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膩的情感和微妙的波動,總與抽象掛鉤,並非顯山露水,卻時時有暗潮湧動。難以用視覺具象表現的細微情緒,在攝影師瀧本幹也(Mikiya Takimoto)的鏡頭中,化為一片幽藍寧靜的鐮倉的海,日升月落,潮起潮退,時間在日復一日的瑣碎中一邊流逝,一邊停留。
瀧本幹也最廣為人知的身份,是導演是枝裕和合作多年的攝影指導。電影《海街日記》、《我的意外爸爸》,以及最新作品《第三次殺人》都出自他之手,並在戛納獲得一片贊譽。我們不難從每一幀畫面中提煉出瀧本幹也的視覺特質——用膠片清透的質感和不動聲色的鏡頭語言,讓是枝裕和那些潛藏在日常場景深處的人生故事緩緩展開。

那些不設防的美,不刻意的生活——彷彿什麼都沒有發生,又好像經歷了一切。
在瀧本幹也的畫面中,我們總會被生活中那些普通的又意味深長的、人與人之間的明亮關係所打動。彷彿漂浮在空氣中的霧氣,每一個眼神,每一個生活場景,都在悄悄地開啓我們的五感,喚醒對尋常生活的敏銳觸覺——感知美的能力,理解溫柔的能力,化解憂愁、繼續生活的能力。
2018 年 2 月底至 3 月中,瀧本乾也在東京的原宿 Laforet 舉辦了大型攝影回顧展《CROSSOVER》,超過 400 件展品中,除了那些被人熟知的電影、寫真和廣告作品,展覽還首次集中展示了他的個人攝影項目。這些呈現地表、火山光斑或海洋波浪的作品,宏大而神秘,與他在電影或廣告中呈現的柔和感產生強烈對比,觀眾得以觸摸他充滿溫和力量的、與眾不同的蔚藍世界。

是枝裕和的視覺世界:用脆弱反襯出人性的明亮
你也許不太熟悉瀧本幹也這個名字,卻一定看過這組《海街日記》的劇照。仲夏、梅子酒、沙丁魚、櫻花匯成的隧道、火車經過的小鎮、夏天、四姐妹的日常和夏夜的煙火。


家庭的殘缺與重聚,生活的困擾與和解,這些憂愁的片段被覆上了一層濾鏡,令鐮倉的四季更加柔軟、清爽。用膠片拍攝的《海街日記》將瀧本幹也的個人風格表現到極致,也讓全世界看到了一片最美的鐮倉海。




瀧本幹也與是枝裕和的合作始於 1993 年。從《幻之光》時的攝影助手,到首次合作的《空氣人形》的劇照攝影師,他逐漸獲得導演的信任。初次擔任《我的意外爸爸》的攝影指導,就獲得了日本電影學院獎的提名。在國內也即將上映的新作《第三次殺人》中,他改用數位拍攝,畫面呈現出全新的張力。

瀧本幹也善於捕捉「脆弱」,卻又用脆弱反襯出人性的明亮。《海街日記》也好,《我的意外爸爸》也好,沒有完美的家庭也沒有完美的人生,他溫和地用鏡頭記錄這一切——海反射著天空,太陽光透過雲層,而平凡人都將傷痕藏在心裡,面對漫漫人生,依舊會堅定地步履不停。

不同的領域,貫穿一致的美學:按下快門的瞬間,感動無分巨細
電影也許展現的是瀧本幹也細膩地捕捉深層情緒的能力,呈現出有著療癒作用的,充滿了層次與況味的寧靜畫面;但他的多才遠不止於此。

16 歲進入攝影的世界,1994 年師從藤井保——這位在日本被譽為「空氣的寫真家」的攝影大師,其簡潔乾淨的構圖方式、沈穩悠遠的氣質對瀧本影響深遠。


1998 年,23 歲的他成立了瀧本幹也寫真事務所,從事廣告寫真、平面、編輯、電視廣告等多領域的攝影工作;在成為是枝裕和的攝影指導之前,他早已在這些領域,因其獨特的風格和極具辨識度的作品備受肯定、獲獎無數。

廣告、寫真、音樂封面、建築紀錄……即使在完全不同的領域中,瀧本幹也也用獨有的視角和情感的表達方式,傳遞著「瀧本美學」——足夠沈靜,足夠靈動,足夠敏銳。我們可以看到瀧本乾也卓越的感受力,簡練出色的構圖能力,以及絕妙的色彩感覺。



他可以駕馭大河劇的端莊厚重,也可以拍出越野車的野性活力。與此同時,他輕盈安靜的視覺風格並未因商業被捨棄,相反,他為合作品牌,或者那些被拍攝的人事物,賦予了一種寧靜又凝練、乾淨而沈穩的氣質。


捕捉宇宙與自然的極限:超越時間與空間的探究心
作為創作者,瀧本幹也對於攝影的探索更加深遠。完成商業和電影工作的同時,他還堅持著一系列個人攝影項目——拍攝宇宙飛船的發射,記錄險峻的自然環境,在大海、火山、戈壁中探討人類文明與自然的關係。

電影和廣告,需要考慮不同立場的人對作品的要求。而這些自有項目,瀧本幹也有著 100 % 的掌控權;既是盡興的嘗試,反過來,也是對這個不斷輸出的創作者的補給。



為了拍攝這些作品,瀧本幹也去了美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和新疆,在極限的環境中留下了壯闊又神秘的瞬間。對於這些作品,他說,「是地球,是宇宙,是人間,是自然,是思想,也是故事。最終,當然,是包含上述所有的一張寫真。」對他來說,為自己設定難以達成的條件,並努力克服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對於攝影的反思。一邊自我質疑著「這樣就可以嗎?這樣足夠有意思嗎?」,一邊用強烈的衝動按下快門——往往在這樣直面自我的情況下,他會發現在視覺傳達中所堅守的「核心」。

「這個世間,充斥著一目瞭然的東西。要為化學反應產生的變化留出餘地。 」——瀧本幹也
這個多才、大膽、細膩溫柔又寡言的攝影師,對於攝影有著獨到的理解。他喜歡膠片的「意外感」,因為「數位相機可以反復 10 次來達到想象中的效果,膠片卻不同,沖洗、顯像需要等待,被膠片背叛的情況也絕不少見。像是之後才發現光線過強、取景和想象中不一樣……但隨著時間過去,反而覺得這樣比較好。要為化學反應產生的變化留出餘地。」



瀧本幹也同樣有著作為攝影師的觀察與反思,並反映在自身的創作理念上。「這個世間,充斥著一目瞭然的東西。太容易理解,人們反而會放棄想象。所以我時刻提醒自己的是,要盡量用不刻意的方式,拍攝不容易被理解、激發人們想象和記憶的東西。」

也許正是這樣在內心深處湧動著思索的人,才能既溫和細膩、又坦然真誠地呈現生活的每一個美而沈靜的細節吧!
Text/ minit.
All images via Mikiya Takimoto.
【此篇為 Polysh x VOICER 合作文章】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攝影與創作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