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松菸的老建築裡,單是走在彎繞的迴廊,看著窗外茂盛的植物,經常會有身在叢林的錯覺。在這裡,時間維度好像不是分或秒,而是人的聚散,來來去去卻速度緩慢。「不只是圖書館」就是裡面的神秘地點,它十分低調、安靜,也不是那麼好找尋。而喜歡這處空間的人們似乎也都有著類似的氣氛,輕聲說話,走路專心,挑選書籍。人文氣質與時間、 空間相互搭配後的微妙平衡,呈現出一種立體的厚度,除了這些,剩餘的就是鍵盤敲打、翻閱書頁和一些低語——展現了所有讓人喜愛的閱讀空間特質。
不擾亂思緒的音樂,一張好坐的椅子與舒服的氛圍,是一個閱讀空間不可缺少的關鍵。
不擾亂思緒的音樂,一張好坐的椅子與舒服的氛圍,是一個閱讀空間不可缺少的關鍵。
為什麼取名為「不只是圖書館」呢?空間主理人張櫻解釋,因為「不只是」可以當作一個「號召」,除了紙上閱讀,也創造事件、提出觀點。幾年前由姚政仲建築師規劃空間、設計師聶永真重整視覺形象,讓不只是圖書館的設計定位明確,藏書皆以設計專業為主;閱讀現場包含了以設計為題、100 種以上的國內外雜誌,三萬本平面、工業、建築、服裝與藝術書籍。
讓空間不只是一個蒐藏紙本的地方,而是一個呈現各種觀點和具啟發性事物的媒介,看見世界正在發生的事。
讓空間不只是一個蒐藏紙本的地方,而是一個呈現各種觀點和具啟發性事物的媒介,看見世界正在發生的事。
既以「設計」為名,空間的設計自成一種對「閱讀」的觀點,劃分為「3×3 展覽區」、「閱讀區」與「沙龍區」。「展覽區」藉由具啟發性、實驗性的展演,分享品牌、團隊與創作者的想法;而由書架、燈光與大桌排列分割的「閱讀區」,讓寬敞的大桌成為一面交流平台,開放自由談論與會議。「沙龍區」也別具巧思,安排有工作的平面與沙發座位,創造一個舒適而更為私密的閱讀角落。
以空間為經、設計為緯,延伸展覽、講座、影像、裝置、工作坊等等,拉出相關思考的輪廓,讓對話與各種可能性在此藉由閱讀之名衍生。像是 11 月中至 12 月初,邀請捷克平面設計師 Radim Peško 開設的字體設計工作坊與展覽《Radim Peško (D_D) Exhibition》,針對設計發想、取材與製作過程,與台灣設計師、讀者交流。
.空間私心推薦的三本書?
一是荷蘭書籍設計大師 Irma Boom 的《Irma Boom Architecture Book 》。他每次設計一本書,都會同時手工製作一本小書。這本是 Irma 在 2014 年來台灣時送給圖書館的。
.空間私心推薦的三本書?
一是荷蘭書籍設計大師 Irma Boom 的《Irma Boom Architecture Book 》。他每次設計一本書,都會同時手工製作一本小書。這本是 Irma 在 2014 年來台灣時送給圖書館的。
二是《apartamento》,這是一本關於日常生活的室內設計雜誌,每期採訪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領域的創作者。他們認為「一個完美的家不在於擁有什麼樣的桌子、椅子,真正的生活空間來自於生活,而非裝潢。」由散亂的衣服、剛脫掉的襪子、慵懶在沙發上的樣子等,這些充滿「生活感」的視覺,構成雜誌主要的樣貌。以「家」為出發,更著重於生活在空間中的「人」,真正的生活空間來自於生活,而設計是由生活所支撐。
二是《apartamento》,這是一本關於日常生活的室內設計雜誌,每期採訪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領域的創作者。他們認為「一個完美的家不在於擁有什麼樣的桌子、椅子,真正的生活空間來自於生活,而非裝潢。」由散亂的衣服、剛脫掉的襪子、慵懶在沙發上的樣子等,這些充滿「生活感」的視覺,構成雜誌主要的樣貌。以「家」為出發,更著重於生活在空間中的「人」,真正的生活空間來自於生活,而設計是由生活所支撐。
三是《本事》。表演是一種感覺語言,鍛鍊身體就能淬鍊感覺。《本事》是一本以劇場為出發的季刊,由洋蔥設計擔當設計規劃,每次的互動巧思,每次都讓人忍不住嘴角失手、手玩不停。這一期的《本事》三號,在俗稱「鬼月」的農曆七月前發刊,以「迷不迷,信不信」為題,探索生活中各個層面的「迷信」和其背後蘊藏的意涵。就像紙上一場舞台劇,接連上演的精彩劇碼,從「嬰兒晚上不能出門」、「考試前不能剪瀏海」等日常的傳統小迷信,到表演劇場中「祭台」、「灑淨」等祈福儀式;接著以殭屍、吸血鬼、女巫等東西方鬼怪相互比對,挖掘人們對這些鬼怪的概念與好奇。翻閱完,讓人發現,原來生活中處處是迷信。
三是《本事》。表演是一種感覺語言,鍛鍊身體就能淬鍊感覺。《本事》是一本以劇場為出發的季刊,由洋蔥設計擔當設計規劃,每次的互動巧思,每次都讓人忍不住嘴角失手、手玩不停。這一期的《本事》三號,在俗稱「鬼月」的農曆七月前發刊,以「迷不迷,信不信」為題,探索生活中各個層面的「迷信」和其背後蘊藏的意涵。就像紙上一場舞台劇,接連上演的精彩劇碼,從「嬰兒晚上不能出門」、「考試前不能剪瀏海」等日常的傳統小迷信,到表演劇場中「祭台」、「灑淨」等祈福儀式;接著以殭屍、吸血鬼、女巫等東西方鬼怪相互比對,挖掘人們對這些鬼怪的概念與好奇。翻閱完,讓人發現,原來生活中處處是迷信。
.空間私心推薦的三本書?
一是荷蘭書籍設計大師 Irma Boom 的《Irma Boom Architecture Book 》。他每次設計一本書,都會同時手工製作一本小書。這本是 Irma 在 2014 年來台灣時送給圖書館的。
二是《apartamento》,這是一本關於日常生活的室內設計雜誌,每期採訪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領域的創作者。他們認為「一個完美的家不在於擁有什麼樣的桌子、椅子,真正的生活空間來自於生活,而非裝潢。」由散亂的衣服、剛脫掉的襪子、慵懶在沙發上的樣子等,這些充滿「生活感」的視覺,構成雜誌主要的樣貌。以「家」為出發,更著重於生活在空間中的「人」,真正的生活空間來自於生活,而設計是由生活所支撐。
三是《本事》。表演是一種感覺語言,鍛鍊身體就能淬鍊感覺。《本事》是一本以劇場為出發的季刊,由洋蔥設計擔當設計規劃,每次的互動巧思,每次都讓人忍不住嘴角失手、手玩不停。這一期的《本事》三號,在俗稱「鬼月」的農曆七月前發刊,以「迷不迷,信不信」為題,探索生活中各個層面的「迷信」和其背後蘊藏的意涵。就像紙上一場舞台劇,接連上演的精彩劇碼,從「嬰兒晚上不能出門」、「考試前不能剪瀏海」等日常的傳統小迷信,到表演劇場中「祭台」、「灑淨」等祈福儀式;接著以殭屍、吸血鬼、女巫等東西方鬼怪相互比對,挖掘人們對這些鬼怪的概念與好奇。翻閱完,讓人發現,原來生活中處處是迷信。
坐在如同共同工作室的格局,倚著寬闊的桌面閱讀;延續到天花板的木窗,只要有光的白日,透過窗戶射進來的光線都會特別美——一個讓自己被書籍與日光包圍的地方。閱讀書籍,閱讀日光,閱讀空間——藉由設計,造就關於閱讀的更多層次與聯想,不只是圖書館,更像個觀看、思考方式的複合空間。
不只是圖書館 Not Just Library
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 133 樓 1 樓(松山文創園區辦公廳廳舍一樓,靠近設計點、日出印象咖啡)
Opening Hours: Tue-Sun/ 10:00 am-06:00 pm
T: 02-2745-8199 #322
All Images Courtesy of Not Just Library.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城市與閱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