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ner Prize 2016 Winner:Helen Marten,生活物件拼接的詩意謎題

《Helen Marten: Drunk Brown House》,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Photography/ Annik Wetter. Image Courtesy of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每一年都會有四位藝術家獲得英國 Turner Prize 的提名(回顧 2015 年 Turner Prize Winner——ASSEMBLE),在十二月時公布得獎名單。大多數只要被提名的藝術家都會因此被公眾注目,例如 Anish Kapoor、Damien Hirst 和 Tracey Emin 等人;可以說,只要進入了這個名單就是獲得極大的肯定。要得到 Turner Prize 的提名機會,首先殘酷的是年齡必須要五十歲以下,它特別註明這不是一個終身成就獎。有趣的是,一開始其實包括策展人 / 評論家,甚至畫廊經營者都有機會被提名,但後來就更改為只有藝術家才可以,現在又有了年齡限制,於是我們可以說這是一個鼓勵以及發掘藝術家的獎項。

這個獎項吸引人之處,不僅僅是得獎人可以獲得兩萬五千英鎊的獎金,也不只是可以很榮幸地被選為「年度最佳展覽」,或是對於自身的藝術生涯有極大的助益(以上的三點已經是許許多多藝術家的夢想了);而是站在整個藝術發展的角度上,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每一年藝術家的變化、大眾的想法,以及人們與藝術間的關係。

Helen Marten’s exhibition for 2016 Turner Prize. Photography/ Martin Godwin. Image Source: The Guardian.

Helen Marten's exhibition for 2016 Turner Prize. Photography/ Martin Godwin. Image Source: The Guardian.

Helen Marten(b.1985),這位三十二歲的藝術家是 2016 年的得獎者。雖然她不期待獲獎,因為對她來說能夠被提名已經是最棒的事了!可以想見 Turner Prize 在英國藝術家們的心目中佔有多重要的地位。Helen Marten 是畫家也做雕塑,這一次在 Tate Britain 展出的作品,便是一系列從她的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設備的集合,包含棉花棒、大理石、粉筆與腳踏車的鏈條。Marten 的作品結合了雕塑、文字和網版印刷的繪畫;這些圖像和物體,通常是平面和立體交錯,讓人有一種對於視覺、語言的模糊——這是她極為擅長的,探索誤解和誤解的可能性。

Helen Marten, 2016 Turner Prize Winner. Image Source: The Guardian.

Helen Marten, 2016 Turner Prize Winner. Image Source: The Guardian.

她開始被藝術界關注是在 2012 年,一個名為《Plank Salad》的展覽,地點在英國的 Chisenhale Gallery。這間畫廊的經理描述著當時看到她的情形:「我記得她走進了畫廊,這個小小的金髮精靈。即使她看起來很緊張,還是能如此清楚地說明這些作品。她對作品的信心,以及在處理材料上的熟練和靈巧,讓我印象深刻。」

《Plank Salad》, Chisenhale Gallery. Photography/ Andy Keate. Image Source: Chisenhale Gallery.

《Plank Salad》, Chisenhale Gallery. Photography/ Andy Keate. Image Source: Chisenhale Gallery.

《Plank Salad》, Chisenhale Gallery. Photography/ Andy Keate. Image Source: Chisenhale Gallery.

《Plank Salad》, Chisenhale Gallery. Photography/ Andy Keate. Image Source: Chisenhale Gallery.

《Plank Salad》, Chisenhale Gallery. Photography/ Andy Keate. Image Source: Chisenhale Gallery.
《Plank Salad》, Chisenhale Gallery. Photography/ Andy Keate. Image Source: Chisenhale Gallery.
《Plank Salad》, Chisenhale Gallery. Photography/ Andy Keate. Image Source: Chisenhale Gallery.
《Plank Salad》, Chisenhale Gallery. Photography/ Andy Keate. Image Source: Chisenhale Gallery.

我喜歡 Helen Marten 在每一個展覽中所使用不同材料組合的裝置,這些平常我們習慣的物品經過她的重新設置之後,再次看到已經失去了原本被賦予的符號,留下淡淡的熟悉感;她試著讓我們質疑,這些物品和我們之間不斷變化的關係。這樣說也許很抽象,但就如同在夢中見到某個人/事件/物品——明明大腦知道那應該是什麼,但看起來卻距離好遙遠,好像不是一直以來所認識的——Helen Marten 的作品就是強烈地帶給人們這樣的感覺。

Helen Marten’s exhibition for 2016 Turner Prize. Photography/ Martin Godwin. Image Source: The Guardian.

Helen Marten's exhibition for 2016 Turner Prize. Photography/ Martin Godwin. Image Source: The Guardian.

她是詩人。

她不僅僅是給你一個簡單、容易、靜態的畫面,它非常的豐富,難以捉摸,就像神秘的詩歌一樣 – 並不是在報紙上閱讀到的一份清楚的報告。

Helen Marten, studio. Image Source: Vogue Italia.

Helen Marten, studio. Image Source: Vogue Italia.

你可以感覺到、享受到她的做品裡面的視覺質量,物理特性,這些都迷失在她組成的遊戲,意義裡。

她的混合雕塑形成了一個複雜的思想,詩意般的謎題; 她想要挑釁你,顛覆你,使你失去平衡。

《Helen Marten: Drunk Brown House》,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Photography/ Annik Wetter. Image Courtesy of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Helen Marten: Drunk Brown House》,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Photography/ Annik Wetter. Image Courtesy of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這些一條條簡短的評論,都不足以解釋 Helen Marten 獲獎、打敗其他三位優秀的候選人的原因,尤其她還是名單中最年輕的一位。我們也許可以重頭看起,來認識這一位剛剛被注目的藝術家。Helen Marten 的朋友形容她是一個「unbelievably hardworking」的人,她經常在工作室待到很晚,做一些很怪的東西,一些模具;她承認自己在製作作品方面有多麽深入,有時候極端投入到甚至讓她自身覺得這其實是一個很殘忍的過程。因為太過消耗自己,她還曾經因為太過疲憊被送進醫院。

《Helen Marten: Drunk Brown House》,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Photography/ Annik Wetter. Image Courtesy of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Helen Marten: Drunk Brown House》,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Photography/ Annik Wetter. Image Courtesy of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Helen Marten: Drunk Brown House》,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Photography/ Annik Wetter. Image Courtesy of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Helen Marten: Drunk Brown House》,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Photography/ Annik Wetter. Image Courtesy of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我記得她會很努力工作,她總是很有動力,總是看起來十分清楚她想要實現什麼。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當她是學生的時候,以及後來離開學校所做的作品,她可以清楚地畫下一個明確的界線。」Helen Marten 的朋友說著。這些來自於四周朋友的觀察,可以顯現出 Marten 的紀律與自我要求;她對所做的事情,在創作前已經完善規劃好——這也許剛好可以釐清有些人對於藝術工作者的誤解。要把事情做好,光是天份和熱情是不夠的,還必須有一顆清醒的腦袋。

我想,Helen Marten 是相當聰明的人。怎麼說呢?可能是許多做藝術的人,很習慣依靠直覺做東西,久而久之很容易失去一些能力,例如溝通,或者是簡單的社交禮儀。但她卻可以同時控制許多不同的材料,可以把一種玩笑、一個荒謬的想法,幽默的融合在一起,這裡面還夾雜著圖像的碰撞和語言,這些快速的轉化是需要高度掌控與智力;令人驚訝的是,她還能保持對外溝通的能力。自從 Helen Marten 得獎後,許多其他的藝術家都問「她為什麼這麼成功?」、「為什麼能成功?」而她的朋友 Staple 給出了答案:「Helen 能夠得獎,是因為她全心全意投入這項工作,她能夠成功是因為她真的很辛苦,總是不停歇的工作。」

《Helen Marten: Drunk Brown House》,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Photography/ Annik Wetter. Image Courtesy of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Helen Marten: Drunk Brown House》,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Photography/ Annik Wetter. Image Courtesy of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Helen Marten: Drunk Brown House》,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Photography/ Annik Wetter. Image Courtesy of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Helen Marten: Drunk Brown House》,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Photography/ Annik Wetter. Image Courtesy of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對於自己的作品, Helen Marten 解釋:「很多人看到我的作品都認為這是一個混合的垃圾,或者是像祖母家的閣樓,但它不是。」其實她說的這些,剛好是許多人的心聲;若不是閱讀著展覽新聞稿,或是接觸過和藝術相關的活動,一般多數人也許真的會把作品視作垃圾看待。藝術品和非藝術品到底要如何界定?始終沒有一個完美的答案。不過這讓我想到以前和老師的談話:「妳要試著去了解。用自己的眼睛和心去找答案。」但如果了解創作過程所花費的心力,就不會這樣的誤下判定。像是每當 Helen Marten 要開始新的一系列作品,她會先做草稿把雕塑的每個細節畫出來,材料的組合也不是隨意的,它都需要研究。她非常喜歡閱讀,範圍也相當廣泛,從英國文學到物理,甚至中世紀的藥理學,都被轉換為創作靈感——而這些準備的心力,大概就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Helen Marten: Drunk Brown House》,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Photography/ Annik Wetter. Image Courtesy of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Helen Marten: Drunk Brown House》,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Photography/ Annik Wetter. Image Courtesy of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Helen Marten: Drunk Brown House》,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Photography/ Annik Wetter. Image Courtesy of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Helen Marten: Drunk Brown House》,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Photography/ Annik Wetter. Image Courtesy of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當她努力的成果呈現在大眾眼前的時候,雖然她會有一個解釋,但越是抽象的物體,就越難用一種眼光去確定。在這些許許多多的不同看法裡,我最喜歡一段關於她的評論,也可以說是表達所有的她:「Helen 的作品反射出我們所有的人,我們充滿失望、憤怒…在這個世代裡我們所有的情緒反應。當你看到這些作品,會感到不知所措,但你可以在同一時間被吸入、被誘惑,被那些細節迷住。」

也許她在不知不覺中,表達出許多人在潛意識裡的失落,也許我們怎樣都找不出一個正確的答案,一個令人充滿安全感的決定;但默默地,都往 Helen Marten 靠近。也許,這就是她獲獎的原因。

《Helen Marten: Drunk Brown House》,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Photography/ Annik Wetter. Image Courtesy of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Helen Marten: Drunk Brown House》,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Photography/ Annik Wetter. Image Courtesy of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在頒獎儀式上,Nicholas Serota(Tate Galleries 的前任總監)說:「有許多人都在擔心英國是否會變得越來越獨立,越來越內向封閉,Turner Prize 提醒我們不要忘記接受新的想法。」回顧最近英國面臨到的種種改變,藝術和人文是能在社會中發揮作用,繼續保有開放性,不要邊緣極端化。就像 Turner Prize 一直以來帶給我們新的藝術方向一樣,接受著各式各樣的可能性。

然而,被 Turner Prize 肯定到底是好是壞?就像 Adrian Searle(The Guardian 評論作家)所說:「我很討厭藝術家轉變成 rising stars,這對藝術本身根本毫無幫助。而且誰知道明年的現在這顆星星,會不會被行星撞毀?但我對 Helen Marten 很有信心,說不定她可以對行星做些什麼。」我也相當期待。

想了解更多 Helen Marten 或 Turner Prize 2016 資訊,請瀏覽 Turner Prize 2016

 

Image Sources: The Guardian & Chisenhale Gallery & Vogue Italia..
Part of Photos Courtesy of 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藝術與文化文章。

Written By
More from Juliet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