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人類一個「懷舊未來」:科幻外星小聚落,Utopie Plastic

Image Source: Friche de L’Escalette Sculpture Park.

我們的想像力能到達多遙遠的未來?10 年、30 年、還是 50 年後的西元 2067 年?那個時候的城市會長什麼模樣?我們仍會居住在地球上嗎?或如科幻電影常描繪的世界一樣,人類將移往宇宙中的其他星球殖民地生活?回顧歷史,我們因為有著能將夢想實現的信念,而得以一次次地發展出劃分時代的創新科技;而在耳熟能詳的「科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話語之外,「想像」才是我們刻畫未來生活的原始動力,科技則是不斷被汰換更新的一種交通工具,帶領人類朝向理想的未來樣貌走去。

 

Image Source: Friche de L’Escalette Sculpture Park.
Image Source: Friche de L’Escalette Sculpture Park.

十月初剛於南法馬賽 Friche de L’Escalette Sculpture Park(Friche de L’Escalette Parc de Sculpture et D’Architecture) 結束的展覽 Utopie Plastic,展出包含 Georges Candilis、Anja Blomstedt、Jean-Benjamin Maneval、Matti Suuronen 四位建築師,於 1960 至 1970 年代期間以塑膠為主要建材的實驗性作品。前身為製鉛工廠的 Friche de L’Escalette Sculpture Park,在 20 世紀初期工廠歇業後,逐漸轉為垃圾廢棄場;經多年的耐心整理後,於 2016 年重新開放成為專供建築與雕塑作品展出的戶外展場。佇立於沙礫地上的 3 座微型塑膠房屋,造型、結構各異,四周環繞著前址留下的斷垣殘壁;一眼望去,彷彿一個小型外星聚落,目光很難不被場域帶有的濃厚科幻感給吸引。

 

Image Source: Friche de L’Escalette Sculpture Park.
Image Source: Friche de L’Escalette Sculpture Park.
Image Source: designboom.
Image Source: designboom.
Image Source: Friche de L’Escalette Sculpture Park.
Image Source: Friche de L’Escalette Sculpture Park.

三件作品中,最為大眾所熟悉的莫過於由芬蘭籍建築師 Matti Suuronen 於 1968 年所發表的 Futuro House,因其近似幽浮的外型,而又被俗稱為 UFO House;以渡假小屋為概念原型,設計不需重複組裝、且能任意移動的可攜式建築。夜間觀賞時,從屋內藉橢園形窗所透出的紫光,以及可收闔的外梯,宛若剛降落在地球的幽浮飛行器,更為房屋增添了幾分生冷的太空氛圍。

 

Image Source: designboom.
Image Source: designboom.
Image Source: Friche de L’Escalette Sculpture Park.
Image Source: Friche de L’Escalette Sculpture Park.
Image Source: designboom.
Image Source: designboom.

由多個六角形、方形柱體組合而成的橘黃色三件體——Hexacube,則由希臘裔建築師 George Candilis 與 Anja Blomstedt 合力設計。建造於 1972 年,原為當時的濱海度假村所設計;這放置於海邊的渡假屋擁有與太空艙相似的功能,每個量體能單獨存在,也能將多個合併任意組裝。原先預計產出多種不同色彩的艙型,然而由於 Hexacube 後來沒有機會被量產,原始成品全世界目前僅剩不到三十件。

 

Image Source: Friche de L’Escalette Sculpture Park.
Image Source: Friche de L’Escalette Sculpture Park.
Image Source: Friche de L’Escalette Sculpture Park.
Image Source: Friche de L’Escalette Sculpture Park.

俯瞰有如花瓣形體的,是同樣發表於 1968 年,由 Jean-Benjamin Maneval 所設計的 Bulle Six Coques Cabin。外觀全以弧形取代銳利的邊角線條,使 Bulle 的長相更帶了點孩童玩具的親切與趣味感。最初以「能提供真正居住的微型屋」為設計概念,除了能簡易拆除、組裝外,Maneval 甚至規劃能對應其內部壁面曲線的成套家具,讓 Bulle Six Coques Cabin 成為實驗性微型房屋的代表性先驅。內部雖為全開放式的空間,每個突出體仍有各自的功能角色,從廚房、臥室到廁所更是一應俱全。此次展出的兩件原型,其中一件仍保留著當時的全套內裝,而所有微型建築街開放造訪者自由走進,親身感受「60 年代」時的「未來」氛圍。

 

Image Source: Friche de L’Escalette Sculpture Park.
Image Source: Friche de L’Escalette Sculpture Park.
Image Source: Friche de L’Escalette Sculpture Park.
Image Source: Friche de L’Escalette Sculpture Park.

回顧 1960 與 1970 年代,這是一個冷戰氣氛仍濃厚、美蘇在軍事與太空競賽上相互較勁、殖民主義瓦解而充滿巨變與紛亂的時代;也是一個因能源價格低廉而使世界經濟成長快速、彩色電視、錄影機、錄音帶問世、阿波羅 11 號完成人類第一次登入月球任務而一片欣欣向榮的時代。

 

Image Source: Friche de L’Escalette Sculpture Park.
Image Source: Friche de L’Escalette Sculpture Park.

石油生產過剩不僅為塑膠製品被廣泛使用的濫觴,更間接促成了消費文化、大眾文化的興起。便宜、延展性佳的塑膠材質,能幫助設計師突破原先材質限制,自由追求形體、功能、用途上的新可能性,大量應用在許多實驗性的傢具與工業設計當中。Utopie Plastic 展覽中的 3 件作品,便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而生的實驗性產物,Futuro House、Hexacube 與 Bulle Six Coques Cabin 不僅作為建築師自身對未來生活的想像投射,更反映了獨屬於 60 年代——那個人人皆樂於做夢、望向太空;毫不懷舊、勇於想像未來的自信世界觀。

 

La Friche de l’Escalette
route des Goudes, impasse de l’Escalette, 13008 Marseille, France.

 

Image Sources: Friche de L’Escalette Sculpture Park & designboom.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展覽與設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