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是個一切歸零,重新開始的一年。因此我決定帶著自己的筆,走訪城市裡的咖啡館,在 Polysh 寫成《理想的島》,記錄這些咖啡館日常。特別的是,咖啡館老闆總有兩個不同的身份。透過他們的視角,從自身經營的空間出發,聊聊個人的理想空間、喜愛的島嶼角落,還有對城市的觀察。也許我們能從這樣的縫隙間,看見生活的模樣。
一個簡單的吧台,幾張桌椅,擁有屬於自己品味的店員,還有選擇走進咖啡廳的你,這樣的空間大概就足夠容下一屋子的咖啡香吧!採訪當天來到臺北人Cafe’,當下雖然想喝紅茶,卻在兩種口味之間游移不定。向店員詢問,對方告知其中一種有佛手柑的味道,她比較喜歡。就這樣帶有果香的紅茶,加上濃濃的人情味,便調配出屬於臺北人咖啡獨一無二的氣味。
演員照片、宣傳海報,還有粉絲的創作,舞台劇《新社員》的痕跡在臺北人咖啡隨處可見。在這裡擔任店長好幾年的演員鮑奕安笑著說,2014年《新社員》演出後,觀眾發現其中兩名演員同時也會在臺北人咖啡出沒,有時便會相約來這裡聚會。漸漸地,這些客人也都變成朋友。我說,這簡直像另類的「戲迷俱樂部」!而從演員與觀眾、店員與客人,甚至變成朋友的角色轉換,讓臺北人Cafe’就像劇場般,上演著真實的人生。
除了四散的書架、《新社員》佔據的角落,還有一面不定期展覽的牆,臺北人Cafe’裡並沒有過多的裝飾,保留著空間原初的樣貌。鮑奕安說,關於這裡的模樣並不設限,也許此刻是這樣的狀態,未來說不準有什麼改變。一切取決於來到這裡的人。隨性的自在自適,店員與客人間近似朋友的相處,同時不必預期有什麼可能,發生了迎向前就行。這就是臺北人Cafe’。
與其他咖啡廳不同,臺北人Cafe’有屬於自己的戲:《呆吧人》。取自臺北人的台語諧音,屬於情境喜劇的連續劇,今年暑假即將演出 EP 3。故事中共有六名角色,全部取材自咖啡廳的日常,也許是店員間的趣聞,或是客人的故事。比方其中的角色「前任店長」,在空閒的時候會叫店員去擦樹葉,離職後便跑去做直銷。這些便是取自數個真實發生在臺北人咖啡的事件原型。
Image Courtesy of 臺北人Cafe’
Image Courtesy of 臺北人Cafe’
在咖啡廳的空間演戲,與一般在劇場的經驗截然不同。鮑奕安分享,《呆吧人》是利用臺北人Cafe’前面的一塊空地演出,雖然演出日期定在颱風季之前,但有一次天氣卻是在雨要下不下的狀態。演出的中途果然下起傾盆大雨,不得已只好將演出移到室內。在喊演出暫停十分鐘後,到整理好觀眾席位置繼續演出,為了讓觀眾能順利回到戲中,演員也都從戶外跑進室內,即興的將突發狀況聯結起來。與角色身處在同一個時空,真實的面對發生的每一件事,大概就是戲劇的魅力吧!
走在敦南誠品旁的人行道上,你可以筆直的往前行,或是轉個彎,走進臺北人Cafe’裡,或許會有出乎意料的相遇。不論如何,你都是人生的主角,決定自己的方向。
臺北人Cafe’
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 245 號(安和路一段 6 號)
Opening Hours: Mon-Thu/ 2:00 pm – 1:00 am
Fri/ 2:00 pm – 2:00 am
Sat/ 11:00 am – 2:00 am
Sun/ 11:00 am – 1:00 am
T: (02)2533-0531
想了解更多,請瀏覽臺北人Cafe’ FB。
Photography/ 史比野塔
《呆吧人》images courtesy of 臺北人Ca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