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南巷內的「伏流物件」,既是主理人馬鶴誠的店舖,也是個人的創作空間。為了尋找一處能進行創作與展示的場域,馬鶴誠在住家附近發現這座日據時期的兩層樓木造建築。原本荒廢的空間,在盡可能保留空間的原貌下,透過低度的再整理,搖身一變為物件的展演舞台,重啟建築的生命力。
店鋪名稱靈感來自爵士鋼琴家 Bill Evans 的專輯《Undercurrent》,意為伏流,是馬鶴誠有感於生活存在著看不到的意義,於是以地底河看不到入口、且會在某處形成自然湧泉的「伏流」一詞,傳達店鋪能在日常中創造各種意義的精神。非美術、工藝專業背景的他,因為喜愛老舊物件質樸且不完美的特性,加上不被工藝或量產需求所侷限的創作取向,於是店內的物件多為探索材質、具實驗性的家具家飾;例如運用黃銅呈現編織造型的燈飾、結合鐵件和木桌的低衣桿,「這些物件可以描述生活。即使部分沒有功能性,卻有能碰觸內心感動的特質。」
認為自己的創作不夠貼近日常生活,更笑說不想店鋪被當作獵奇商店,於是馬鶴誠也加入其他創作者的作品,如新加坡藝術家卓俞翔(Todd Bsn)的陶藝、「隙裡有光 手作物件」的餐具等,希望前來的人們能在這裡發現生活的溫度與樂趣。他以其中一件創作「我坐在石頭上,撐著下巴等你」為例,原本創作時想像人們可以撐著下巴、輕鬆地坐在上面,但一位嬌小的女生坐上去後,卻形成撐著額頭的動作,「那時物件彷彿和人們『玩』了起來」,至今那個畫面仍令他難忘。對馬鶴誠而言,「伏流物件」提供的是生活的不期而遇,這些物件僅只一件,不論是否被人們帶走,都能在每個偶遇時刻,以共享的方式勾勒了對生活的豐富想像。
伏流物件
台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 85 巷 14 弄 2 號
Text / 陳岱華.
Photo / 伏流物件.
【此篇為 Polysh x La Vie 行動家合作文章】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城市與創作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