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魚兒打造美好新居:水中建築 waterscape

我們的家屋是我們在世間的小角落,誠如常有的說法,家屋是我們最初的宇宙,一個真實的宇宙。

——加斯東.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空間詩學》

水面下,小小的面孔從泡泡般、如白色胖珊瑚的形體中冒出,水草隨魚兒尾巴波動微微擺盪;或是,穿過如泡沫形體的洞網,在層層葉片間玩起捉迷藏。烏龜踏著卵石般的台階緩慢拾級而上,缸底小小沙塵暴掀起;燭台般的站台,半透明的小蝦扭著身軀,奮力往上一躍至水面換氣,玻璃箱內畫出似有非有的弧線痕跡。

waterscape. Art Direction: Haruka Misawa. Movie: Masayuki Hayashi. Film Editing: Michihiro Kuroda. Music: Yasuto Yokota.

waterscape. Art Direction: Haruka Misawa. Movie: Masayuki Hayashi. Film Editing: Michihiro Kuroda. Music: Yasuto Yokota.

Underwater Greenhouse, Dome-shaped.「玻璃球內創造了一個小小的溫室,植物飄浮於水中。因為球內存在著空氣,使其溫度較室溫高,讓植物能持續生長,形成一個小溫室。這件作品創造出『水中的水面』,重新定義了我們對『水面只存在於水的表層』的既定認知。」

Underwater Greenhouse, Dome-shaped.「玻璃球內創造了一個小小的溫室,植物飄浮於水中。因為球內存在著空氣,使其溫度較室溫高,讓植物能持續生長,形成一個小溫室。這件作品創造出『水中的水面』,重新定義了我們對『水面只存在於水的表層』的既定認知。」
Underwater Greenhouse, Dome-shaped.「玻璃球內創造了一個小小的溫室,植物飄浮於水中。因為球內存在著空氣,使其溫度較室溫高,讓植物能持續生長,形成一個小溫室。這件作品創造出『水中的水面』,重新定義了我們對『水面只存在於水的表層』的既定認知。」
Underwater Greenhouse, Dome-shaped.「玻璃球內創造了一個小小的溫室,植物飄浮於水中。因為球內存在著空氣,使其溫度較室溫高,讓植物能持續生長,形成一個小溫室。這件作品創造出『水中的水面』,重新定義了我們對『水面只存在於水的表層』的既定認知。」

Cloud-like Lump. 「重量笨重的物體,放入水中後,卻會呈現輕巧如漂浮的印象。運用這視覺裡的錯覺小把戲,我藉著創造出光滑、圓潤的白色物體,伴隨魚兒的悠游,試著營造出飛船在天空雲朵間穿梭而過。」

Cloud-like Lump. 「重量笨重的物體,放入水中後,卻會呈現輕巧如漂浮的印象。運用這視覺裡的錯覺小把戲,我藉著創造出光滑、圓潤的白色物體,伴隨魚兒的悠游,試著營造出飛船在天空雲朵間穿梭而過。」
Cloud-like Lump. 「重量笨重的物體,放入水中後,卻會呈現輕巧如漂浮的印象。運用這視覺裡的錯覺小把戲,我藉著創造出光滑、圓潤的白色物體,伴隨魚兒的悠游,試著營造出飛船在天空雲朵間穿梭而過。」
Cloud-like Lump. 「重量笨重的物體,放入水中後,卻會呈現輕巧如漂浮的印象。運用這視覺裡的錯覺小把戲,我藉著創造出光滑、圓潤的白色物體,伴隨魚兒的悠游,試著營造出飛船在天空雲朵間穿梭而過。」

一缸水加上幾株水草或石頭,打造魚兒的家屋總不費心力,但日本設計師三澤遙 Haruka Misawa 卻有著不同的看法。曾任職於 nendo、原研哉原設計研究所(Hara Design Institute)的三澤遙,以自身在魚缸養小蝦、魚兒的經驗為譜,於 20 立方公分的方形玻璃中,拾起日常畫面裡的小小片段,像是水中折射的光影、天空浮走的雲朵、樹木吸收土裡養分的樹根、水中泡沫的線條、風中浦公英的蓬鬆形體,轉變為設計靈光,描繪了一個水面下優雅、寧靜的生態世界——waterscape。

Zoning with Foams.「沃羅諾伊圖(Voronoi Diagram )的形體令我想起泡沫的聚合狀態,啟發了這件作品。較寬鬆的空間如同被身形較大的魚兒所支配的領地,而緊湊密集之處則是身型較小的魚兒棲身之地;以一種溫柔的方式,在魚缸內呈現領域邊界。」

Zoning with Foams.「沃羅諾伊圖(Voronoi Diagram )的形體令我想起泡沫的聚合狀態,啟發了這件作品。較寬鬆的空間如同被身形較大的魚兒所支配的領地,而緊湊密集之處則是身型較小的魚兒棲身之地;以一種溫柔的方式,在魚缸內呈現領域邊界。」
Zoning with Foams.「沃羅諾伊圖(Voronoi Diagram )的形體令我想起泡沫的聚合狀態,啟發了這件作品。較寬鬆的空間如同被身形較大的魚兒所支配的領地,而緊湊密集之處則是身型較小的魚兒棲身之地;以一種溫柔的方式,在魚缸內呈現領域邊界。」
Zoning with Foams.「沃羅諾伊圖(Voronoi Diagram )的形體令我想起泡沫的聚合狀態,啟發了這件作品。較寬鬆的空間如同被身形較大的魚兒所支配的領地,而緊湊密集之處則是身型較小的魚兒棲身之地;以一種溫柔的方式,在魚缸內呈現領域邊界。」

Fluff in the Air.「由於水和魚的律動,絨毛狀的物體在水中微微晃動,如同被輕柔的微風吹拂而過。在輻射狀的結構頂端,細小的泡泡由此進入水中,進而形成水中微微的浮力,加上水底的重量,便創造出如蒲公英直立於水中的光景。」

Fluff in the Air.「由於水和魚的律動,絨毛狀的物體在水中微微晃動,如同被輕柔的微風吹拂而過。在輻射狀的結構頂端,細小的泡泡由此進入水中,進而形成水中微微的浮力,加上水底的重量,便創造出如蒲公英直立於水中的光景。」
Fluff in the Air.「由於水和魚的律動,絨毛狀的物體在水中微微晃動,如同被輕柔的微風吹拂而過。在輻射狀的結構頂端,細小的泡泡由此進入水中,進而形成水中微微的浮力,加上水底的重量,便創造出如蒲公英直立於水中的光景。」
Fluff in the Air.「由於水和魚的律動,絨毛狀的物體在水中微微晃動,如同被輕柔的微風吹拂而過。在輻射狀的結構頂端,細小的泡泡由此進入水中,進而形成水中微微的浮力,加上水底的重量,便創造出如蒲公英直立於水中的光景。」

數顆白色、扁平、如鵝卵石的小平台,由細細的條狀連結在一起,成了烏龜攀爬至水面的台階,緩緩拾級而上。

數顆白色、扁平、如鵝卵石的小平台,由細細的條狀連結在一起,成了烏龜攀爬至水面的台階,緩緩拾級而上。
數顆白色、扁平、如鵝卵石的小平台,由細細的條狀連結在一起,成了烏龜攀爬至水面的台階,緩緩拾級而上。
數顆白色、扁平、如鵝卵石的小平台,由細細的條狀連結在一起,成了烏龜攀爬至水面的台階,緩緩拾級而上。

水面之下的世界是個獨特的環境,這樣的場域中,散發著與被空氣圍繞的空間裡截然不同的能量。

光線、空氣、水,生態以肉眼難以察覺的運作系統在一景域裡擴展延伸;人類生活於土地之上,對於水面下的姿態總有好奇窺視的慾望,而水族箱或魚缸,也許可被視為一探水中樣貌最為普及的方式。waterscape 作品長度、寬度、高度多為 20 公分的空間,這是三澤遙身為設計師對自己立下的條件;創作中有所限制,讓她能時刻嚴謹地在思考脈絡裡,提醒自己的發想不致於至藝術層面的無限奇想。看似極簡、乾淨的輪廓,並非僅僅出於外在美感考量,而是經過無數次的小實驗;也因此對她來說,waterscape 不僅僅只是「魚缸」如此表面的意義,而是「一連串的嘗試,嘗試尋找一個全新的水生景域。」

Membranes of Boundary with Openings. 「這件作品沒有所謂的正面。魚缸中的空間被分為兩區,從四面不同的角度觀看便會有不同的景致,形成一個多面皆可觀賞的魚缸。」

Membranes of Boundary with Openings. 「這件作品沒有所謂的正面。魚缸中的空間被分為兩區,從四面不同的角度觀看便會有不同的景致,形成一個多面皆可觀賞的魚缸。」
Membranes of Boundary with Openings. 「這件作品沒有所謂的正面。魚缸中的空間被分為兩區,從四面不同的角度觀看便會有不同的景致,形成一個多面皆可觀賞的魚缸。」
Membranes of Boundary with Openings. 「這件作品沒有所謂的正面。魚缸中的空間被分為兩區,從四面不同的角度觀看便會有不同的景致,形成一個多面皆可觀賞的魚缸。」

Membranes of Boundary with Openings.「那如薄膜般的隔層,並不僅僅呈現出人造感,其充滿有機感的線條如同波紋,柔和地融入周圍的水中光景。」

Membranes of Boundary with Openings.「那如薄膜般的隔層,並不僅僅呈現出人造感,其充滿有機感的線條如同波紋,柔和地融入周圍的水中光景。」
Membranes of Boundary with Openings.「那如薄膜般的隔層,並不僅僅呈現出人造感,其充滿有機感的線條如同波紋,柔和地融入周圍的水中光景。」
Membranes of Boundary with Openings.「那如薄膜般的隔層,並不僅僅呈現出人造感,其充滿有機感的線條如同波紋,柔和地融入周圍的水中光景。」

除了擁有生命的魚、蝦、水生植物等有機體,打造 waterscape 的兩個可見元素便是水與容器。以這兩個必備元素,三澤遙展現它們於發想概念裡的各種形體。飽滿、優雅,宛如在魚缸裡搭建起水晶球,放入水草,魚兒從下方洞口悠然游進;透過圓弧形的表面以及光與水的折射,球型裡的樣貌如同手持放大鏡展現於眼前。Step-like Tree 樹狀型的結構,成為小蝦游至水面換氣時的休息平台,「當小蝦攀爬上去休息而後到水面換氣,這真實發生、親眼見證時,我腦海浮現『牠們完全理解我每個設計細節用途』」,難以透過聲音或表情向外傳遞感受的水生動物,自此與人類產生窩心的共鳴。或是,在水中搭起黑色支架,沿著支架水面漂浮著極細小的葉片——這既是魚兒的綠意屋頂,也在水中與空氣兩個世界間,畫出一條詩意的邊界。

Step-like Tree.「我等了好一陣子,小蝦開始攀爬上平台般的條狀結構,接著繞著枝條轉圈、上上下下跳躍、浮動。當我看著這幕,我腦海浮現『牠們完全理解我每個設計細節用途』這樣的想法。」

Step-like Tree.「我等了好一陣子,小蝦開始攀爬上平台般的條狀結構,接著繞著枝條轉圈、上上下下跳躍、浮動。當我看著這幕,我腦海浮現『牠們完全理解我每個設計細節用途』這樣的想法。」
Step-like Tree.「我等了好一陣子,小蝦開始攀爬上平台般的條狀結構,接著繞著枝條轉圈、上上下下跳躍、浮動。當我看著這幕,我腦海浮現『牠們完全理解我每個設計細節用途』這樣的想法。」
Step-like Tree.「我等了好一陣子,小蝦開始攀爬上平台般的條狀結構,接著繞著枝條轉圈、上上下下跳躍、浮動。當我看著這幕,我腦海浮現『牠們完全理解我每個設計細節用途』這樣的想法。」

三澤遙使用尼龍或是壓克力等人造素材巧妙在魚缸中佈局,試著驗證是否非自然的素材也能與生命共生共存。她透過如吹製玻璃、 3D 列印等方式完成這些物件;而正因對水生生物理解,她清楚知道水中生物對居住環境的變化非常敏感,也因此所使用的人造物件並不會對生物有害。

三澤遙使用尼龍或是壓克力等人造素材巧妙在魚缸中佈局,試著驗證是否非自然的素材也能與生命共生共存。她透過如吹製玻璃、 3D 列印等方式完成這些物件;而正因對水生生物理解,她清楚知道水中生物對居住環境的變化非常敏感,也因此所使用的人造物件並不會對生物有害。
三澤遙使用尼龍或是壓克力等人造素材巧妙在魚缸中佈局,試著驗證是否非自然的素材也能與生命共生共存。她透過如吹製玻璃、 3D 列印等方式完成這些物件;而正因對水生生物理解,她清楚知道水中生物對居住環境的變化非常敏感,也因此所使用的人造物件並不會對生物有害。
三澤遙使用尼龍或是壓克力等人造素材巧妙在魚缸中佈局,試著驗證是否非自然的素材也能與生命共生共存。她透過如吹製玻璃、 3D 列印等方式完成這些物件;而正因對水生生物理解,她清楚知道水中生物對居住環境的變化非常敏感,也因此所使用的人造物件並不會對生物有害。

沿著支架的各個立點用透明片圈起圓弧線條,在線條外的水面撲滿水草葉片,線條內透視著水底空間,如同一座座綠色水道上的隱形島嶼。

沿著支架的各個立點用透明片圈起圓弧線條,在線條外的水面撲滿水草葉片,線條內透視著水底空間,如同一座座綠色水道上的隱形島嶼。
沿著支架的各個立點用透明片圈起圓弧線條,在線條外的水面撲滿水草葉片,線條內透視著水底空間,如同一座座綠色水道上的隱形島嶼。
沿著支架的各個立點用透明片圈起圓弧線條,在線條外的水面撲滿水草葉片,線條內透視著水底空間,如同一座座綠色水道上的隱形島嶼。

牠們各自對這新環境的反應,讓我理解到我所創作的不只是物體,而是能與其他生命交流、對話的設計。即便我以人造材料製作,但『盡可能讓牠們貼近自然』是這系列作品的目的。經過多次實驗,我也發現我所製作的人工物件,其實與自然裡的有機元素極為相似,像是泡沫、浦公英、樹枝;對於自然水生生態中的存在,如水生植物、石頭、漂浮木,以及其他為水中生命而生的大自然元素,我也開始有全新的理解,這也讓我對大自然充滿敬意。

既然對三澤遙來說,waterscape 不僅僅是「魚缸」,而是全新的水生景域,那麼在設計裡勢必聚焦著水生生態發生的可能。命名為 Underater Greenhouse 的作品,如字面之意為水中溫室,在注滿水的水缸中,放入如熱氣球懸浮或巨蛋建築般、內含定量空氣並有水草飄浮於水面的球型——一面「存在於水中的水面」浮現,像是一場玻璃水箱內的魔術。「與重力相反的浮力推進,礫石會慢慢沉入底部,水生植物會輕柔地將葉面尖端像水面伸展」,藉由浮力與重力的美妙拉鋸,空氣保留在球型內,提供水面植物氧氣,進行光合作用,而魚兒也靠著吃食水草而生——小小的生態自行建立,展現著生命的宏大循環與生生不息。

Underwater Greenhouse, Balloon-shaped.「玻璃球內創造了一個小小的溫室,飄浮於水中。因為球內存在著空氣,使其溫度較室溫高,讓植物能持續生長,形成一個小溫室。這件作品創造出『水中的水面』,重新定義了我們對『水面只存在於水的表層』的既定認知。」

Underwater Greenhouse, Balloon-shaped.「玻璃球內創造了一個小小的溫室,飄浮於水中。因為球內存在著空氣,使其溫度較室溫高,讓植物能持續生長,形成一個小溫室。這件作品創造出『水中的水面』,重新定義了我們對『水面只存在於水的表層』的既定認知。」
Underwater Greenhouse, Balloon-shaped.「玻璃球內創造了一個小小的溫室,飄浮於水中。因為球內存在著空氣,使其溫度較室溫高,讓植物能持續生長,形成一個小溫室。這件作品創造出『水中的水面』,重新定義了我們對『水面只存在於水的表層』的既定認知。」
Underwater Greenhouse, Balloon-shaped.「玻璃球內創造了一個小小的溫室,飄浮於水中。因為球內存在著空氣,使其溫度較室溫高,讓植物能持續生長,形成一個小溫室。這件作品創造出『水中的水面』,重新定義了我們對『水面只存在於水的表層』的既定認知。」

巨蛋型的玻璃內注滿水面,魚兒能從下方洞口游入其中。而真正的水面卻遠低於蛋形體高度,形成魚兒游在水面上的趣味錯覺。

巨蛋型的玻璃內注滿水面,魚兒能從下方洞口游入其中。而真正的水面卻遠低於蛋形體高度,形成魚兒游在水面上的趣味錯覺。
巨蛋型的玻璃內注滿水面,魚兒能從下方洞口游入其中。而真正的水面卻遠低於蛋形體高度,形成魚兒游在水面上的趣味錯覺。
巨蛋型的玻璃內注滿水面,魚兒能從下方洞口游入其中。而真正的水面卻遠低於蛋形體高度,形成魚兒游在水面上的趣味錯覺。

理性觀察,感性建構,從生活裡的小實驗出發,三澤遙在水中描繪出一條人工與自然交融的視野。即便發生在小小的、淺淺的水缸中,藉由關注這雙手便能捧起的迷你世界,卻讓我們能更深刻理解微小生命的奧妙。魚兒、小蝦或是烏龜,形體雖小,卻不卑微,當我們迷戀牠們的姿態、選擇有牠們的相陪,也要以最符合其習性的方式,打造牠們家屋——也許正如巴舍拉所言,這是屬於牠們最初、甚或唯一的宇宙。讓這些小生命不再只是生活裡的美麗風景,三澤遙以嚴謹卻優雅的方式,將牠們溫柔捧起——設計之外,更是對生命的敬意。

Photography/ Masayuki Hayashi
All Images Courtesy of MISAWA DESIGN INSTITUTE.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建築與設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