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汲營營,奔波勞碌的生活,為未來也為幸福,卻總覺得離幸福還差了幾哩路。幸福是什麼?回答因人而異。人生的趣味多樣性也在於此:追逐繁華,你開出不愁吃穿、蒐集名車、坐擁豪宅的清單;崇尚樸實,你列下心安理得、自給自足、從容淡定的清單——無論幸福於你為何,都得拼了命地向前,其他無謂的全都拋諸腦後。然而,清單一一完成,享盡旁人羨慕眼光,總有悵然落失襲擊而來,心中殷殷渴望快樂;甚或聰明如 19 歲的哈佛跳級生,面對「快樂的答案」,都有無解的可能。近期上映的電影《哈佛沒教的幸福課》以此為命題,面對「快樂」的追尋與疑惑,也許就在於一個能與其分享生活點滴的人。
18 歲就從哈佛畢業、邁入 19 歲的凱莉,智商高達 185 的資優天才,絕頂聰明,擁有人稱人羨的學歷,卻毫無快樂幸福的人生。個性固執的她,人際關係處處碰壁,而原本相依為命的父親竟打算另組家庭;為了不忍讓凱莉不開心,也為避免越感徬徨,父親請來心理名醫診療,給了凱莉一份列有 6 項任務的清單,是她得到「快樂」的解答前必須完成的待辦事項。凱莉是否真能如願找到的快樂和幸福?挹注著《哈》片的敘事主軸,快樂的泛泛意義,無疑你知我知,卻也是生命中最過不去的難關,也是諸多成長型的勵志電影中,最深刻玩味的要素之一。
「為什麼要追求快樂?快樂到底有什麼好處?」苦尋不著快樂的凱莉曾這麼質問,「有些人終其一生不快樂,卻還是很優秀,像齊克果(Søren Kierkegaard)、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梵谷(Vincent Van Gogh)。為什麼我還要這麼執著於尋找快樂?它不過就是人們為了逃離現實,縱容自己沉溺的一種行為罷了。」或許快樂並非什麼偉大的事,凱莉在找尋快樂之餘彆扭反問,突顯角色性格的尖銳,也重申著快樂的本質。所謂的「快樂清單」,細則明確事項,大則相屬同類,簡單說來就是活在當下、全心投入自身正經歷的一切,以及與外在人事物情感連結;快樂與幸福的翩翩到來,如此簡單也不簡單。人來人往之間總有意想不到的驚奇,一座能容納所有怪咖與天才的城市,造就《哈》片萬般人情;再證相仿勵志電影中,那永不乏味的知遇默契:同掛異類不足為奇,共鳴之際才是唯一。
《哈》片最自負的怪咖,由英國演員貝兒波麗(Bel Powley)擔綱,詮釋到位、特色路數其來有自。從日舞影展廣受好評的《女孩愛愛日記》(The Diary of a Teenage Girl),將懷春少女的孤絕與情慾,在鏡頭前毫無扭捏一股腦兒宣洩而出,幾近現實生活中,偷嚐禁果的男男女女。這次再度為《哈》片角色注入古怪與聰穎,從前愛戀交纏,此刻抑鬱尋樂,困擾著少女的煩惱心事,迷走青春,永不嫌膩。連珠炮般的對白,如「超越性即是專注」、「霍布斯是暗黑版的盧梭」等台詞,是天才們才懂得的專屬話語;但無窮盡的掙扎與困惑,天才與庸碌之人並無二致,大起大落眾生皆有,系出名門的哈佛女孩,映照平凡你我,是脫穎,也是劃一。冥冥之中,人生體悟總得概括承受,很特別,卻也特別受苦;然而,一如《哈》片最後回甘,愉悅終將趕了上來。
All images via IMDb.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電影與藝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