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個月在台北國際藝術村的百里廳參加了一個有趣的活動,由藝術家郭奕臣企劃展出的《STUPIN.ORG 郭奕臣個展》。雖以「個展」命名,但實則是郭奕臣以駐村平台為概念,透過「Studio 空間交換」與「Pin 駐地文化導遊」,進行工作室與人脈資源的連結和分享,進而串聯出一種全新型態的國際藝術駐村網絡。百里廳空間平常是正式的展覽場地,但因為 14 組藝術家進駐的結果,變成了一個有點混亂卻充滿樂趣的創作進行式,讓走進來的觀眾一開始感到迷惑——這到底是展覽,還是誤闖了藝術家的私人空間呢?
雖然進駐台北國際藝術村已經好一陣子,但我也是後來才慢慢理解這個計畫。STUPIN 是以個人為單位的藝術家,透過工作室的空間交換進行資源的連結和分享,讓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能在這平台中找到其他國家有興趣的工作室;進行工作室交換、體驗對方的生活時,也適時解決在陌生環境找尋工作室的難處。與「stupid」相似(愚笨的)的讀音,STUPIN 暗示著藝術家在創作過程常是一股腦的傻勁全心投入;看似小小的愚笨態度,往往得到的是出乎意料的結果。
而這次在台北國際藝術村的百里廳,進駐的藝術家們能免費使用空間,將原為展覽的空間轉變為創作使用的工作室。這樣瘋狂的想法來自 STUPIN 的創辦人同時身兼藝術家的郭奕臣,他集結繪畫、裝置、攝影、聲音、表演、劇場編劇、服裝設計等各個領域的藝術家一起參與他的計畫;藉由紀錄不同創作人的創作過程,郭奕臣則於其中探索著工作室於藝術家的可能性。我們這些原本互不相識的人聚在一起工作,好奇彼此在做手進行些什麼,問一些外行的問題,互相打開對方的視野。
由 10 位分別就讀北藝大與南藝大的研究所學生所組成的藝術團體「讓豬仔飛 W H E N P I G S F L Y !」。團體中由年輕的策展人林裕軒所策劃的展覽《游擊隊》也在 VT Artsalon 展出。
▲STUPIN 共享工作室計畫進駐藝術家:讓豬仔飛。由 10 位分別就讀北藝大與南藝大的研究所學生所組成的藝術團體「讓豬仔飛 W H E N P I G S F L Y !」。團體中由年輕的策展人林裕軒所策劃的展覽《游擊隊》也在 VT Artsalon 展出。
在這檔展覽中,我們將飛行的意圖作為創作的起手式,形式上則透過由藝術家組合而成的暫時性工作團隊,將策展人懸空。而在這樣一個命題之下,幻想自己的身體是輕盈的,並期望透過這樣的行動在結構內進行較為輕鬆的提問,或純粹地將它視為一個揮汗的運動也無妨。
台北國際藝術村作為一個工作站,展示的是我們透過影像、模型、草圖等物件,交會穿插呈現的各種凌空姿態;而當任何的方法 、條件與場所,都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抽換與操演時,它並不適用於現實中所謂「實驗結果失敗」並重來的模式。因爲每次的嘗試就是一張關於「飛之意象」的草圖,每次的懸空、游離或攀升都是一次姿態的展現,一種精神飽滿的實踐。
STUPIN 共享工作室計畫進駐藝術家:姚睿蘭(圖右)
現在主要在台北生活、接案、創作的姚睿蘭,作品根基於書畫水墨的訓練,將傳統揉合互動科技、關係美學,創作一系列有關於權威結構與個體之間,具有劇場性質的美學召喚(互動)藝術計畫,呈現出美學非理性的、崇高的、具扇動吸引力的一面。
STUPIN 共享工作室計畫進駐藝術家:黃楚涵
黃楚涵在擔任攝影助理的期間愛上了攝影。為了想要更有組織性地學攝影,她去了舊金山藝術大學。起初只是想要把技術熟練地更穩扎穩打,但後來接觸了藝術攝影、複合媒材、以及各種暗房顯影技法後,她開始著重在如何讓照片說故事。
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金匠美術學院美術創作碩士,現於台北從事跨領域藝術創作。過去五年作品主要探討從哲學與生命政治觀點出發的主客關係,以及人如何觀察、感知現實與非現實,對於現代化脈絡中不同的文化、歷史與社會分類中的多元性與異質性感興趣。媒材主要為影像、攝影、雕塑、錄像、裝置與限地製作。
▲STUPIN 共享工作室計畫進駐藝術家:姚睿蘭(圖右)。現在主要在台北生活、接案、創作的姚睿蘭,作品根基於書畫水墨的訓練,將傳統揉合互動科技、關係美學,創作一系列有關於權威結構與個體之間,具有劇場性質的美學召喚(互動)藝術計畫,呈現出美學非理性的、崇高的、具扇動吸引力的一面。
▲STUPIN 共享工作室計畫進駐藝術家:黃楚涵。黃楚涵在擔任攝影助理的期間愛上了攝影。為了想要更有組織性地學攝影,她去了舊金山藝術大學。起初只是想要把技術熟練地更穩扎穩打,但後來接觸了藝術攝影、複合媒材、以及各種暗房顯影技法後,她開始著重在如何讓照片說故事。
▲STUPIN 共享工作室計畫進駐藝術家: 陳米靖。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金匠美術學院美術創作碩士,現於台北從事跨領域藝術創作。過去五年作品主要探討從哲學與生命政治觀點出發的主客關係,以及人如何觀察、感知現實與非現實,對於現代化脈絡中不同的文化、歷史與社會分類中的多元性與異質性感興趣。媒材主要為影像、攝影、雕塑、錄像、裝置與限地製作。
為了宣傳這次的計畫,我與郭奕臣聊聊為什麼對「交換工作室」如此感興趣。郭奕臣這兩年除了創作,也實地走訪許多藝術家的工作室,與藝術家進行對談,這讓我更好奇他自己對工作室懷抱的想法與感情。「走進藝術家的工作室是從 2016 年開始,從台北的空場藝術家們訪問起。」郭奕臣回顧。他自己原本也有著工作室,開始駐村後,發現了工作室和駐村在使用空間的狀態是截然不同的——駐村是臨時性的,有可能與生活空間連結在一起;而這些改變對藝術家的精神來說,都是種刺激和挑戰。這激起他創立 STUPIN 交換平台,讓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都能更自由地移動,共享資源。
STUPIN 共享工作室計畫進駐藝術家:陳代樾
陳代樾目前正在進行費登奎斯的研究計畫,他關心舞蹈與身體的本體論問題,透過身心學實踐理解個人獨特的運作方式,認為身體是藝術創作與跨領域合作的共同基礎。
STUPIN 共享工作室計畫進駐藝術家:方希文(左)& 林怡秀(右)
方希文作品探索快速的生活方式以及周圍發生的新事物。現代生活使我們感受到更多的自我,重新安排內在與外在世界的關係,以及人類如何生活在一個多變的環境中。使用來自世界各地的這些信息,讓我們更了解每一個人,以及我們到底在意什麼。作品使用各種材料,如廢棄物,而不是永久的物品。林怡秀於為自由評論撰稿與編輯,文章與專題企劃散見於<典藏.今藝術>、<現代美術>、<電影欣賞>、<放映週報>等刊物。
STUPIN 共享工作室計畫進駐藝術家:方希文(左)& 林怡秀(右)
方希文作品探索快速的生活方式以及周圍發生的新事物。現代生活使我們感受到更多的自我,重新安排內在與外在世界的關係,以及人類如何生活在一個多變的環境中。使用來自世界各地的這些信息,讓我們更了解每一個人,以及我們到底在意什麼。作品使用各種材料,如廢棄物,而不是永久的物品。林怡秀於為自由評論撰稿與編輯,文章與專題企劃散見於<典藏.今藝術>、<現代美術>、<電影欣賞>、<放映週報>等刊物。
謝佑承細數著從最原生的作品做為起點,展開一系列的作品發想的構思。作品總是隨著藝術家的生命經驗而逐漸累積成為生命不同時期的切片,在作品未完成前或是作品完成後,作品與作品之前的關係是如何對應著彼此,特別是在藝術家的第一件作品裡,也是創作最核心的原型,作品的生命軸線由此蔓延開展出來。
▲STUPIN 共享工作室計畫進駐藝術家:陳代樾。陳代樾目前正在進行費登奎斯的研究計畫,他關心舞蹈與身體的本體論問題,透過身心學實踐理解個人獨特的運作方式,認為身體是藝術創作與跨領域合作的共同基礎。
▲STUPIN 共享工作室計畫進駐藝術家:方希文(左)& 林怡秀(右)。方希文作品探索快速的生活方式以及周圍發生的新事物。現代生活使我們感受到更多的自我,重新安排內在與外在世界的關係,以及人類如何生活在一個多變的環境中。使用來自世界各地的這些信息,讓我們更了解每一個人,以及我們到底在意什麼。作品使用各種材料,如廢棄物,而不是永久的物品。林怡秀於為自由評論撰稿與編輯,文章與專題企劃散見於<典藏.今藝術>、<現代美術>、<電影欣賞>、<放映週報>等刊物。
▲STUPIN 共享工作室計畫進駐藝術家:謝佑承。謝佑承細數著從最原生的作品做為起點,展開一系列的作品發想的構思。作品總是隨著藝術家的生命經驗而逐漸累積成為生命不同時期的切片,在作品未完成前或是作品完成後,作品與作品之前的關係是如何對應著彼此,特別是在藝術家的第一件作品裡,也是創作最核心的原型,作品的生命軸線由此蔓延開展出來。
對郭奕臣來說,工作室是創作的一部分,並不單只是一個空間而已。這幾年駐村的心得讓他更加發現問題——駐村的門檻是不是太高?費用是不是太高?駐村單位能不能照顧到不同藝術家的需求?如果藝術家直接交換工作室會不會更好?透過 STUPIN 也能找到當地的人脈資源,不論是文化導覽還是其他的幫助,這對藝術家來說是否更實用?
STUPIN 共享工作室計畫進駐藝術家:鄭琬蒨
曾受邀於倫敦當代音樂藝術節《 Many Private Concert 》、Whitechapel gallery《 Music for Museums》與 White Cube gallery《Christian Marclay solo exhibition 》中進行實驗音樂表演。2016 年與打擊樂手薛詠之組成團體「Semicircular 半規管」。作品中探究聲音的可聽性與不可聽性,以自然錄音、電子合成音、音樂和人聲口白作為創作元素,主題著眼於語言、社會事件、環境議題、動物等等。
STUPIN 共享工作室計畫進駐藝術家:鄭琬蒨
曾受邀於倫敦當代音樂藝術節《 Many Private Concert 》、Whitechapel gallery《 Music for Museums》與 White Cube gallery《Christian Marclay solo exhibition 》中進行實驗音樂表演。2016 年與打擊樂手薛詠之組成團體「Semicircular 半規管」。作品中探究聲音的可聽性與不可聽性,以自然錄音、電子合成音、音樂和人聲口白作為創作元素,主題著眼於語言、社會事件、環境議題、動物等等。
STUPIN 共享工作室計畫進駐藝術家:如斯
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現就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主修劇本創作,嘗試以觀察者的身分尋找事物的結構,並以文本重擬。近期她與楊景翔演劇團工作多檔藝術節製作,為藝術媒體撰寫報導,文章見於《Par 表演藝術雜誌》、《廣藝 QBO》。目前她正進行自己的畢業劇本,探討家族史、記憶與非線性的時間觀,預計 2018 年公開讀劇。
STUPIN 共享工作室計畫進駐藝術家:如斯
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現就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主修劇本創作,嘗試以觀察者的身分尋找事物的結構,並以文本重擬。近期她與楊景翔演劇團工作多檔藝術節製作,為藝術媒體撰寫報導,文章見於《Par 表演藝術雜誌》、《廣藝 QBO》。目前她正進行自己的畢業劇本,探討家族史、記憶與非線性的時間觀,預計 2018 年公開讀劇。
郭俞平的作品,在歷史的觀察中,也處理自己的生命經驗與歷史的關係。以錄像、裝置或繪畫等方式,描繪現代性如何被視為進步的概念,卻在成為主宰主流時,又形成種種遺緒殘餘。一方面穿透家族與政治,探尋集體意識與既有之社會、政治經濟之間的關係。一方面轉化為具有詩意的敘事體,形成自己生命的面貌。
▲STUPIN 共享工作室計畫進駐藝術家:鄭琬蒨。曾受邀於倫敦當代音樂藝術節《 Many Private Concert 》、Whitechapel gallery《 Music for Museums》與 White Cube gallery《Christian Marclay solo exhibition 》中進行實驗音樂表演。2016 年與打擊樂手薛詠之組成團體「Semicircular 半規管」。作品中探究聲音的可聽性與不可聽性,以自然錄音、電子合成音、音樂和人聲口白作為創作元素,主題著眼於語言、社會事件、環境議題、動物等等。
▲STUPIN 共享工作室計畫進駐藝術家:如斯。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現就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主修劇本創作,嘗試以觀察者的身分尋找事物的結構,並以文本重擬。近期她與楊景翔演劇團工作多檔藝術節製作,為藝術媒體撰寫報導,文章見於《Par 表演藝術雜誌》、《廣藝 QBO》。目前她正進行自己的畢業劇本,探討家族史、記憶與非線性的時間觀,預計 2018 年公開讀劇。
▲STUPIN 共享工作室計畫進駐藝術家:郭俞平。郭俞平的作品,在歷史的觀察中,也處理自己的生命經驗與歷史的關係。以錄像、裝置或繪畫等方式,描繪現代性如何被視為進步的概念,卻在成為主宰主流時,又形成種種遺緒殘餘。一方面穿透家族與政治,探尋集體意識與既有之社會、政治經濟之間的關係。一方面轉化為具有詩意的敘事體,形成自己生命的面貌。
談起計畫進行的動力,郭奕臣提到,前一陣子有位從羅馬尼亞來的攝影師寫信給他,好奇這個展覽之餘也加入了這個交換平台。這位攝影師在台北待了幾天,住在空場的工作室、和藝術家們交流作品,郭奕臣抽空帶他去迪化街感受台灣傳統的氛圍;「真的很開心,這是最棒的回憶了!」攝影師的 feedback 讓郭奕臣更加確定計畫的方向,認定這是爲台灣藝術圈而該做的努力。
在這個年代,許多人都覺得藝術與藝術家無用,其實就連我自己有時也是這樣定義;但的確還是有些人努力在改變什麼,勇者無畏的態度,願意付出許多也不太計較回報。而與郭奕臣這樣秉持一股熱血的人對談,不知不覺也開始自省;雖然投入創作很需要專注,也需要一定程度的「自私」而不被外界影響,但要如何平衡,能不能也對於大環境的現況做些改變的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