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風靡全球的日本無印風和北歐簡約風,清清淡淡而不食人間煙火似的,心底隱約開始想念起厚實大膽的視覺色彩;近期在蘇黎世 Museum Bellerive 舉辦的北非摩洛哥手工編織藝品展覽《Couleurs Désert: Carpet Art from Morocco》,在一片淡然之中重拾濃厚色調,帶出不同地區的生活與文化想像。
名為「Couleurs Désert」的 Carpet Art 展覽已來到最後一星期,將舉行至 2017 年 1 月 29 日。過百件顏色運用超越想像的織毯,皆由摩洛哥的沙漠游牧 Aït Khebbach(為 Berber 柏柏爾族中的一支部落)婦女所創作而成;以織品這種常見的北非手工藝品為媒介,倒回去追溯起這件工藝的起源,以及撒哈拉沙漠部落的生活方式。展覽由 Eric Ossart 和 Arnaud Maurieres 的私人收藏作品組成,並得到 Musée Bargoin in Clermont-Ferrand 博物館的策展支持,加上攝影師 Serge Anton 拍攝的照片和影片彙編,一切都為了突顯這些傳統文化的美麗。然而焦點並不僅只侷限於織毯本身,也聚焦著背後清一色女性的創作人;其中揭示著二十名部落婦女的生活,她們用雙手織成這一片片絢爛,同時也描繪著自己生活裡的故事。
摩洛哥的撒哈拉沙漠中,居住了大大小小的部落,每個都有其設計獨特、不同編織手法或刺繡的風格;織毯的五顏六色成了部落本身歷史的日常記錄,隨著毛料與線條,編織文化的發展與樣貌於其中——這不是什麼比喻修辭,而是以織毯的用料、圖案、符號與顏色確實呈現。自 1956 年摩洛哥獨立後,Aït Khebbach 定居於摩洛哥南邊,對她們來說,這不僅是自家中的裝飾,也是織出一條條對遊牧遷徙路線的記憶,更是對生活的喜悅、自我肯定的展現。
傳統上主要以最容易獲得的毛料,像是自十六世紀起,多以飼養的家畜如山羊、羊與駱駝等動物的毛髮;隨著文明社會發展帶來的改變,加上天然材料愈來愈稀缺,從 80 年代開始,Aït Khebbach 婦女不得不重新思考使用的材料。到了今天,她們更利用從西方回收的舊衣服,將其切割並巧妙地將磨損的針織循環編織,以前扁平緻密的編織品變得更加「結構化」,每個織毯皆由不同紋理、材料所組成。傳統圖騰如排序的單色調長方形、棋盤式的紋路(她們稱為「鑽石棋盤(losanges en damiers)」),或是以磁磚花紋發想的線條,皆為摩洛哥流傳已久的圖案。而近期悄悄流行於部落婦女間的,則是「yaz」圖形——柏柏爾族語言中的最後一個字母,展現部落的自我認同。
各種編織品在部落的人眼中,多視其為實用的生活用品;每當那些婦女動手的時候,就是衝著「需要一張地毯」這個目的,單一純粹,並非特意為了表達特定美感。然而,縱使未經美學設計訓練,也並非刻意營造某種「風格」,最後的織毯成品卻也令人驚喜,看來是個無心插柳柳成陰的巧合,在美學上所呈現的顏色運用自成一格,與印象中圖騰繁複、華麗的波斯地毯大相逕庭;用色之決絕和不留餘地衝擊視覺,令人想起著名野獸派畫家 Henri Matisse 畫筆下的世界。沉重壓抑的藍色和磚棕色,配著鮮豔得刺眼的綠松石色和芥末黃色,不對稱圖案伴著棋盤格出現——你是否也找到其中的規則?如斯張揚,像是為了準備聚會狂歡一下——它們似乎更適合作懸掛於熱鬧發生的背景,而不是踐踏於雙腳之下。
這些地毯在創作下建構了屬於該部落自身的一種視覺語言,也許更甚於詞語表達的闡述,就像通過編織開發一個個他們社會裡的故事,默默訴說藝術與工藝,如何超越其創造者,反向創造,影響其生活。
Couleurs Désert: Carpet Art from Morocco
Museum Bellerive/ Höschgasse 3, CH-8008 Zürich, Switzerland
Opening Hours: Tue-Sun/ 10:00 am-05:00 pm
展期至 2017 年 1 月 29 日
All Images Courtesy of Museum Bellerive.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展覽與藝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