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Alice Chan & 曾勻之.
Photography/ Yu Chun Chen.
城裡,迂迴曲折的喧鬧巷弄,暗藏著被人群遺忘的傾頹老舊,等待蓄勢待發的新生降臨。城外,愈見清晰的山海輪廓,映照在過於稚嫩或已然老去的面孔,笑容裡透著對生活的簡單滿足,以及些許無奈和無力。這些原被視為「邊陲」、被「鬧區」與「都會區」邊緣化的角落,同樣也曾經或持續地發生著一段段生活故事——故事裡有延續泥地生命的智慧、百年工藝的人文與產業,牽連著我們對土地的聚散情感與鄉愁。
近年在「地方創生」、「地域再造」的熱潮下,越來越多居於大城市的青年投入這些「邊陲」之地,開始正視「鬧區」與「閒置地區」、「城市」與「鄉村」面臨的對比與問題,從各角度思索著地方經濟、產業、教育等困境,並積極提出新世代的解方。這些生硬的詞彙,在口中咀嚼多次,逐漸發現讓它們更顯滋味的從來不是觀光或建設,而是對在地生活與特色的認識、深耕。作為執筆書寫之人,Polysh 今年以長期企劃《城裡.城外》,輕輕托起這些投入「地方」與「地域」的面孔,將他們的故事與生活記錄下來。
城裡與城外的邊陲,依然有許多值得聚焦分享的動人發生。
04:00 am,人們比未亮的天色早一步醒來。名為江夏路的大街上,魚販自港口返回,將大大小小的魚貨擺出——南方澳的一天就在海水的鹹味裡展開。
南方澳,宜蘭蘇澳鎮市區以東的小漁村,是觀光客眼中大啖新鮮海產的好去處。「南方澳漁港」、「內埤漁港」以及「第三漁港」——各有特色的三個漁港,圈畫著此地的生活樣貌。除了漁產外,港邊那眾多小店與工廠,也以船錨零件、五金、製冰等製造產業,同步運轉、支撐著漁村的日常。假日,主街上喧鬧的腳步聲,源源不絕地穿梭在鮮魚湯店和漁貨名產間,商家叫賣聲此起彼落;香火鼎盛的媽祖廟煙霧繚繞,小鎮上單純虔誠的生活不僅是討海人們歸途的港灣,也是外地而來的旅人遠離都市塵囂的避風港。興盛的漁業與宗教活動的興盛,造就此地特殊的文化風景,但和台灣大多數的景點一樣,短時間而淺層的消費型觀光所創造出的優勢,時間一長,便成了憂患的根本。
《about: 關於地方,南方澳誌》#06
一批批的觀光客像海浪般,退潮後便一去不復返;與此同時,漁村的年輕人也不再從事漁業,紛紛離開去大都市闖蕩。在這逐漸沒落、人口老化嚴重的小鎮,凝視的目光除了滿載的鄉愁,還能有些什麼?由兩位青年成立的「關於地方工作室」,落腳在這小漁村,他們以「外地人」的眼光,望向南方澳的另一個可能與方向。
兩位來自台北的青年,因緣際會讀到地方文學《南風澳大戲院興亡史》一書,開啟了他們對小鎮的好奇,也成了他們進入此地的契機。書中的「南方澳大戲院」,後來被改建為服務當地船長、船員的「日新大飯店」;飯店面臨歇業的尾聲,兩人接手這棟擁有 40 年歷史的旅店,整修後保留其中文原名,並帶著對南方澳未來的期待,賦予它英文名「The New Days」。經營旅店之餘,帶著對南方澳的愛意與憐惜,藉由旅店內的展覽與《about:關於地方,南方澳誌》,試著藉由不同的視角與速度,探索旅人與在地文化之間的關係。
我們是外地人,也不會假裝自己是本地人,因此便理所當然藉由『外地人的眼光』來看這裡。
工作室不定期邀請創作人到南方澳作客,讓這些攝影師、插畫家、文字工作者,以自己的目光、觀察與想像,創作出一系列圍繞當地生活、信仰、討海文化的作品。在旅店以展覽展出的同時,也同步以圖文仔細記錄著,於是,有著鹹鹹海風味道的小誌《about:關於地方:南方澳誌》便誕生了。
《about: 關於地方,南方澳誌》#01
這不是本「介紹」南方澳的刊物,也不是由我們的角度去談「南方澳是什麼地方」、「到南方澳要去哪裡」;而是以策展形式、創作人自己的方式,分享他們眼中南方澳的故事。
《about: 關於地方,南方澳誌》#05
這不是本「介紹」南方澳的刊物,也不是由我們的角度去談「南方澳是什麼地方」、「到南方澳要去哪裡」;而是以策展形式、創作人自己的方式,分享他們眼中南方澳的故事。
不同於常見的地方誌,《about》並非單純紀實,而是選擇循序漸進地傳遞外地創作人的觀點,強調著「一次只談一件小事」,帶領翻閱這本刊物的讀者認識、解讀這個小漁村。第一期至第七期邀請的皆是台灣創作人,而最新一期第八期則首次邀請來自香港的插畫家;有透過鏡頭追尋港邊支撐討海文化的小工廠的歲月之美、有線條與色塊描繪的漁業活動日常、有如情詩般的大海書寫、有對在地宗教信仰的繽紛描繪,也有日新大飯店實習生用手機與文字記錄的「與南方澳的第一次接觸」。
我們只找外地的創作人,因為當地人的眼光多多少少會帶有「鄉愁」,而我們希望《about》裡集結的眼光是與外來旅人較為貼近或有共鳴的,或至少是用另一個眼光來看南方澳。開始做了這件事之後,當地人反而開始好奇我們在做什麼,或說彼此「凝聚」起來。像這裡其實還有一本叫《南風澳》的地方誌,便是所謂真正「南方澳地方刊物」(笑),停刊 11 年,前兩年復刊。我覺得這樣很好,像是一種分工——當地人有屬於當地人自己的視角刊物《南風澳》,他們把這些刊物免費發送給當地居民看;而《about》則是屬於外地人的眼光與面向。即便我們與《南風澳》的對話從未真正發生過,但是已經透過彼此而互相刺激了,而我們最想做的,便是替南方澳這個小鎮帶來一些刺激。
《about: 關於地方,南方澳誌》#05
我們只找外地的創作人,因為當地人的眼光多多少少會帶有「鄉愁」,而我們希望《about》裡集結的眼光是與外來旅人較為貼近或有共鳴的,或至少是用另一個眼光來看南方澳。開始做了這件事之後,當地人反而開始好奇我們在做什麼,或說彼此「凝聚」起來。像這裡其實還有一本叫《南風澳》的地方誌,便是所謂真正「南方澳地方刊物」(笑),停刊 11 年,前兩年復刊。我覺得這樣很好,像是一種分工——當地人有屬於當地人自己的視角刊物《南風澳》,他們把這些刊物免費發送給當地居民看;而《about》則是屬於外地人的眼光與面向。即便我們與《南風澳》的對話從未真正發生過,但是已經透過彼此而互相刺激了,而我們最想做的,便是替南方澳這個小鎮帶來一些刺激。
概念獨特的製作,搭配每期不同的藝術家創作,讓閱讀《about 》的過程,彷彿一段切實又貼身的旅行,眼中所見都是新鮮且令人雀躍的風景。大量的留白、簡短卻深刻的訪談,正呼應著「關於地方工作室」兩位主理人對南方澳的理想描繪——用不一樣的時間、視角與速度,去看這座小漁村。
《about: 關於地方,南方澳誌》#07
而回到一開始關注南方澳的人口老化和漁業枯竭等的問題,兩位主理人坦承,「其實單靠自己,沒有能力解決它」,畢竟關乎到在地產業結構與發展興衰。「一個地方要有所改變,最主要的,還是必須靠年輕人回來。那年輕人怎麼樣才會想回來?面對這提問,我們想到的是,『若對一個地方沒有想像,那也就不會有期待。』」憑藉著「讓想像展開」的想法,他們試著以自己的方式,讓年輕人停留在南方澳的時間「緩慢而多一點」、觀看南方澳的角度「不一樣一點」。
如同海水中的一座浮標,《about》讓幾位領域各不同的創作人集結在此地,用畫筆、相機與文字,將這裡的天光、面孔、街景、海風與食物鮮味,收納進他們的記憶與作品。正是這樣的「眼光」,刺激著其他翻閱刊物的年輕人眼光,將紙上旅行的心境複製到平凡的日常;那再熟悉不過的台灣漁村面貌,卻讓人望進了港口文化的縱深。闔上小誌的封皮,迫不及待計畫起南方澳的小旅行,期待住進那個沒有電視的純白房間,以窗為框,眺望江夏路的日常,細細品味南方澳故事中,帶著鹹味的靈魂。
《about:關於地方,南方澳誌》
編輯/ Miki Lee & Yuan Lee
設計/ Yuan Lee
關於地方工作室出版
《about:關於地方,南方澳誌》
編輯/ Miki Lee & Yuan Lee
設計/ Yuan Lee
關於地方工作室出版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閱讀與藝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