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代,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源自電視或電腦螢幕,然而大腦在接收訊息時,一面告訴自己這些資訊不全然反映真實。」數位科技時代中,我們面對螢幕傳遞的各種資訊時難以辨別真假虛實,這個想法為藝術家 Peter Zimmermann 的靈感源頭,也是他欲在作品探討的核心。

Peter Zimmermann 以概念繪畫創作(conceptual painting)聞名,自 1980 年代起便不斷探索繪畫的深度與可能性。這一次他在自己的故鄉—德國的佛萊堡博物館(Museum für Neue Kunst)舉辦個展《Schule von Freiburg》(佛萊堡學校),將館內空間徹底轉變為一個巨大的作品,地板成了他揮灑色彩的畫布,展覽場地覆上繽紛光滑的樹脂水池,漫延在 425 平方公尺的空間內。


展覽名稱《Schule von Freiburg》迴響著佛萊堡博物館的前身—這處建築由二十世紀初的女子學校改建而成,另一方面亦是對於學校教育與溝通模式提出一個強烈的質疑。在數位化時代面臨傳播媒介的轉變下,伴隨著網路通訊的興起,資訊與知識的輸出平台從以往的百科全書轉變為維基百科。於此背景下,樹脂的光滑表面及層層交疊的深淺色塊,反映著電腦的組成:瀏覽器、屏幕上的視窗與圖標—一切皆是電腦程式精密計算、數位碼交疊的結果。當前繪畫受到數位媒體的介入,《Schule von Freiburg》便呈現了現今複雜的狀態。


繽紛的抽象色塊帶有幾分抒情與童趣,其實是出自科技技術的結果。Zimmermann 藉數位濾波器與電腦計算程式,將圖像模板-如照片、電影劇照,運用一種特殊的方式處理,並以透明的環氧樹脂為媒材轉化到畫布 / 地板上,圖像遂成抽象的流動色塊與線條。「我受這類特殊圖像吸引,因為其中蘊含諸多無可預期的偶發狀況。」Zimmermann 解釋,科技與創作的結合最初來自一次偶然的電腦當機事件,電腦的停擺使螢幕畫面佈滿錯亂扭曲的色塊與不連貫的線條,Zimmermann 便將這個「偶然」速寫下來,成了之後的創作發想起點。


層層交疊的深淺色塊拉出空間深度,記錄著創作的痕跡,捨下具象形式,更讓我們的想像從中自由解放。為了使民眾對創作有全方位的體驗,而不僅僅以雙眼「觀看」,人們可在空間中隨意活動,或站或坐,或行走穿梭;人們身臨其境,並透過在空間中的各種活動參與著藝術品的成形,與作品產生連結、與之對話。由於環氧樹脂的反光特性,可以看見自己身影反映於腳下,每一次的觀看其實是望向自我,一來一回的往返過程從自己出發最終亦回到自我。

這此展覽的焦點除了樹脂地板系列外,亦有懸掛牆上的油畫系列作品,兩系列皆是經過科技技術運用。其創作反映著數位媒體對當代繪畫的影響,結果於是以流動、抽象、巨大的視覺形式作為回應,Zimmermann 以交融色彩建構出繪畫與科技間的調和宇宙。


《Schule von Freiburg》by Peter Zimmermann
Museum für Neue Kunst/ Marienstraße 10a, 79098 Freiburg im Breisgau, Germany
Opeining Hours: Tuesday – Sunday/ 10:00 am – 5:00 pm
展期至 2016 年 6 月 19 日
Image Source : Museum für Neue Kunst & Peter Zimmermann & designboom.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設計與藝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