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在建築史上,曾經有過輝煌的身分與地位象徵;近代在建築素材上不斷推陳出新,輕薄的人造建材廣為世人所喜愛,石材的厚度與莊重,早已逐漸被人遺忘。
然而,石料那深度的、累積生命的獨特紋理,以及每塊都經歷地質千百萬年錘鍊過的痕跡,卻是人工合成材料無可替代之處。石料的優雅、石料的磅礡,可光滑細膩、可粗獷厚實,英良石材公司為了展現石材所具有的各種可能,邀請 Atelier Alter 時境建築 改造北京的一間廢棄舊廠房,將其內部空間打造為石材建料的專屬舞台——石材博物館。
這座展示空間,最外層的石牆是由數千個十立方公分的小碎石塊組成,做為區分街道與展示中心的界線。這些狀似不起眼的小石塊,其實來自採石場的回收石料;石塊之間清楚而整齊的間距,讓陽光與空氣能夠充足地與內部空間對流,同時又保有內外區分的明確定義。碎石牆上同時有三個開口,分別為進入展示中心的大門、餐廳入口,以及天窗;而在外牆與展示空間的交會之處,甚至還保留一座小花園,樹木的青翠在石牆與綠地上投影,彷彿捎來了屬於石材特有的自然氣息。
走進了外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由開山面鑿下的石塊組成的傾斜巨牆,彷彿揭示了石材最初的原始生命,與未修飾的斧鑿痕跡——石材既是博物館展出的主題,建築團隊也不忘將其融入空間本身,也讓石材成為描繪空間素材語言。而內部空間分隔出來的,是展示區以及會議室;屬於休閒空間的餐廳、酒吧以及咖啡廳,也在展示區旁的空間獨立出來,容納給訪客與設計師討論與休息。
我們把整個 7 米高的廠房大廳想象成一個完整的巨石,通過一些角度的平面切割這個空間,形成劃分最基本的功能空間界面。
在這個休閒區域的家具與燈具,展現的則是與外牆粗獷完全對比的細膩──拋光打磨的燈具、極薄的石板做成的精緻家具,與方才外頭的石牆成強烈對比;餐廳的地面上,鋪著看似柔軟典雅的「地毯」,實際上是由三種不同顏色與圖形拼接而成——當然,用材全部都是陽剛的石料。
從粗曠到細緻、從不經雕琢到極致工藝,這間由舊廠房打造成的石材展示中心,在同一個空間內,為石料建材的詮釋,做出了無限可能的延伸。
Image Source: DIVISARE & ArchDaily & designboom & ArchiExpo.
英良石材博物館
北京市朝陽區安外北苑北湖渠酒廠國際藝術園 F1-1001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設計與建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