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金馬影展有加斯帕諾埃(Gaspar Noe)的專題,作者的新片《高潮》(Climax)也在本月院線上映。
Gaspar Noe 的作品一直被認為驚世駭俗,例如 2002 年《不可逆轉》(Irreversible)中強迫逼視一整個地下道強暴事件的段落,引起了重大爭議甚至是憤怒;2009 年由《西藏生死書》的靈魂觀點出發的《嗑到荼靡》(Enter the Void),以懸浮的移動與視角撐開近三小時的奇觀,讓人陷入嚴重生理性不適;2015 年《性本愛》(Love)宣稱「性 vs.愛」題材,但呈現方式卻是以大量露骨的性愛細節為出發點,不從愛來認識性,必須從性來認識愛,觀眾或因為還陌生於這種論述方式,卡在那些太劇烈直接的性行為,可作者 Noe 的作法總之就是,用更激烈的影像來傾瀉沖刷,直到你被推過臨界,換上了他的眼睛、他的方式去看待事情。
今年金馬影展有加斯帕諾埃(Gaspar Noe)的專題,作者的新片《高潮》(Climax)也在本月院線上映。
Gaspar Noe 的作品一直被認為驚世駭俗,例如 2002 年《不可逆轉》(Irreversible)中強迫逼視一整個地下道強暴事件的段落,引起了重大爭議甚至是憤怒;2009 年由《西藏生死書》的靈魂觀點出發的《嗑到荼靡》(Enter the Void),以懸浮的移動與視角撐開近三小時的奇觀,讓人陷入嚴重生理性不適。

2015 年《性本愛》(Love)宣稱「性vs.愛」題材,但呈現方式卻是以大量露骨的性愛細節為出發點,不從愛來認識性,必須從性來認識愛,觀眾或因為還陌生於這種論述方式,卡在那些太劇烈直接的性行為,可作者 Noe 的作法總之就是,用更激烈的影像來傾瀉沖刷,直到你被推過臨界,換上了他的眼睛、他的方式去看待事情。

電影《不可逆轉》。Image Source: IMDb.
2018 年的《高潮》由四個篇幅不等的段落組成,第一段是一群年輕舞者敘述夢想,第二段是輪流上場再一同演出的舞蹈,第三段是每個人私底下對生活的抒發,第四段是全片最主要段落,疑似有人在雞尾酒裡下藥,因此每個人處於激動又混亂。《高潮》被認為是 Noe 最平易近人的一部,也被戲稱為另類反毒電影,但其實仍像他其他作品,表面看來意義不明,似乎單純的事竟被大費周章地呈現。
對我來說,Gaspar Noe 的電影首先關於他獨創的「時間停止術」,在這些電影裡,並不是人的此與彼個遭遇,組裝成了名之「時間」的東西,而是就著某個遭逢,時間,或說時延(durée),無限地蔓延淌開。這份永不流逝、永不漸止、永無終盡的時間處境,終成事件本身。

電影《高潮》。Image Courtesy of 捷傑電影。
就像我們都曾有過的經驗,在那些震撼、激動、暈眩、著魔的點上,時間暫停了,事物慢慢暈開;模糊、清晰、幻變……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漸變著,原先的現實脈絡淡出,此一極限點更放肆地染開。從現實角度看,事件從時間軸上脫軌了,它仍一直停在脫落當刻的樣子,從身在其中的感受核心來看,時間終得以自由運轉,它可以無限上綱去逼仄、旋緊某個瞬間,要從裡頭搾出什麼,亦可以是取消任何即時意義地變得黏膩綿密。

比如《不可逆轉》表面上關於一樁極端的事件,但事實上是關於來自於該事件的衝擊,在暫停的時間裡,那些憤怒、驚駭、恐懼、亢奮,可以把將人拗出如何的變形;比如《嗑到荼靡》中在電影開始不久即意外身亡的主角,那個貫穿全片的對於人世戀戀不捨的凝視,其實並不真如情節起伏可能誤導的是為了揭啟往事、帶出更有血肉的敘事,而只是緩慢、漫長地消化他的眷戀和悲傷。
電影《嗑到荼靡》。Image Source: IMDb.

在《性本愛》中,那個「到底是因為深愛一個人,才能那麼享受與她之間的性愛?還是因為那是全然酣暢飽滿的性愛,才會讓我再也無法愛上另一個人,像是我就只能愛她一個?」的自我詰問,這種雞生蛋、蛋生雞的迴圈糾結,並未足以將該宣稱主題帶往辯證向度,作者 Noe 所做的或者其實是,以提問為名,行耽溺之實:對自己出軌導致分手的懊悔的耽溺、對當下不滿的耽溺、對沈湎於往事和前女友的耽溺、對苦惱但也追究著那個耽溺於性的自己的耽溺……。時間就此停止,他反正已經有了樂於把玩一輩子的素材。

然而,那個陷在其中的浮沈,真是非常細膩美麗的,Noe 電影中總是著魔的自我深淵,我並不將其看為自戀,在我眼中,那是一個對自己的感官與靈魂持續開發的人,隨著無竭的自我戲劇化,不停鍛鍊、碾磨,想獲得更多知識、想看到更多景觀,而這一切既然是他深愛的,那麼將時間停止、延後,因此得以爭取地長出來的感觸森林,就是酒池肉林。是這麼樣的享受。

電影《性本愛》。Image Source: IMDb.
關於《高潮》,懷疑酒被下藥了、全部人因而焦慮激動起來、又或者是因為酒被下藥而讓每個人陷入恍惚?這個迴圈可由《性本愛》中「無論影響人的是性還是愛,總之他已經淪陷了,如此,則越多的追究,就都只是在展示關於此一淪陷的各種耽溺」類似邏輯來解。
派對陷入恐慌,每個人交互詢問要找出是誰做的,互相懷疑、情緒高漲、又帶來新一波混亂。以一般敘事來看,這個動機是薄弱的,一群年輕活潑、像是什麼都不怕的孩子,只為了酒疑似被下迷幻藥變得這麼慌張。但 Noe 的電影,要的從不是源頭或未來的清晰,而只是由某遭逢,跳入一個劇烈漶動、但不朝向哪裡的水流。
電影《高潮》。Images courtesy of 捷傑電影.

派對大廳所有人陷入歇斯底里,這個從頭到尾沒有外景、不知道場所脈絡的大房子成為一個秘密之地,無人能從這裡逃脫,無人能來這裡解救,他們只能在當場近乎反覆地做著無效的吼叫和奔波。那是個敞開、無死角的大廳,人們的迷茫或激動組合成一張全景。這個獨立時空,像個上緊發條的玩具,將來回躁動著直到機芯能量耗盡。
就像《嗑到荼靡》中無所事事的靈魂,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時間與空間的框格間穿梭著,由此所收攝的全景同時提示了此與彼邊的荒涼,一邊熱鬧運轉的人世顯得那麼荒謬徒勞,一邊超脫了卻不忍離去的眷戀則是那麼諷刺;在《高潮》中的全景,則只有我們看得到,那場集體歇斯底里,變得像人間或文明的縮影,我們以同理入戲的方式置身其中,又在作者完美的鏡頭裡困惑或漠然地制高地一覽無遺。
電影《高潮》。Images courtesy of 捷傑電影.

非得要時間停止,為的是怎樣的景觀?Gaspar Noe 的作品深究了這些無法為時間之流所容、人的生存底最深刻也唯一重要的感傷與激亢。
要怎樣才能感覺活著?有時我們得對面無表情的現實切割出距離,另些時候,是走進現實整齣運轉的最中心點,把時間勒令中止,緩慢、意味深長、自我戲劇化地無限耙梳。收束有無意義都好,總之去感覺、去看,看到那個與你一模一樣長相的人,如何一點一滴被消磨、被穿透、被鏤蝕,如何成為與世界真正等重等輕的煙霧。
Climax Images courtesy of 捷傑電影.
Irreversible, Enter the Void & Love Image Source: IMDb.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電影與藝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