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忘投入設計的初衷」:工一設計 One Work Design

工一設計三位主持設計師,由左至右:張豐祥(阿祥)、王正行(小白)、袁丕宇(小宇)。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室內設計,除了漂亮的空間氛圍圖片、美感之外,實際上卻是理性與感性兼需的職業。相信大家對室內設計師的工作與生活面向,或多或少都有著好奇與憧憬,「設計靈感從何而來?」、「若團隊裡不只一位主持設計師的設計公司是怎麼運作?」、「在應對不同空間時所重視的核心與設計手法又是如何?」等等問題,這次藉由走進台灣「工一設計 One Work Design」的工作室,與三位主持設計師對談,聽他們暢談與分享關於設計以及設計之外的種種。

位於內湖的工一設計外觀相當簡潔。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位於內湖的工一設計外觀相當簡潔。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工一設計,由背景各自不同的王正行(小白)、張豐祥(阿祥)、袁丕宇(小宇) 三位設計師好友共同創立。三人經過多年業界陶冶,累積豐富經驗與專業涵養,共同懷抱著對設計領域的願景與自我挑戰的期許,遂於 2014 年打造而成年輕且具備專業經驗的團隊組合。成立甫屆滿兩年,工一設計不僅是業界許多先進看好的後起之秀,在三位主持設計師的拚搏之下,榮獲許多國內外獎項肯定。

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工」字的筆劃剛好三劃,呼應三位主持設計師,指的也是淬鍊的過程;做設計有許多掙扎與辛苦,卻是不可避免的過程,而唯有享受這過程投入其中,才能歷練出好的設計。「一」則是不要忘記初衷;專注把一件事做好,三人朝同一個方向前進。——工一設計

談起成立契機,原來三人是彼此的國中與大學同學,在同一產業裡工作,理所當然地也會看看對方專案的工地,進而了解對方的用心與實力;「看工地是最直接的,所見到的是設計中間的過程與細節,透過非最終完工的不同階段,也會知道彼此合不合得來。」阿祥解釋。當時三人感受到市場上的設計公司前輩們單打獨鬥相對十分辛勞的狀態,彼此聊過後覺得理念方向還蠻一致,「若能集中三人合起來的力量去決策事情,也許會有不同的可能」,共創工作室的想法於是落實。

Photography/ Manchi.

Photography/ Manchi.

.不同於其他設計公司多為單一主持設計師的模式,三位平時的分工與合作關係是?

小白:我們三人都是獨立的單位,對業主來說面對單一負責設計師也比較不會產生混淆;雖說獨立,但還是有關聯性,關心彼此的設計、並在設計過程中相互討論給予意見。這樣的另一好處是,三個人有各自的案源,公司作品的累積速度會較快。最重要的是可以相互討論交流,遇到困難或瓶頸彼此吐吐苦水,開心時一起慶祝,互相支持共同拚搏的感覺蠻好的。當然也一定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三人的好處是不像兩人一對一易僵持不下;假設今天兩人有不同意見,第三人可以從另一角度觀看,目前的平衡維持的還不錯。大家對公司本就會有不同想法,但都是為公司好,若有不同意見提出來,我們並不把它當成是在反對,而是另一種聲音的呈現。如同設計,並不是誰的答案一定是對的;三人一起思考出的東西,我們也有把握是好的,繼而 follow 它。

Photography/ Manchi.

Photography/ Manchi.

Photography/ Manchi.
Photography/ Manchi.

.通常室內設計案是怎麼進行?三位在設計工作中著重的面向、理念又是?

小宇:以我來說我滿喜歡觀察人。初次見到業主會觀察對方打扮穿著的風格調性、予人的感覺印象、甚至他開的車等各面向,這有助於更快了解這個人。面對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應對方式,是這一行蠻好玩的挑戰。我自己是先從「人」的面向切入,室內設計本身都是量身訂製,不是每個人都套用同樣的模組,是為一個「人」的需求空間量身打造。當然像機能等等一定必須要考量,但我更注重與人溝通,希望最終作品能反映出業主的個性。我會先提一個自己覺得最好的方案,也在心中想好其他 2、3 個方案;若業主覺得第一個哪裡不好,則在會議上直接平面圖修改,提出其他方案,同時也展現設計師的應變力。

Photography/ Manchi.

Photography/ Manchi.

小白:如小宇所說,傾聽業主的需求反應到設計中是必須的。除了「人」之外,我較注重的是用內建築的手法去做設計。一棟建築蓋在一個區域內必須考慮到環境,如法規、四周的交通等等條件限制;而室內設計也是,空間本身一定有些不可變的元素。業主既然選擇這個房子,我希望設計跟這個房子是因地制宜的,設計的延伸是與房子本身狀況有關的。

我喜歡用建築的手法,畢竟空間裡的設計需求(像住家多會有客廳、廚房、臥室等需求)設定都接近,但若有些手法能把空間尺度拉大——像有些空間的牆體透過轉折或厚度處理、或軸線的關係對應,能讓房子本身的特性發展出來。這些狀況每個案子都不同,我會花許多時間看建築的原始平面圖;儘管手法類似,但都是依每個空間的條件去操作。

住宅作品「之間」。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住宅作品「之間」。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住宅作品「之間」,材料顏色暗示天地壁一連貫的串連讓設計感度提高同時也引導動線連接,無須過度裝飾即能呈現出空間自身的張力表情。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住宅作品「之間」。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住宅作品「之間」。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住宅作品「之間」,材料顏色暗示天地壁一連貫的串連讓設計感度提高同時也引導動線連接,無須過度裝飾即能呈現出空間自身的張力表情。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阿祥:跟他們兩位相比,我的方式比較偏向以業主提出的要求為主軸,再用自己的方式去詮釋。他們兩人面對業主時,在設計堅持上比我相對更強硬些。而每個人的個性特質不同,有時面對自我美學相當自信的業主,硬碰硬是行不通的。我會先從對方的角度去看美學,雖然溝通過程難免有碰撞,但先依業主所想提供一個方案,也會另外提供自己思考變化過的另一方案。於此同時,方案通過就沒問題;方案若不通過,也會知道對方最堅持的重點與不可變的底線。

有時我會提兩份完全不同的平面配置,一是先滿足業主對空間的想像,一方面也提出自己認為更好的解決方案。依我的經驗,業主通常也會覺得我的方案不錯,也許最後是兩種方案之間去做擷取調整,能夠加進去的也是自己設計再轉化過的——這些可能是辛苦但卻也是好玩的部分。

Photography/ Manchi.

Photography/ Manchi.

小白:阿祥比較擅長用設計手法解決問題,像是他可變的東西較多;例如「翻桌」設計,或用拉門等等去作出可調整或變化的模式,這方面我跟小宇相對較少。或是他設計燈具店時,會考慮到設計一些夾件的東西,讓店員便於變化燈具的更換移動與展示,以業主的使用性去做設計,而我則是偏向運用形體之間的關係。

空間家具作品「翻桌」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空間家具作品「翻桌」。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空間家具作品「翻桌」。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空間家具作品「翻桌」。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空間家具作品「翻桌」。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空間家具作品「翻桌」。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空間家具作品「翻桌」。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空間家具作品「翻桌」。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對需要大量創作力的設計業來說,靈感似乎是可遇而不可求?請分享各自的靈感來源。

小白:我早期看很多 image,或在旅行時看別人的作品,但最近這半年比較大的改變是我們開始有些討論。雖然自己在做設計時看很多 image,轉化出來多半還是依循自身的脈絡習慣;但相同的 image 不同的人看了會有不同角度的解讀,討論後帶來的衝擊會更大。每個案子發展到任何階段,只要彼此有機會稍微給小意見,都會延伸出不同想法,可能成為一個嶄新的靈感來源。

Photography/ Manchi.

Photography/ Manchi.

Photography/ Manchi.
Photography/ Manchi.

阿祥:我是看書比較多,當然也會看 image,但我習慣從設計類的書本、文字去想像圖案。文字沒有圖像,藉由閱讀這個作者的觀念,會冒出一個想法——這想法也許不那麼直接,可能必須沿用先前的觀念將它融合在一起,才有辦法想出一些東西。閱讀文字的好處是,當我看同件事,想到的東西會比較不一樣,一方面也比較不受限。相對辛苦的是,閱讀資料往往不見得能馬上應用在手邊,必須是不斷累積堆疊上去。所以也養成邊看書邊做筆記、或在一旁畫出想法的習慣;當下覺得好的地方便在書頁上做記號,往後直接翻開有折角記號的地方,便能迅速瀏覽、回顧先前的解析或重點。

工一設計大片書牆上的藏前,其中有不少都來自於阿祥的收藏。Photography/ Manchi.

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Photography/ Manchi.
工一設計大片書牆上的藏前,其中有不少都來自於阿祥的收藏。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小宇:室內設計不同於藝術創作,是個很理性的行業,對我來說相對較少天外一筆或靈光一現的經驗。在做設計的過程,如同先前所說,我喜歡先觀察業主,進而想像業主的家可能會是什麼樣子。若要設計客廳,也許我先把電視牆畫出來,雖然我還不知道電視牆最後會變什麼樣子;這過程也許有點像雕塑的——一個石頭在眼前,先把形體大致畫出來,然後慢慢刻慢慢刻,把它刻進去,而在刻的過程裡會發現一些有趣的事情。像是電視牆在做造型時,可能會跟這建築結構體有些關聯的地方,我就能把它做某些程度的串聯。這樣的設計方式比較接近一個「型塑」的概念,先有一個大東西,再慢慢縮小、縮小,捏成我想要的樣子。沒靈感時我通常會先去做別的事,暫時完全不想工作。完全不想它後可能在某個時刻突然有了新想法,或睡一覺第二天起來再看它,又可以繼續捏下去。

Photography/ Manchi.

Photography/ Manchi.

.不做設計時都在做什麼?

小宇:其實大部分的設計師都好像不太有自己的生活,我們把客戶的家設計得很漂亮,但自己的家可能跟豬窩一樣,因為根本沒有多餘的力氣去整頓(笑)。設計師通常很忙、很多瑣事,常常加班到很晚,也可能沒時間好好過生活。但諷刺的是,設計師又是很需要生活的職業,必須經歷過許多才能知道業主要的是什麼,也才知道什麼是好的。

我很喜歡逛街,若有空就會去街上看看,也許是到百貨公司看些新奇的東西。像之前我們去日本,阿祥喜歡逛美術館,而我喜歡逛百貨公司;我喜歡看些快速的東西,看到什麼然後很快記起來。若工作到很晚,可能不會馬上回家,而是在附近繞幾圈享受一下自己獨處的時間。即使回到家中洗完澡也不會馬上睡覺,也許看部電影或喝杯紅酒,把握跟自己相處。設計師需要不斷和人接觸,不管是業主、工班、同事或廠商,都需要大量的交談,所以一段安靜放空的沉澱時間對我來說是很必要的。

Photography/ Manchi.

Photography/ Manchi.

Photography/ Manchi.
Photography/ Manchi.

小白:因為我真的很享受「設計」,加上自己另一半也是做室內設計,所以不做設計的時間很少,回到家在電視上看到不錯的設計也會相互討論,設計和生活基本上是交疊在一起。但因為工作都在做設計了,後來就希望回家後就盡量不要討論工作的事家裡本來有的工作桌也都改拿來堆衣服,加上住家就是自己設計的,是自己很喜歡的空間,所以現在一回到家就是在沙發上放鬆。我也很喜歡與做設計的朋友認識,現在的朋友大部分也都從事設計相關,彼此間會有些交集或聚會。工作設計上的疲累很多來自腦袋,既使身體休息了腦袋也還是在轉,真正能放鬆的時候就是把問題解決時。所以我很喜歡和朋友聊天,透過聊天若有靈感,把問題解決了,就能放鬆了。

阿祥:不工作的時間多半是陪家人與看書。平常真的很忙,有空可能就周末,儘管週六也可能有一天半天都在加班,週末剩下的時間通常是回老家。偶爾偷空就到居酒屋自己獨處放鬆一下,自己看場電影沉澱。我覺得最好的看書時間是早上去完工地、回來公司前,幫助真的超大!可能自己花一小時去咖啡店看本書調適心情,也許有新的刺激、新的想法,回到公司後又可以開始設計,同時也有短暫的休息。

Photography/ Manchi.

Photography/ Manchi.

從事室內設計至今有沒有什麼特別讓你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事?

阿祥:有個我稱之為「美學大師」的難忘案子。第一次遇到業主自己帶椅子來工地從早到晚在盯場。這位業主蠻多堅持,很多工法也因為他的堅持而突破。例如他堅持都要以美耐板為主,但美耐板其實難收邊,應用不好質感會受影響,這是一大考驗。這樣的堅持來自他之前也做過裝潢,他的經驗、想法是認為烤漆雖漂亮但容易撞傷;他也不要木皮,因為他前一個家用很多木皮,他想要不一樣的,並希望以白、黑為主。跟他一起監工蠻有趣,他之前也有裝潢過的經驗所以他也看得懂,是印象很深的一位業主。

小宇:我則是來工一後自己的第一個案子。業主第一次開會就拿自己畫的平面圖給我看,他已經全部想好了,更令人稱奇的是他是用 Word 畫的。以往我會直說自己的想法,比較強勢些;但他是我唯一改變不了的業主,所以開會兩次後感到蠻挫折。通常其他業主大概開會兩次後會採用我的方案;而這位業主卻是當下跟他溝通完後他會想一下說好,但回家後又馬上傳訊息,說他「還是覺得原本的方案較好」。來回兩三次後,在溝通上覺得相對辛苦與挫折,當時內心想「是否就順著業主想法做就好?」後來發現他是很在意自己任何事情的人。我換位思考,若今天自己到了這個年紀存了一筆錢,終於有勇氣買房子,當然也會對房子有很多想法。後來我改變自己的想法,站在對方立場想,不一定要完全依自己的想法去做。當初做得很辛苦,一開始兩人之間有很多拉扯,但後來設計的大方向由他主導,而我幫他調整細節。

住宅作品「微型空間 自由平面」。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住宅作品「微型空間 自由平面」。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像是小套房的格局,一般觀念大多是進門後的樓梯一定藏在某處繼而上樓;但他想法不同,希望讓樓梯變成很具特色的主題,覺得樓梯既然是藏不住的東西,倒不如讓它展現出來。這想法一開始我很難能接受,幾經拉扯後,我覺得自己的功課是怎麼把它美化做,這過程的拉扯有點像拔河。另外他很注重細節,像木地板鐵件收邊要倒斜、對比例的在意等等,施工的過程也相對比較辛苦。隨著自我觀念與心態改變後,本來拉扯與抗拒的壓力轉變為一心想幫業主解決問題,並將其概念加以實踐轉化爲目標,一切狀態也都跟著豁然開朗起來。最終呈現的成果業主很滿意,我自己也覺得不錯,是難忘的一次經驗!

住宅作品「微型空間 自由平面」。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住宅作品「微型空間 自由平面」。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住宅作品「微型空間 自由平面」。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住宅作品「微型空間 自由平面」。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小白 :我印象深刻的是國中同學和女友要開一間理髮廳,算算扣掉機械設備費用後,預算真的所剩不多。在講求效果與預算的限制下,我們應用了一些新材料。我找了約四米長左右圓形的紙管,費用相對低廉。將圓形紙管一根根加以裁切並將整個立面包起來,天花板加上一些布幔高低交錯,一層層像是剪瀏海的效果(笑)。雖然材料上是簡單的,但視覺效果符合空間主軸調性、新穎,是很難得的經驗。後來這案子也入圍 TID(台灣室內設計大獎),我很喜歡,同時也體悟到有時候有限的條件下,反而會有出乎意料好的結果。

商業空間作品「剪層 色」。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商業空間作品「剪層 色」。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商業空間作品「剪層 色」。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商業空間作品「剪層 色」。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商業空間作品「剪層 色」。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商業空間作品「剪層 色」。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一處「空間」裡對你們最重要的元素是?

阿祥:我的主軸還是落在「人」。若以自己居住的空間來說,我最重視的是餐廳,因為餐廳什麼事都能做。在客廳也許大多只能看電視,但餐廳一張桌子可以乘載家人各種不同活動;像是在桌上工作,孩子們在一旁做作業或看平板、畫畫等等,當然用餐聊天的互動時刻也都在桌上發生。

小白:我比較在意的是「關係」,這是我做設計很難改變的原則;像是這邊已經有分割,旁邊就不會再分割,彼此間要有一定的關聯性,或同一材質不做兩種不同的分割。軸線或垂直水平的對齊、一定的等比等等,就連拍照的構圖我都不喜歡是歪的,可能我本身有點強迫症(笑)。當然這也是有限制的,目前在想強化或轉化這部分。另外,也從使用者與空間出發,先理解業主選擇這間房子的原因——例如,也許業主很喜歡空間的採光,或喜歡哪裡很寬闊等等;而我在設計時便會順應強化這些部分。

住宅作品「映透之間」。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住宅作品「映透之間」。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小宇:我重視的是畫面。在設計時我會去想像,例如一般房子會有走廊或玄關,我會想「一打開看到的第一個畫面是什麼?」或「站在玄關看出去的畫面又會是?」等等,瞬間畫面的感覺。所以在畫立面或 3D 時,我的鏡頭通常會是正角,以人在空間中的視角去看畫面。一般空間的格局可能大多是從主臥室出來、經過一個走廊再到客廳;而我會去思考,打開主臥室的門、轉出來面向客廳後,從走廊看到客廳會是什麼樣子?所以當鏡頭對到客廳那,我可能會安排櫃子或是端景的感覺等等;類似這樣畫面的安置,算是我設計中滿重視的元素。

商業空間作品「W Space」。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商業空間作品「W Space」。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商業空間作品「W Space」。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商業空間作品「W Space」。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最後請與我們分享接下來的計畫。

阿祥:近期我們覺得彼此的設計案要互相再多參與些。一開始有點怕去碰觸對方的案子,畢竟每個人有自己的想法,但經過這段時間的共事會覺得這樣的互動蠻好。

小白:的確互相了解後,彼此學習很不錯。想做的事還很多,也不排斥各種可能性;像之前辦過米蘭家具展分享會,我們一定會持續再辦,就看主題與時間的安排。另外,也許透過業界論壇或學學文創課程,有機會就與大家分享交流,屆時也希望大家能提出不同的想法一起討論。

學學文創「家的空間題案3.0」課程結束後合照。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學學文創「家的空間題案3.0」課程結束後合照。Image Courtesy of One Work Design.

室內設計師不僅得不斷追求自我突破,且需有業主、廠商與工班等各方支持與協助,才能成就一個好作品。除了需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之外,從設計發想到落實的執行力當然也不可或缺,實際上是理性與感性兼需,腦力及體力皆高度消耗的職業。而每個人在自己選擇行業中,也總都有外人看來光鮮實則繁瑣與勞心耗能之處。期許我們在自我選擇的道路上,都能「勿忘初衷,並且享受淬鍊的過程」,堅持並且美好著。

Interview Photography/ Manchi.
作品圖片提供 : 工一設計 One Work Design.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專訪與設計文章。

More from Jacqueline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