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馬欣.
Film & Photography/ Yu Chun Chen.
Special thanks/ 櫞椛文庫.
原諒我是個怪物,因為我依然對這世界懷有希望。——《階級病院》
會寫《階級病院》,是因從小看著階級的盤根錯節,開始好奇隨著社會階級攀爬的人們,到底在想什麼或怎麼被他人估算著。以前讀芥川龍之介的《地獄圖》知道那階級控制下,人心真有不同的風景,於是開始愛讀人、愛看書,在讀書讀人時看到的正是我在書封上所寫的:「 人性攀爬在階級之上,開出滿滿妖異的地獄花。」


我學生時期,非常嗜讀米蘭昆德拉,大概不相信學校教育的原因,有段時間就躲去敦南誠品,在最後面的角落,不斷啃食他的文字,像是被睿智敲打了我的腦子,如同登山客總想到對孤嶺的嚮往。
昆德拉《不朽》的階級觀察,讓我有另一種眼光看社會。

昆德拉《不朽》的階級觀察,讓我有另一種眼光看社會。
《不朽》對於現代人追求不朽與獨一無二,有著犀利的描寫,書中其中一段:「在我們這世界上,每天都會出現越來越多的臉,這些臉總是越來越相像,一個人如果想去肯定『我』有原創性,有兩種方法,那就是加法跟剪法。」其中的加法最常被現代人所運用,為能被別人注意,總以喜歡的歌手、電影與書籍等等,來昭示自己的不同,但昆德拉很輕鬆地寫道:「這麼做的風險是在這些屬性的加疊之下,失去『我』的本質。」


對,所以現在我列書單這件事就很危險,當你列了許多遍,等於你預設了自己在他人想像的方寸之中,不得動彈。跟星座一樣,你真的像它,還是你想像它?
他的《不朽》與《生活在他方》是我最喜歡的兩本書,前者已經預言了我們 21 世紀人類追求的不朽是曇花一現,被記得的可能是你意外的一次響屁,你能被記得的,抱歉,是你無法控制的。後者則是人們想像的自己其實正在自己一步之遙外,而且永遠都保持這樣的距離,回憶免不了會欺騙自己。
蕭紅《生死場》的冷洌行文,則是我在階級殺戮中的逃生口。

蕭紅《生死場》的冷洌行文,則是我在階級殺戮中的逃生口。
蕭紅文字的美,讓我就像個酒客一樣,一頭栽進她筆下北方霜雪的世界裡。會喜歡她,當然因為她筆鋒冷洌又不怕描寫真實與殘酷,讓自小不愛溫情主義的我,有了一個躲著安穩的依存之處,每個作者的文字都會收容人,她讓我妥適。當然,蕭紅這才情,不是都只見冷洌的,她帶讀者細讀她爺爺的院子,日日暮暮的好,炕上烤橘子,春來才發現生蟲的酒潭,花果落地的野生野長,都滋養著這個作家強大的生命力。


於是到《生死場》時,她寫著北方城鎮人的營生,是如此心懷悲憫又生活化,日子逆著來,那些人始終順著受。尤其是當中女人的命運,像著那片野花雜草的土地,又像著冬日大地的荒涼,跟那裏的山羊與牛馬一樣,不用濫情的文字言苦,光是一段王婆婆帶馬進屠場,短短文字,將阿婆一生無盡的生來就到了頭,以一匹馬的命,活了王阿婆的心事。


有一年的時間,我的包包裡總帶著《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這本輕薄短小的書。雖然薄,但知識量豐富,無論日後從哪一頁翻起,它都可以從幾句話中刺激你的思考。這本原是卡爾維諾的演講稿,這位 20 世紀的思想家表示在所謂後工業科技時代,即使不利於文學與書籍的發展,但他在這本演講中,仍明確點出有些東西是只有文學可以給我們的。如他文中提出的世界,在蛇髮女妖魅杜沙的眼中即將硬化成石頭,我們看起來與眾不同,但未來將更趨於平庸的一致。



此外他在書中也提出了在 21 世紀的我們,最強勢的媒體(社群軟體)將這個世界轉變成意象,這些意象會剝奪了內在的必然性,這雲霧一般的視覺意象像夢一樣,不在記憶裡留下痕跡,不消褪的唯有疏離與不安的感覺而已。完全點出了這時代的文明病,但他也平靜地寫道只有文學是抗體。
文學是一致化平庸前的抗體。回顧起來,我寫自己的新書《階級病院》,是為提醒在被一致化前,我們是否有過掙扎的反問?

文學是一致化平庸前的抗體。回顧起來,我寫自己的新書《階級病院》,是為提醒在被一致化前,我們是否有過掙扎的反問?
如此珍稀,卻也被人當成無用之用,但光是他這本講稿,就已經如同是《魔戒》世界裡唯一能抵抗索倫之眼的存在了,只是那如影隨形,監控我們的索倫之眼,人們是否仍會帶本書,前進這集體催眠的世界?
而啟發我想記錄心所見之物,則屬宮本輝寫下心的風景的《幻之光》 。

而啟發我想記錄心所見之物,則屬宮本輝寫下心的風景的《幻之光》 。
他以小時候看到牆壁上一隻被釘住的壁虎,想起自己家庭貧困的處境,而開始有動筆的念頭,想寫出人雖受際遇所困,但仍有心靈自由的可能。《幻之光》以景物描寫人的心境,筆法是一絕,幾個短篇故事集結,一個剛喪偶的寡婦看著所居住的小村曾曾木一年到頭海濤聲不絕,除了海就沒有別的,那麼人日日看著那遙遠的海上光點,都在想些什麼,而敘事者也好幾次出神望著那些發光的細波帶,比起庸碌貧苦的人生,那些光點是怎樣的扮成希望的絕望呢?




之後在〈蝙蝠〉一篇中,主角陪友人到沒落的工業區,那裏援交的女性彩色的內衣飄盪,卻襯著生鏽的房舍與鐵皮屋,之後一幕滿天飛起的蝙蝠,更驚人地描寫出人心的慾望,與無從發洩的出口,內心的風景都被宮本輝寫進神魂裡。

《我不喜歡站在起點,也不喜歡看到終點》,這本為美國小說家,社會評論家的蘇珊桑塔格的訪談集。她身為世界上最能啟迪人心的幾位女性作家之一,與漢娜鄂蘭一樣,作品都滿載著思考的力道。這本因訪問她的人是知交,她知無不言,裡面談到女性主義;她非常誠實地說某些在大學教書,號稱自己是女性主義的人,反而是相當自貶,且厭女的人。也談到自閉症的教育,她說:「要保持某種隔絕狀態,他才不會失去他的天賦。如同里爾克說的:『請不要帶走我的惡魔,因為我的天使也將隨之而去』」她也爽快批判:「是誰說脫軌者有毛病,一個理想社會的主要條件之一,就是讓人們擁有成為邊緣人的自由。」


這段為何不能有邊緣人,而有些人需要隔絕狀態,讓我能追求,寫作就是我的生活型態。


書房 012 書單
《不朽》,Milan Kundera
《生死場》,蕭紅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Italo Calvino
《幻之光》,宮本輝
《我不喜歡站在起點,也不喜歡看到終點》,Susan Sontag

書房 012 書單
《不朽》,Milan Kundera
《生死場》,蕭紅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Italo Calvino
《幻之光》,宮本輝
《我不喜歡站在起點,也不喜歡看到終點》,Susan Sontag

書房 012 書單
《不朽》,Milan Kundera
《生死場》,蕭紅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Italo Calvino
《幻之光》,宮本輝
《我不喜歡站在起點,也不喜歡看到終點》,Susan Sontag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書籍與創作人訪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