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人挑片|「電影,讓我內心的猛獸得以掙脫」,音樂人法蘭

法蘭,音樂創作人,Frandé 法黛樂團主唱。性格中的詭魅氣息, 使 Frandé 的音樂飄蕩在一處看霧非霧、幽明不定的時空。 

適逢 2018 台北電影節即將展開,Polysh 在書寫、音樂、表演藝術領域,邀請幾位愛看電影的創作人,談談他們心中的「電影之愛」,分享他們如何「看電影」。

一聲聲柔軟又似耳語的呢喃,道盡女孩的心碎與心醉,像在樂譜上打翻霓虹與月光,映照著城市人似有若無、亦無以名狀的哀傷。法蘭黛樂團主唱法蘭的聲線,總讓我覺得是液態的,聽起來似水般柔軟無形,卻總能包覆雙耳與心底的不甘,讓那哀傷縱然哀傷,卻也迷離曖昧,如詩也濡濕;一首首作品終歸皆是情歌——獻給城市光景與敏感靈魂的濕濡情歌。而作品裡那引起共鳴的歌詞情緒與旋律起伏,法蘭坦言,來自深受電影裡的情節轉折與視覺感受影響;近期也正投入電影配樂合作的她,與我們分享電影如何讓她釋放、理解自己,而今年的台北電影節,她所期待的作品又有哪幾部。

法蘭,音樂創作人,Frandé 法黛樂團主唱。性格中的詭魅氣息, 使 Frandé 的音樂飄蕩在一處看霧非霧、幽明不定的時空。 

每次在電影中丟棄了自己 、以主角視角去過另一種人生,大哭特哭或者大笑特笑之後,走出來了 ,覺得又更寂寞些、更理解自己些。那種又寂寞又自由的感覺,有說不上的輕鬆、孤獨與快樂。

法蘭,音樂創作人,Frandé 法黛樂團主唱。性格中的詭魅氣息, 使 Frandé 的音樂飄蕩在一處看霧非霧、幽明不定的時空。 

法蘭,音樂創作人,Frandé 法黛樂團主唱。性格中的詭魅氣息, 使 Frandé 的音樂飄蕩在一處看霧非霧、幽明不定的時空。 

每次在電影中丟棄了自己 、以主角視角去過另一種人生,大哭特哭或者大笑特笑之後,走出來了 ,覺得又更寂寞些、更理解自己些。那種又寂寞又自由的感覺,有說不上的輕鬆、孤獨與快樂。

法蘭,音樂創作人,Frandé 法黛樂團主唱。性格中的詭魅氣息, 使 Frandé 的音樂飄蕩在一處看霧非霧、幽明不定的時空。 

法蘭,音樂創作人,Frandé 法黛樂團主唱。性格中的詭魅氣息, 使 Frandé 的音樂飄蕩在一處看霧非霧、幽明不定的時空。 
法蘭,音樂創作人,Frandé 法黛樂團主唱。性格中的詭魅氣息, 使 Frandé 的音樂飄蕩在一處看霧非霧、幽明不定的時空。 

每次在電影中丟棄了自己 、以主角視角去過另一種人生,大哭特哭或者大笑特笑之後,走出來了 ,覺得又更寂寞些、更理解自己些。那種又寂寞又自由的感覺,有說不上的輕鬆、孤獨與快樂。

「電影跟音樂一樣,是讓我內心的猛獸得以掙脫的媒介」

「我喜歡看電影,更喜歡一個人去看電影。」訪談開始,法蘭這直接而赤裸的告白,展示著電影對她的影響,那其中甚至帶點電影於她的「私密」。「我常常覺得,生活像是一連串不斷馴獸的過程,馴的是自己內心的獸,學著忍耐、諒解、同化。」將看電影比喻為「讓自己內心猛獸得以掙脫」的時刻,對法蘭來說,那過程讓某部分的自己、甚至未知的自己,得以釋放。

若說現實的各種發生、喜怒哀樂與摩擦碰撞,皆是一種成長與社會化的訓練過程,總有部分的自己即便渴望掌控,卻也許因為他人的期待,必須小心翼翼拿捏;而身為一位在旋律起伏間遊走的創作人,法蘭細數自己生活裡的眉眉角角,「在平凡無奇的日常生活中創作、生產,常常要注意、衡量著許多小細節。」面對現實裡的自身,她也如你我一般,多多少少,還是有壓抑的時候。而「看電影」——正因電影是他人心血與創作,「反而投入在別人的創作裡,才能夠大口大口地呼吸,釋放內在,感到驚異 ,放肆流淚,或者,夢遊一陣,不需要害怕自己有多麽深陷。」在日復一日的循環裡,留白出一段時間,似乎總要藉由探究另一個人的人生,「在跟現實生活中的人事物完全脫節的狀態下,才能夠真正了解自己。」

那過程於法蘭不僅是情感上的共鳴,「有時候是陶醉、放棄自我的過程;有時候則是學習。」其中觸發新的思考與情緒,被轉化為自身的養分,甚至偶爾帶給法蘭勇氣或鼓勵。而於自身創作上看來,景框裡每秒 24 格的影像與聲音流轉,其影響無形中投射在法蘭心底,成為她對他人表述、解釋理念的方式。「電影的場景或鏡頭調度,常常成為我對團員或合作對象,解釋一首歌曲方向的方式,後來反而覺得造成了另一種困難呢(笑)!因為電影、影像與鏡頭語言,又是另一門艱澀的學問。」坦言自身被電影裡的視覺感受與情節轉折影響很深,「以往接受訪問,團員們還常常打趣我『這段希望有大霧瀰漫、一切朦朦朧朧的感覺。然後好像遠方亮出了火,越漲越大』、『想要繁星點點的音色』等等的不合理要求。」法蘭笑著解釋。依著其作品循線摸索,在其中溫柔又敏感的敘事調性,或歌詞情緒的起伏轉折裡,似乎也能看出端倪。

愛上電影的時刻,《夢》

談起所謂「愛上電影」的時間點,法蘭對黑澤明導演的《夢》印象深刻;回憶起來,那次其實還是她小時候跟著大人們一起觀看,「第一次是有點懵懵懂懂的,也搞不清楚是不是『愛上』,但那份驚異的感受的確是前所未有。其中『狐狸嫁女兒』的片段,帶給我的奇異感覺,到現在我一直無法忘記。」法蘭回顧著。

那樣的驚異印象,來自片中「狐狸嫁女兒」裡的神秘氣氛,伴隨著古怪的音律聲響,甚至帶有一種「禁忌感」;「那也有點像人生中第一次聽到 Massive Attack《Teardrop》的震撼之感,」法蘭解釋,一種「第一次窺見所處的人間之外,另一個異次元的世界」。而隨著年歲成長,震撼不減,依舊深刻,甚至間接影響著法蘭的作品,「至今我一直沒忘掉。好幾年前我們樂團在做《Tautology》這首作品編曲的時候,我還提起了這個回憶;希望這個畫面、情節的氛圍,可以幫助團員們想像這首歌曲的方向。」

2018 台北電影節期待的作品

《誰先愛上他的》|徐譽庭、許智彥|2018 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台北電影獎」入圍。劉三蓮這個人以及她的人生都充滿了戲劇性。套句她兒子的註解:「她不去好萊塢發展實在太可惜了!」三年前丈夫離家出走、九十五天前丈夫去世,劉三蓮這才發現丈夫保險的受益人,竟然從自己 的兒子變成了一個叫阿傑的男人。憤怒的劉三蓮只好帶著兒子以及她那奧斯卡等級的演技,直衝阿 傑的家,上演了一齣孤兒寡母的悲情劇碼。但那個叫阿傑的男人,在俊美的外表下卻有個險惡的心, 竟然死皮賴臉的從頭到尾裝瘋賣傻,讓正義這一方的劉三蓮,既憤怒又崩潰,誓死也要搶回丈夫的 保險金!

 一是《誰先愛上他的》和《坂本龍一:終章》。家常喜劇是我很喜歡的類型之一,從保險理賠出發牽涉情感的這部台灣作品《誰先愛上他的》當然不能錯過!而《坂本龍一:終章》,以往一直很喜歡坂本龍一的作品,近期很喜歡的《怒》電影配樂,也是他的作品。

《坂本龍一:終章》Stephen Nomura Schible|2018 台北電影節「作者視角」。以最新專輯《async》製作貫穿全片,此一蘊藏俄國導演塔可夫 斯基精神的作品,反映坂本自癌症復原後的生命觀與音樂信仰。 近五年的拍攝,影片呈現坂本龍一早期迄今的風格轉變,配樂的 創作趣談,與他極富禪意的哲思;既看且聽他如何重新感知自然, 尋找最純粹永恆的聲音。

《誰先愛上他的》|徐譽庭、許智彥|2018 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台北電影獎」入圍。劉三蓮這個人以及她的人生都充滿了戲劇性。套句她兒子的註解:「她不去好萊塢發展實在太可惜了!」三年前丈夫離家出走、九十五天前丈夫去世,劉三蓮這才發現丈夫保險的受益人,竟然從自己 的兒子變成了一個叫阿傑的男人。憤怒的劉三蓮只好帶著兒子以及她那奧斯卡等級的演技,直衝阿 傑的家,上演了一齣孤兒寡母的悲情劇碼。但那個叫阿傑的男人,在俊美的外表下卻有個險惡的心, 竟然死皮賴臉的從頭到尾裝瘋賣傻,讓正義這一方的劉三蓮,既憤怒又崩潰,誓死也要搶回丈夫的 保險金!

 一是《誰先愛上他的》和《阪本龍一:終章》。家常喜劇是我很喜歡的類型之一,從保險理賠出發牽涉情感的這部台灣作品《誰先愛上他的》當然不能錯過!而《坂本龍一:終章》,以往一直很喜歡坂本龍一的作品,近期很喜歡的《怒》電影配樂,也是他的作品。

《坂本龍一:終章》Stephen Nomura Schible|2018 台北電影節「作者視角」。以最新專輯《async》製作貫穿全片,此一蘊藏俄國導演塔可夫 斯基精神的作品,反映坂本自癌症復原後的生命觀與音樂信仰。 近五年的拍攝,影片呈現坂本龍一早期迄今的風格轉變,配樂的 創作趣談,與他極富禪意的哲思;既看且聽他如何重新感知自然, 尋找最純粹永恆的聲音。

二則都是短片作品。短片作品是平常比較少能在商業電影生態中看到的,在我印象中常常是留有大大懸念、或者讓我大大受到生命經驗的驚嚇。這一次台北電影節中的短片《無生》、《姊姊》、《仙草的滋味》 都是我很想去看的作品。

《無聲》張凱淯、李原僑|2018 台北電影節「明日.台灣」短片選。資深的消防隊長到場處理一起嚴重車禍,生死交關的緊要關頭,面對沒有任何身分證件的重症傷患、質疑警消通報程序的值班員警、拒絕表態 進行急救的患者親屬、不願挑戰醫院制度的醫護人員,堅持急救究竟是 延續寶貴生命還是贖罪?

《姊姊》|阮鳳儀|2018 台北電影節「明日.台灣」短片選。九〇年代的美國,和家人初移民的小姊姊梁芬,渴望融入新環境,而迷戀著當時女孩間流行的彩色蝴蝶髮夾。梁芬對蝴蝶髮夾的執著,混雜著 對俗氣妹妹的厭惡,使得母女三人新生活下隱含的張力一觸即發。

《仙草的滋味》|吳裕程|2018 台北電影節「明日.台灣」短片選。夏日午後,一對小兄弟,放學後總拉著推車,在公園叫賣仙草。生意門可羅雀,但兩兄弟仍說笑嬉戲、相互陪伴。直到一位客人隨手將他們的 照片放上網分享,火苗般的愛心迅速燎開。仙草推車一夕間大排長龍, 卻造成小兄弟間情誼的變質。殘忍的資本遊戲,提早在童稚的笑容上劃 下了淚痕。

二則都是短片作品。短片作品是平常比較少能在商業電影生態中看到的,在我印象中常常是留有大大懸念、或者讓我大大受到生命經驗的驚嚇。這一次台北電影節中的短片《無生》、《姊姊》、《仙草的滋味》 都是我很想去看的作品。

《無聲》張凱淯、李原僑|2018 台北電影節「明日.台灣」短片選。資深的消防隊長到場處理一起嚴重車禍,生死交關的緊要關頭,面對沒有任何身分證件的重症傷患、質疑警消通報程序的值班員警、拒絕表態 進行急救的患者親屬、不願挑戰醫院制度的醫護人員,堅持急救究竟是 延續寶貴生命還是贖罪?

《姊姊》|阮鳳儀|2018 台北電影節「明日.台灣」短片選。九〇年代的美國,和家人初移民的小姊姊梁芬,渴望融入新環境,而迷戀著當時女孩間流行的彩色蝴蝶髮夾。梁芬對蝴蝶髮夾的執著,混雜著 對俗氣妹妹的厭惡,使得母女三人新生活下隱含的張力一觸即發。

《仙草的滋味》|吳裕程|2018 台北電影節「明日.台灣」短片選。夏日午後,一對小兄弟,放學後總拉著推車,在公園叫賣仙草。生意門可羅雀,但兩兄弟仍說笑嬉戲、相互陪伴。直到一位客人隨手將他們的 照片放上網分享,火苗般的愛心迅速燎開。仙草推車一夕間大排長龍, 卻造成小兄弟間情誼的變質。殘忍的資本遊戲,提早在童稚的笑容上劃 下了淚痕。

《白日夢遊夢遊如來賀》|池田曉|2018 台北電影節「怪奇物語」。長髮女孩在海邊醒來,後腦被蟲螫得難受,只好求助理容院。捲髮男孩在家中醒來,為慶祝老婆懷孕而出門訂做手套。短髮女孩 在難聽的歌聲中醒來,回家發現藍皮妖怪登堂入室。三段故事看 似無關,卻錯綜交織。延續《迴紋跳針跳針》的冷調幽默,池田 曉混搭卡夫卡與愛麗絲夢遊仙境,迸出迷幻新滋味。

三是《白日夢遊夢遊如來賀》。現實與虛幻交錯互襯的主題,一直是我感興趣的;雖然感到陌生,但很願意去經歷看看的啊!每一次每一次。

三是《白日夢遊夢遊如來賀》。現實與虛幻交錯互襯的主題,一直是我感興趣的;雖然感到陌生,但很願意去經歷看看的啊!每一次每一次。

《白日夢遊夢遊如來賀》|池田曉|2018 台北電影節「怪奇物語」。長髮女孩在海邊醒來,後腦被蟲螫得難受,只好求助理容院。捲髮男孩在家中醒來,為慶祝老婆懷孕而出門訂做手套。短髮女孩 在難聽的歌聲中醒來,回家發現藍皮妖怪登堂入室。三段故事看 似無關,卻錯綜交織。延續《迴紋跳針跳針》的冷調幽默,池田 曉混搭卡夫卡與愛麗絲夢遊仙境,迸出迷幻新滋味。

最後,法蘭談著幾位近期關注的電影創作人,除了去年大獲矚目的電影《血觀音》、《大佛普拉斯》的楊雅喆導演與黃信堯導演之外,還有美國影星 Jessica Chastain。若以電影音樂人來看,則欣賞電影配樂作品較少、但備受矚目的音樂人 Nils Frahm;當然,名單裡也少不了坂本龍一與 Hans Zimmer 這兩位電影音樂大師,「Always!」她強調著。

All Movie Images Courtesy of Taipei Film Festival.
隨時關注 2018 台北電影節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專訪與電影文章。

Written By
More from Alice Chan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