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海的鯨豚之約,閱覽海上解說員的橡皮章日記:「由西向東-海印 Ocean Stamps」

站在陸地望海,見遠方筆直的海稜線,當線與線交界成面,水波下無止盡的深淵,擁藏許多龐大生物,是人類始終未真正觸及的世界。在台灣東部海域,隨黑潮洋流的暖意,帶來豐碩漁業資源,也為此迎來鯨豚行蹤的喜悅。而同樣隨海而行、因海而居的不止牠們,還有她——樂怡。來自香港,暫居花蓮,將海洋編織到自己人生的女孩,曾任香港海洋公園訓練員,並為台灣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培訓的海上解說員。等待海面躍出水花,去見證浪漫的鯨豚之約,她拾起昔日手作興趣,用印章刻劃出海時見鯨豚的感動,藉印章分享她與海的故事,通通收藏於——「F West T East 由西向東——海印 Ocean Stamps」。

初踏台灣,是捨離香港海洋公園夢幻工作的下一站。離開工作五年的崗位,到台灣西部念書的第一年,因緣際會下在書店翻閱到鯨豚書籍,進而認識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愛上東部海,從此與花蓮產生了深深連結。就這樣,樂怡從西部轉學到東部,隨生活改變與異鄉文化體驗,她將感受化為文字寫在「F West T East 由西向東」,當時僅僅只紀錄日常所見。

2015 年寒假,樂怡接受解說員培訓時,頻密出海的過程,讓她聽見了心底聲音,文字再也無法滿足她想表達的所有。「當時文章好像已經不夠具體,讓人知道我所看見的景象。也嘗試畫畫,但依舊沒辦法呈現當下的感受,不夠實體,於是覺得倒不如試試看印章吧!」一段想傳遞出去的海洋密語、一顆為鯨豚發聲的想法種子,如此默默成就了「海印 Ocean Stamps」。

海印,命名自母語廣東話發音的「海人」。追問著「海人」的含義,「在我們的世界裡,『海人』像是在海上生活的人,但並不是討海人,比較像一群喜歡海的瘋子!(笑) 我們可以為海做很多事情,為海說話。也許每個人對於海有不同的印象,但在我們心裡海會將我們連結在一起。」樂怡解釋著。

關於橡皮印章創作,樂怡提及是在香港與師父拜師學藝,也並非一開始就刻製海洋相關的作品。「來到台灣後,香港的朋友們紛紛結婚,當時在唸書也沒辦法回去參加婚禮,所以剛開始的印章是人像與婚禮祝福,寄回香港送給朋友們。」當她翻閱過往人像章的同時,見一冊冊印章手扎釋出,沒有分類、也無時間排序,舊作品與新作品並列,如此隨性地壓蓋於紙頁,揮灑手感筆觸,伴著樂怡輕哼的旋律,原來回憶也有這種紀念方式。

上圖人像作品,更紀念著樂怡這輩子最珍貴的過程。「這是我與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隻海獅——Caddy。在香港擔任訓練員時,接觸海獅們的機會較多,所以其實我心底有著海獅魂(笑)!」說起在香港海洋公園時的生活,樂怡表示前四年都與 Caddy 一起度過,是牠的信任,讓彼此感受到獨特的親密友誼。「Caddy 讓我感受到牠們很單純,而且很相信你!某種程度對我來說,Caddy 是啟發我離開這個地方去到遠方,繼續為海洋說話,我最主要的啟蒙老師。」

而後發展的海印系列,則從樂怡首次遇上野生海豚開始。「我在東部見到的第一隻野外海豚,是飛旋海豚,所以第一個刻的印章也是牠。飛旋海豚讓我很驚訝,過去在香港常接觸的是瓶鼻海豚,所以當我看到牠時覺得好小,嘴巴也好長!體重比我過去認識的海豚輕很多,才 75 kg 左右。也正因為牠的出現,讓我想記住與鯨豚的這個當下,決定將海印延續。」

雕刻,與刺青相似,刻下的那一刻沒有後悔的餘地。

談及刻製印章的細節,樂怡認為「構圖時必須先思考哪處該保留,因為刻除後就無法再回補,除非捨棄重刻,所以基本上我會很清楚我的手稿。」一張張鉛筆線稿就擺在眼前,當她示範將線稿騰上橡皮塊的過程時,還是令人難以想像,將各類鯨豚的外形輪廓與細微特徵,只運用一把刀、一塊橡皮印章就能刻印完成。而將雕刻與刺青相喻,身上也有些許刺青的她,或許也正透過海印,理解生活的當下如雕刻,所刻寫的一切,也正以凹凸紋理壓印在自己的人生紙頁。

「其實大部份的印章,是見到鯨豚而引發創作慾望。也有一些是自己喜歡,像大翅鯨,雖然還沒看過,但很喜歡所以刻下。」對鯨豚相當熟識的樂怡,坦言自己花了非常多時間研究圖鑑,尤其是尚未在海上所見的鯨豚,反而是在刻製的當下才加深認識。談起自己所喜歡的牠們,樂怡點名式分享當初決定刻印章的起源「有的是遇見或為了想再遇見,有的是今年夏天一直遇見,而萌生『我一定要做一隻是你,我看過的那一隻!』,也有些是朋友請我製作,因為那隻海豚對朋友而言有特別的意思。」她笑著分享,「說也奇怪,有時刻完一隻新海豚後,過沒多久彼此就會在海上相遇。」

當翻及此頁,細讀文字才發現這是隻被圈養的海豚,一旁則是被困住的雙髻鯊與漁網。也開始好奇,先接觸圈養鯨豚的樂怡,當在海上遇見野生鯨豚時,是否看見了我們看不到的差異。她坦言「比起在海洋公園認識的瓶鼻,野生瓶鼻感覺比較獨立、高傲的感覺,跟人類其實沒有很親近與友善。在圈養環境下的海豚,原本個性可能不是這樣,牠們有很多情緒,但沒辦法表現出來⋯而野外的牠們才是最原生真實的個性。為此,我常常在船上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想看到真實的自己,還是帶著假面具面對旁邊的人?』」

海印目的,不只是透過印章傳達鯨豚的可愛,更多的是鯨豚知識。「很多時候大眾對於鯨豚的認識,都來自於水族館、海洋公園,所以刻板印象認為鯨豚要為人類表演。我很想告訴大家,當鯨豚在我們面前出現旋轉的動作,可能是在展示強壯把妹,或處於警戒狀態、生氣等等,但一定不是為了人類表演,而出現在我們面前。」

印章偏大的海印系列,是在擺攤時給小朋友蓋,採「自由印、自由定價」方式;而小印章則販售給大家,賣出的印章皆附上小卡,介紹知識或樂怡自己與鯨豚的連結。「我希望除了買印章的人喜歡印章之外,還可以從中知道更多東西,並且再代替我講給別人聽,這些關於鯨豚的故事。」

為此理想,海印今年也從花蓮沿岸深入到城市,除了偶爾的市集攤位,也開辦小展覽與座談會。以花蓮為第一站,接著海港基隆,現在來到了新北板橋。不同於印章總以側身呈現鯨豚,在「海・印—橡皮印章展」中選擇以 12 種鯨豚的正面、尾巴特徵來考驗大家,甚至記錄了鯨豚跳躍蜷腹的豌豆系列,以及鯨演化過程。聽著樂怡在作品前解說,宛如出海般聆聽解說員細數鯨豚特徵;「常見鯨豚前五名,分別為飛旋海豚、花紋海豚、熱帶斑海豚、瓶鼻海豚和弗氏海豚。」樂怡將台灣東部常見的鯨豚一一介紹給大家認識。

每個鯨豚種類都附上一張介紹小文,也許是從討海人如何稱呼牠們,亦或是習性上有什麼特色。其中對於「瑞氏海豚/花紋海豚」最印象深刻,也算是這當中大眾最容易辨認,且常見於東部的一種鯨豚,在此特別介紹。

花紋海豚,不同於一般海豚有長長的嘴喙,身形屬壯碩,在討海人口中又稱「和尚頭」、「大頭仔」;皮膚表層有日積月累的白色刮痕,來自覓食習性、生活形態而成。隨年紀增長,蒼白刮痕佈滿全身,所有紋痕都揭露著牠的人生。而在台灣東部海域,有隻著名的花紋海豚,鰭上刮痕神似中文「來」一字,每年以「來」認別這位老朋友,希望每一年牠都能到「來」。

問及未來的創作想法,樂怡表示除了想把鯨豚種類刻製齊全,也想開始做環境議題的作品。近幾年以印章詮釋鯨豚,卻還沒呈現自己與土地之間的關係,她思索後說道「接下來會以印章,慢慢蓋出香港海岸線的改變,以小物件拼製一整條海岸線出來!至於第二個故鄉花蓮,則以崇德開始完成海岸線⋯」當創作與海結合,無論形式、媒介是什麼,只要深信大海就在身邊的感動,那份連結,會一直成為支持自己的力量,為想做的事掀起浪花,讓陽光灑落於海面上,閃閃發亮。

大海用不同方式,存在我們的身邊。

訪談最後,對於異鄉之人卻如此熱愛台灣海域,甚至比我們都熟悉,心裡有許多衝擊。尤其是樂怡的這席話:「想試著告訴台灣人,在我們的周遭環境面對的海,其實是比面對陸地還來得寬廣。因為面對的是全世界最大的海洋,所以當你不太瞭解海洋的時候,你可能只會認識到一部分的自己。雖然生活是在陸地,但此時陸地與海洋是不可分割的。」深深思考,圍繞於這片土地的海洋,在浪潮之間,我們如何不僅僅只有迷戀,而是能察覺海的個性、海的隱憂、海的洶湧百變。

閱過樂怡的故事,喜歡海印或大海的讀者們,不訪前往參覽「海・印——橡皮印章個展」,讓鯨豚親自向你好好介紹自己。

海・印——橡皮印章個展
藍色微光One Earth Café
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二段 225 巷 72 弄 60 號
Opening Hours: 12:00 pm-08:00 pm
展期至 9 月 30 日

Photography/ .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訪談與藝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