗎?」阿和口中的老姐,正是對他付出如親情般關愛的恩人,是一直不計前嫌支助他的好人。關於在旅社發生的大小故事,阿和滔滔不絕地分享,在那個年代住房一晚 300 元,更提到當時旅社的房間文化,會有一兩間房間不提供住客,只供給短暫休憩的人。在這趟導覽中,此景點的停留時間最長,從東部北上的阿和,艋舺此地的「蝴蝶蘭旅社」,或許就是他的第二個家吧!因物換星移而無法親眼見歷,帶著小小的遺憾,前往阿和下一個曾經落腳的「家」。

 

IMG_4194
▲阿和拿著「蝴蝶蘭旅社」的舊照,分享著曾在旅社發生的大小事。

走向不是這麼常靠近的「艋舺公園」,此處聚集著眾多街友們,阿和帶著我們進行導覽也分享與公園的緣份「那邊的第一根柱子,以前就睡在那裡…」,他也告訴我們艋舺公園人情味很濃,時常有人關照這些街頭的朋友。說著說著,一名街友突然與阿和搭上話,總開玩笑自己是「感動天協會理事長」的阿和,親切介紹對方給大家認識「他以前也是我的會員啦!」當地的街友們,似乎也習慣阿和出現在公園裡為民眾導覽,投射的神情多半一如往常。

 

IMG_4265
▲阿和與朋友,來自前面內文「孝酒感動天」一詞,阿和幽默自稱是協會理事長,其他的酒伴則是會員。
IMG_4270
▲阿和拿著照片正與大家說明人安基金會,關懷街頭朋友們的善舉。

IMG_4278拷貝

▲艋舺公園的角落,經常見一袋袋紅色包裹,這是街友們的家當,一人配置一袋並有標註名字,一早收起並於晚上約 九點可領回。

約兩小時的導覽行程,走走停停之間,刻劃出對於艋舺的新感受。而其中最令筆者有感觸的景點,便是「刈包吉攤販」。在台灣,人情味一直很值得讚賞,例如這看似不起眼的「刈包吉」小販,因為每年在萬華免費辦桌供餐而廣為人知,讓大家在年節時分能擁有熱騰騰的飯菜。當日攤位並沒有營業,簡樸、平凡,與常見的小攤販無異,但一想起這些善舉不免油然而生出敬佩感。同樣每年也會席開多桌的《寒士吃飽30》活動,由創世、華山、人安基金會等機構辦理,在寒風中送暖,在城市發揚關懷,這些都是在地人情味的蔓延,溫暖人心的善意。

 

IMG_4338
▲「刈包吉攤販」
00
▲導覽員帽子上的 logo,彷彿象徵重拾起生活,準備好迎接未來的精神象徵。

在近期漸興盛的街頭導覽文化之中,街遊 Hidden Taipei 的另類儼然成為一種新焦點。街遊 Hidden Taipei 的初始,是受倫敦的 Unseen Tours 計畫啟發,嘗試在台灣推動相仿的街友導覽,目前由臺灣芒草心慈善協會運作。以往,社會大眾對於街友總有許多誤解,骯髒不衛生、遊手好閒等等,但大多數的街友都希望能重回家的懷抱,甚至調查顯示約七成的街友其實擁有工作。因缺乏互動,加上社會標籤化,無形中大眾與街友之間,築起了層層高牆,也使得他們回家的路顯得加倍遙遠。

 

IMG_4285

 

關於街友居無定所的漂泊人生,不在乎新開店家,不流連熱鬧人潮,獨自滲透城市、摸索街頭,他們擁有的視角,喃喃自語的問候…藉著街遊 Hidden Taipei 的計畫,讓街友們有機會與大眾切實互動,說出他們的故事,以及他們眼中的大台北。憶起當日,民眾問起阿和當導覽員的心得,他笑笑地表示「可以認識到很多新朋友!」我想樂天、知足的個性,更是在這場導覽中,除了歷史人文之外,另外學習到的生活態度。

 

IMG_4367

 

目前街遊 Hidden Taipei 共有三位導覽員,分別有各自的導覽路線,除了此次分享的「阿和流浪記」之外,還有「城中散步時光」以及「西門王的漲跌人生」,分享他們與城市的連結。常聽見一句話:「給他一條魚,不如給他一支釣竿」,訓練街友成為導覽員,透過導覽賺取生活費,自給自足重拾生活,這便是街遊 Hidden Taipei 最好的理想。

 

街遊 Hidden Taipei
被倫敦的 Unseen Tours 啟發,街遊 Hidden Taipei 是另類台北步行導覽組織。導覽員是曾有流浪經驗的人們,不僅帶著遊客一探台北不為人所知之處,也在這過程中看見他們的人生故事。經過不斷傾聽、討論、練習和調整後,導覽員和街遊 Hidden Taipei 一起規劃出和他們生命故事緊緊連結的導覽路線。透過導覽員的敘說,遊客得以從無家者的角度重新認識台北的另一面;導覽員透過更多人際互動而更有自信及得到經濟自立的機會。街遊 Hidden Taipei 希望開啟一扇窗,讓大家看見有別於刻板遊民的其他面向。因為看見,才能帶來了解和更多善意,讓無家者在回家路上,走得更加順暢。

 

無論是關注街友議題的朋友,或想體驗不同以往的導覽行程,可前往街遊 Hidden Taipei 網站FB,或是臺灣芒草心慈善協會 FB 深入了解。

 

*文內相關調查數據資料,引用街遊 Hidden Taipei 官網。

 

Photography/ Lynch

Written By
More from Kenzie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