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承柯比意,印度建築大師 Balkrishna Doshi 獲 2018年普立茲克獎

Balkrishna Doshi,照片由VSF提供。

 

 

「我的作品是出自我生命、哲學和夢想的延伸,我所追求的是建築的精神。」──Balkrishna Doshi

 

2018 年建築界最高榮譽普立茲克獎得主於 3 月 7 日公布,由印度建築師 Balkrishna Doshi 獲得,成為印度首位獲得該獎,也是當代印度最為具有影響力的建築師。職業生涯已滿 70 年的 Balkrishna Doshi,致力為印度建築界貢獻,同時配合印度氣候和環境開發低成本的住宅,進行都市規劃,並於全球各大學術殿堂演講授課,樹立榜樣。在 2018 年拿下第 45 屆的普立茲克獎,可說是實至名歸。

 

Balkrishna Doshi,照片由VSF提供。

評審團表示,Balkrishna Doshi 對於建築的態度相當嚴謹認真,在他 100 多件作品當中,從不見浮華、追隨潮流的影子。Doshi 對母國印度有著深刻的責任心,也渴望藉由高品質的建築為人們奉獻,其作品包含了教育文化機構、公共行政單位以及私人住宅。Balkrishna Doshi 也在獲得普立茲克獎時,將榮耀歸功於柯比意:「如果沒有我的導師柯比意,我不會獲得這個獎項。是他教導我質疑事物的本質,同時也鼓勵我發掘擁有現代語彙又具本土化的永續建築。」

 

環境規劃與技術中心(現 CEPT 大學),照片由 VSF 提供。
左:環境規劃與技術中心(現CEPT大學)草圖。右:環境規劃與技術中心(現CEPT大學)。照片由 VSF 提供。

1927 年出生於印度第九大城市浦那(Pune),現年 90 歲高齡的 Doshi,在 1947 年正值印度獨立之際,曾至倫敦學習建築,後前往法國,師承現代建築之父柯比意(Le Corbusier)。兩人共事期間,他再度回到印度昌迪加爾(Chandigarh),為柯比意的建築計畫進行監督指導,投身祖國重建,將前瞻性的城市規劃盡善盡美地執行,時至今日仍符合都市需求。

 

1962 年,Doshi 也在聖雄甘地發起不合作運動的印度著名城市之一——艾哈邁達巴德(Ahmedabad)與美國建築大師路易康(Louis Kahn)共事,建造印度管研究所的案子中合作。其後,Doshi 也在此設立建築事務所 Vastushilpa Consultants,展開他個人的建築事業。

 

Kamala 家宅,照片由 VSF 提供。
Kamala 家宅,照片由 VSF 提供。
Sangath 建築師工作室,照片由 VSF 提供。
Sangath 建築師工作室,照片由 VSF 提供。

儘管 Doshi 早期的幾何混凝土建築作品,看得出深受上述兩位建築大師的影響;但從他後來眾多作品中便可發現,Doshi 不僅融合了印度歷史文化及工藝,更讓建築物與所處的環境與氛圍十分相容——這是經過敏銳的觀察與社會經濟考量,並完全貫徹永續性。

 

印度管理學院邦加羅爾分校 ,照片由 VSF 提供。
艾哈邁達巴德洞穴畫廊,照片由 VSF 提供。
艾哈邁達巴德洞穴畫廊,照片由 VSF 提供。
艾哈邁達巴德洞穴畫廊,照片由 VSF 提供。

由於 Doshi 兒時成長於極度貧窮的環境,他在 1950 年代首次設計建造低成本住宅,當時他便提到:「看來我應該為此宣示,並且一輩子銘記在心——為最低下階層的人們建造合宜的居所。」從此之後也於印度著手多項低成本與中產建築計畫。而 Doshi 在得知獲獎時也表達,希望藉由獲得普立茲克獎,能讓印度更多人了解到社會住宅的影響力。

 

印度 Aranya 低成本住宅 ,照片由 VSF 提供。
人壽保險公司混合收入住房 ,照片由 VSF 提供。
印度 Aranya 低成本住宅 ,照片由VSF提供。
印度 Aranya 低成本住宅 ,照片由 VSF 提供。

「我想,獲得這份榮耀對於印度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當然它對我來說也很重要,但對於印度更是。」早已獲獎無數的 Balkrishna Doshi 強調:「政府、決策者甚至每一位市民,將會開始思考所謂『好建築』存在的意義,並且讓『好建築』持續在印度發生。也因此,我們就可以開始談都市化與都市設計了。」

 

【此篇為 Polysh x La Vie 行動家合作文章】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建築與設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