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參與著一場戰事,對抗那顯而易見的平凡事物。
「 這裡又醜又無聊,根本不值得一拍!」在美國南部土生土長、當時年僅 20 歲的 William Eggleston,在看了十幾年緩慢單一的南方景色後,看著眼前的景物,心底怨嘆著怎麼可能在這種地方拍出像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那般生動活潑的照片?「那就拍這些又醜又無聊的東西吧?」身旁的朋友建議這位喪氣的攝影新手;於是,他開始拍攝南方小鎮的無聊沈悶。後來他以當時只作為廣告、商業攝影用途的彩色底片,具體細緻地表現了這片土地難以被察覺的一面,明媚而飽滿的南方姿色,自此從人們眼底流轉至心底。
Louisiana, 1971-1974, from the series Los Alamos, 1965-1974 © Eggleston Artistic Trust/ Courtesy David Zwirner, New York/ London.
William Eggleston,1939 出生於年美國田納西州,在 18 歲那年獲得人生中第一台照相機。兩年後,他讀到法國攝影家布列松《決定性瞬間》一書,對布列松的作品深深著迷,從此全心踏上攝影之路。1960 年代是個轉捩點,他開始接觸到彩色攝影中,能夠讓顏色維持三百年不衰的轉染法( Dye Transfer Process);轉染法能精準又豐富地表達細緻的顏色,堪稱彩色洗相的最高境界。他不禁好奇,「這些撩人的色彩若運用在一張平凡的 Eggleston 照片上,會有什麼效果?」
Photography/ Yoshiyuki Matsumura. Image Source: vogue.com.
過往的紀實攝影都以黑白呈現現實的魅力,甚至有黑白照片比彩色照片更忠於現實的說法。但是 Eggleston 不只拍色彩,他還要拍彩色的現實。被稱作「彩色攝影始祖」的他,並不沈迷於色彩的浪漫和戲劇效果,也並非為了主觀韻味而刻意操作;「如何表現有色彩的真實世界」才是他所真正在意的。就像當時在紐約現代藝術館(MoMA)擔任總監的 John Szarkowski 在<威廉恩格爾斯的指引>(William Eggleston’s Guide)中所寫,Eggleston 的作品不是對色彩本身有興趣,而是對「有色彩的世界本身」有興趣。
Memphis, 1971-1974, from the series Los Alamos, 1965-1974 © Eggleston Artistic Trust/ Courtesy David Zwirner, New York/ London.
En Route to New Orleans, 1971-1974, from the series Los Alamos, 1965-1974 © Eggleston Artistic Trust/ Courtesy David Zwirner, New York/ London.
John Szarkowski 十分讚賞恩格爾斯的彩色作品,在 1976 年幫他舉辦個展——《Photographs by William Eggleston》。此展覽堪稱當代攝影的分水嶺:這檔彩色攝影展,象徵世上崇高的藝術機構接受了彩色影像在藝術領域的地位;想當然爾,個展也在當時引起廣大爭議,甚至被紐約時報評為「本年度最討人厭的展覽」。
從攝影史的角度而言,在 Eggleston 之前也不乏以彩色攝影作為表現手法的攝影師,但色彩總被視為一種做造型的手段——它只是表現自我,而非呈現現實世界。因此,在 Eggleston 開始創作的時代,彩色攝影被侷限在廣告用途,進入藝術殿堂更是遙不可及的妄想。就連他的攝影啟蒙布列松都曾對他說:「威廉,你知道嗎?彩色就是垃圾。」1 不過當時的 Eggleston 已在彩色攝影闢出一片新天地,面對布列松的評語只是莞爾一笑。
Memphis CA, 1965-1968, from the series Los Alamos, 1965-1974 © Eggleston Artistic Trust 2004/ Courtesy David Zwirner, New York/ London.
斑斕繽紛的色澤是天生的催化劑,能讓商品更令人蠢蠢欲動、垂涎三尺。Eggleston 在影像中呈現了百般聊賴的平凡生活中,充斥著駁雜的色塊,其中也能看見消費文化是如何將單純的美國南部小鎮暈染得五彩繽紛;外部現實環境的色彩飽和度越來越高,也代表一個社會中誘導消費、塑造時尚感的意圖越來越強烈,Eggleston 的彩色照片正體現了當時美國環境的劇烈變化。而今,當我們回頭再次審視這些照片,更能從色澤中感受到一個時代的特殊氣息。
Memphis, 1971-1974, from the series Los Alamos, 1965-1974 © Eggleston Artistic Trust 2004/ Courtesy David Zwirner, New York/ London.
Santa Monica, 1974, from the series Los Alamos, 1965-1974 © Eggleston Artistic Trust 2004/ Courtesy David Zwirner, New York/ London.
所有的東西在鏡頭前都是平等的。沒有什麼比較重要或比較不重要,我稱之為「民主的觀看方式」。
秉持絕不裁切影像的原則,Eggleston 逼迫我們將目光投射在生活中寧可忽略掉的毛邊。在其攝影生涯中最著名的作品《The Democratic Forest》裡,就是要讓世俗萬物在觀景窗中都成為同等重要的環節。販賣機、交通號誌、黏黏髒髒的可口可樂罐子……在日常生活中兀自零散存在的景物,看似沒有邏輯,卻是最幽微鋪陳生活樣貌的元件。當消費社會和群眾竭力在平凡日子裡擠出精彩又戲劇化的情節,Eggleston 偏要直視那些無聊的片段和小玩意。明快的色彩和構圖節奏,卻又讓畫面生動靈活,富含變化;因此,不論色彩在觀看經驗上是多麽理所當然、無論題材多麽稀鬆平常,他的影像都帶給人們一陣陣的視覺衝擊。
Memphis, 1971-1974, from the series Los Alamos, 1965-1974 © Eggleston Artistic Trust 2004/ Courtesy David Zwirner, New York/ London.
Memphis, 1965, from the series Los Alamos, 1965-1974 © Eggleston Artistic Trust 2004/ Courtesy David Zwirner, New York/ London.
隨著攝影技術的進步和普及,我們也許很難想像 Eggleston 在暗房中,用複雜精細的轉染法表現色彩的刻苦精神。但當我們日常生活的影像只剩得顏色濾鏡和特定構圖的觀看方式時,他對表現彩色現實和平凡事物的戰爭,將會持續帶給我們新的衝擊與反思。
Los Alamos by William Eggleston
FOAM/ Keizersgracht 609, 1017 DS Amsterdam, Netherlands
Opening Hours: Mon-Wed & Sat-Sun/ 10:00 am-06:00 pm
Thu-Fri/ 10:00 am-09:00 pm
展期至 2017 年 6 月 7 日
All Images Courtesy of FOAM.
註1:出自 The New York Times 2016年 William Eggleston 的專訪。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展覽與藝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