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在港口水面:哥本哈根水上學生宿舍 Urban Rigger

 

7 月 5 日,星期六。瓦爾登湖。昨天我搬到這裡來生活。這座木屋讓我想起幾座以前見過的山間住宅,它們似乎散發著飄渺的氤氲,令人聯想到奧林匹斯山的神殿。那座房子顯得高尚脫俗,兼且氣味芬芳,很適合招待嬉遊人間的神仙……——梭羅《湖濱散記》

 

在法國巴黎塞納河畔有船屋,是金字塔頂端的人在市中心講情調的生活模式;而在物價驚人的丹麥首都哥本哈根(København),同樣在粼粼水面上,漂浮著的則是實現學生居住正義的貨櫃住屋。丹麥建築界大師 Bjarke Ingels 稟持一往「大膽想像、務實實踐」的設計理念(回顧 Bjarke Ingels 打造的 2016 年倫敦蛇行藝廊展亭),仿若將梭羅的小屋從瓦爾登湖搬到哥本哈根港口海面上。面對同樣隨天光變化的水面,或許在繁華的都市中心,學生不僅能有合理價格的住所,更能有一處安靜的心靈休憩處。

 

 

「建築設計是將虛構變成事實的藝術和科學。」——Bjarke Ingels

 

哥本哈根,繁榮又不過於擁擠的「商人港口」,縱使曾獲得「最適合居住的城市」殊榮,但對從世界各地來此求學的學生們來說,依然是一個難以找到住處的城市。BIG 建築設計事務所創始人兼設計總監 Bjarke Ingels ,畢業於丹麥皇家藝術學院建築學系,在短短數年間獲得世界最佳住宅、北歐國家最佳建築獎等等國際肯定,同時也是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以及早稻田大學的客座教授。本來想成為小說家的他,為哥本哈根的學生們實現 Urban Rigger 專案,靜靜地對哥本哈根港口的海面施以飄浮的魔法。

 

 

Urban Rigger 最初宗旨在於解決學生的居住問題,利用港都哥本哈根的閒置水面,讓學生在市中心也能以合理的價格租到環境良好的住處。「漂浮在水面上的房屋」聽起來是如此非現實,使用貨櫃作為建材,感覺更是不可靠。想法前衛、作風務實的 Bjarke Ingels,率領 BIG 建築設計事務所,在超常的設計概念下,以穩健的步伐完成這個專案。「我認為,對某些固執想法,有時候堅持一下就能取得成功。」Bjarke Ingels 如此說。

 

 

 

「這是務實的烏托邦主義。」––BIG

 

從 LEGO 樂高的堆疊獲取靈感,Urban Rigger 的結構使用九個貨櫃,拼接成兩層共 15 個居住空間。這些回收而來的貨櫃圍成三角狀,中間形成一個開放的花園,設置有單車存放處,在單車代步風行的丹麥很實用。於漂浮平台上搭建的學生住屋,唯有使用三角圍圈這種形式,才能確保海平面的變化不會影響到居住安全。而漂浮貨櫃屋的屋頂,則成為太陽能板、綠地以及公共陽台休憩區。貨櫃的各邊除入口處,皆開大窗,通風以及採光良好,更能欣賞海景。

 

 

 

 

 

Urban Rigger17

 

一座城市的問題如何解決最符合需求,或許唯有當地的居民最清楚。雖說旁觀者清,但真正能掌握一座城市生命脈動與氣息的,唯有長期生活在裡頭的人。1974 年出生於哥本哈根,如今邁入 40 世代後的 Bjarke Ingels,為出生成長的城市實現一個看似不可行的居住理念,這個理念為當地學生提供一個實現更適切的居住權益的可能,更為居住問題提供一個先驅的解決方式:利用閒置的水面,使城市空間得以擴展。目前,已有許多出色前衛的水上建築計劃展開;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到訪歐洲時,將會有全新的城市面貌。

 

 

All Images Courtesy of URBAN RIGGER.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建築與設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