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真實」的勇氣:追逐消逝的旅程,《消失的檔案》

 

「對於我來說一部電影使用什麼手段,它是一部表演出來的故事片還是一部紀錄片,不重要。一部好電影要表現真理,而不是事實。」 ——Sergei Eiseinstein

 

今年台北電影節聚焦於香港的近年狀況,為此設定了專題「香港進行式」,在幾部不同於商業手法的影像創作中,觀眾將看到的是這座城市在地域、歷史因素下的矛盾與複雜,以及幾位創作者在現實限制中完成作品的可貴精神。當國族主義與全球競爭重新定義了當代,香港——東亞最為動盪騷動的前線,這長期與台灣密切往來的夥伴,我們無法不去理解其越加艱難的處境,以及中國崛起後更為全面的樣貌。

 

新聞出身的導演羅恩惠,在幾次與友人的聚談中接觸到幾個「六七暴動」的少年犯故事,當時她深受感動,起了要以影像記錄下他們的念頭;正當要求證口述故事的真實性時,她僅能在歷史檔案館找到一段 21 秒的街景畫面,所有的檔案都被有意成了「空夾」;而她這段追蹤的過程,幾乎推翻紀錄人物故事的原意,將真相推導出一個更為複雜與危險的面貌。

 

Vanished Archives_3
Riot Training.

六七暴動為 1967 年在香港本地發起抗爭運動,本為左派工會組織抗議英屬政府的街頭運動,卻演變為暴力鎮壓與暗殺、隨機放置炸彈的恐怖攻擊,共為時八個月,牽連無數;羅恩惠在沒有任何拍片預算的情況下,一路摸索摸索六七事件的線索,多次返往英國與香港,補足英國方當時的政府文件、新聞訊息,卻苦無本地左派的真實報導。直到影片進入後製階段,她接觸到當年中共策劃此運動人士的親屬,並從中獲得第一手的親筆紀錄,她便又再花了一年多的時間,重新採訪製作。

 

Vanished Archives_2
《 香港英國當局必須懸崖勒馬 》人民日報社論

本片從一個追思會開始,鏡頭有意聚焦於與會者身體上的殘缺與眼淚,提醒觀者正進入一個揭開他人傷痕的故事。此後的敘事便是一個個專訪鏡頭,以多條線路穿插旁敲側擊,避開任何情感的媒介,如搜證般,讓觀眾追蹤、檢視話語中的真實;然而資訊越見龐雜,在沒有先驗是非的前提下,觀眾幾乎迷失在各方說法之中。羅恩惠在此刻意剪進關鍵人物書信,事件背後的主事動機逐漸清晰,「個人」在其中的環節下,卻成了「集體暴力」的無辜推手;當時的年輕參與者多已年華逝去,有的隔離社會而避談往事,有的進入建制派的權力核心,洗淨當日街頭的戾氣。她在雞蛋與高牆之間,並不定調一個絕對是非,而是讓每個受訪者(排除兩方的極端人士),表述她/他們用餘生回望的六七事件。

 

Vanished Archives

 

真相最後停在片尾的一段文字,羅恩惠告訴我們更多有利於完整事實的資料,但因涉及他人而被她「篩選」了下來。本片對於六七事件這段歷史的回顧僅是個開始,它給予觀者更多的,是作者對於真相追求的絕對信仰,以及在這過程中保有對每個環節的批判與質疑——對一個創作者而言,這是意念堅持的勇氣;對於時代是非紛亂下的香港人而言,這是對事實與以及其背後 manipulation 的反思;對於每一個「個人」而言,這是平凡之惡從歷史回返的當代所最需敲響的警鐘。

 

本片的發表在香港受到多方擠壓,以今年的台北電影節作為國際首映,在此祝福《消失的檔案》以及其幕後的團隊。

 

All Images Courtesy of Taipei Film Festival.
隨時關注 2017 台北電影節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電影與藝文文章。

More from 橡皮擦先生

伊斯坦堡的華麗鄉愁:SOHO HOUSE ISTANBUL

一如作家奧罕.帕慕克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