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香港的濃豔色彩:「籠居」裡的藝文聚落,青年旅舍 Wontonmeen 雲吞麵

記憶過了保鮮期,關於「香港印象」就像融化的冰塊,再也無法回復具體的形狀。儘管如此,這座「都市叢林」裡龐大的綺麗仍是旅人辨識城市文化經緯的重要依據——太平山望下去同步亮起的燈盞、維多莉亞港的英倫風華、女人街上不絕於耳的紀念品叫賣……鐵盒裡仍放著那些隨意刻上「I love HK」的紀念掛飾,但關於旅行的篆刻,彷彿永遠地沈睡在記憶裡,喚不醒了。

再次「看見」香港,卻是通過東區冰店牆上的街坊攝影。「深水埗」,這個他們口中與「富貴」牽扯不上的地區,卻處處沾染著濃豔的香港色彩。廣東話縱橫的鬧市街道、充滿傳統懷憶的舊區唐樓、林林總總的霓虹燈光與小吃店招牌……那些自街坊巷弄中竄起,混沌交會而成的生活氣息,構築出深水埗小區無可替代的文化面貌——這樣粗糙又鮮活的市井魅力,活生生取代了過往對時尚血拼的憧憬,成了我與香港真正意義上的初見。

街市雖老,近來許多藝術新血鍾情在老城一隅落地生根,用熱情開放的生命力,澆灌著無數正要茁壯的藝術之芽;鄰近深水埗,位在太子荔枝角道上的「Wontonmeen 」便是這樣一個生機蓬勃的新生據點。「Wontonmeen 」一詞取自「雲吞麵」的英文發音,初聞以為是小吃麵店,難以想像它其實是間結合咖啡廳及文化沙龍的青年旅舍,一如「雲吞麵」這項小吃在香港人心中的掂量——平價、美味、親人。由月租套房轉型為青年旅舍的 Wontonmeen,在平凡的舊式唐樓裡暖心開張,在百物騰貴的香港,以價格合宜的居所迎接來往的遊客和在港發展的外籍創作者,同時也身兼旅途中的嚮導,指引人們看見那個有別於觀光聖地,最真實、無修飾的香港風貌。

Wontonmeen 落腳於平凡的住宅區,店外沒有明顯的招牌,稍不留神便會在荔枝角道上與入口擦肩而過;這趟在飛機落地之後便迅速展開的探索之旅仍未完待續,提著行李步入難尋的旅舍,來不及歇腳擦汗,另一場冒險便又猝不及防的拉開序幕。穿過一樓敞亮悠閒的咖啡廳到達旅舍大堂,尚未告別咖啡香四溢的摩登世界,又一腳踏進了 80 年代的香港。

主張「道地」的居住體驗,Wontonmeen 創辦人 Patricia 可不是隨便說說;為了能讓志趣相投的友人們有個聚腳的地方,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室內設計系的她,成功的將地下的公共空間,打造成一個極具香港性格的獨特偏聽。昏暗的燈光中,形形色色的海報、老傢俱、凌亂的衣架藝術作品,以及帶著潮濕氣味的懷舊裝飾,有如一座地下市集,在混搭中堆砌出有如電影《花樣年華》中的港味美學。

與一般青旅慣常的上下鋪不同,Wontonmeen 如俄羅斯方塊一般層疊的 10 個床位,發想自香港共居現象孕育而成的「籠屋」設計,骨架由鐵網製成,看來冰冷,卻兼具通風、置物等多重功能(格網可以自由掛上行囊,亦可加門簾製造私人空間),如實的詮釋了何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Patricia 亦盼望通過其亂中有序的旅社格局,倡議出那深埋在鋼筋城牆內,始終無法治癒的貧富懸殊。

其中最受歡迎的,大概就是掛有「香港」字樣霓虹燈的戶外空間。晨起時或臨睡前,來此斜躺放鬆,感受戶外的空氣,在水泥牆間遙望天空,讓身心靈深呼吸;悠閒時,也可以前往一樓咖啡廳,喝杯來自 Urban Coffee Roaster 的烘焙咖啡,在極簡洗鍊的空間中與鄰座敞心暢聊,一邊交換平生見聞,一邊感受與旅社截然不同的新鮮活力。到了深夜,若是身上的夜貓因子又在躁狂,運氣好的話,或許還能在旅舍大堂收穫一部老港片、一曲吉他演奏,或是一段令人敞開心懷的圍爐康樂,在熱暖的燈光下,收穫久違的笑顏。

看重藝術和文化交流的 Patricia,不僅定期在 Wontonmeen 舉行藝文分享會,更會邀請不同的年輕藝術家合作,促進當地的藝術交流。值得一提的是,Wontonmeen 創立至今始終心懷「城市嚮導」的使命,除了在店門口提供單車租賃的服務,還不定時舉辦單車導賞團,帶領外地遊客一覽太子到深水埗區的生活場景。

在 Wontonmeen 之中隨意觀覽,如同迷走在老香港的地道,大膽的新潮與獨特的古意在此相會,就像咖啡與奶茶融合成了一杯香醇的「鴛鴦」——那是獨屬香港的特色飲品,是唯有在香港背景下才能鬱鬱叢生的生命力。下回來到香港,不妨試著離開繁華的商業區,與觀光客聚集的廉價旅舍說聲 Bye,走入街市,低頭穿過巷弄間的晾衣桿,來到 Wontonmeen,嚐一碗好吃實惠、最接地氣的「雲吞麵」吧(啊,不是麵店啦)。

Wontonmeen
135 Lai Chi Kok Road, Kowloon, Hong Kong
T: +852-6904-0918

All images courtesy of Wontonmeen.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城市與生活風格文章。

Tags from the story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