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graphy/ Yu Chun Chen.
深秋時節,遙遠的蒙古高原捎來東北季風,寒冷的氣流伸出細長的指尖劃過台北,悄然無聲地將中山北路那一排楓香染上紅褐金黃。冬日的台北並無霜雪,只有風中搖曳或吹落的葉——放不下的念舊緊依枝幹,放得下的隨風飄落,一片片在街道上安放成一襲紅褐的毯。這是冬日裡中山北路的紅褐霜雪。像是依循線索那樣,沿路拾起一片片楓葉;季節時序翻頁般輪轉,手中的紅褐又逐漸走進了青綠。穿越市民大道前,轉彎拐進了小巷,一棟尋常建築的二樓,名為「櫞椛文庫」的閱讀角落,在冬日裡依然不合時宜地散發著秋日氣息。
Photography/ Yu Chun Chen.
深秋時節,遙遠的蒙古高原捎來東北季風,寒冷的氣流伸出細長的指尖劃過台北,悄然無聲地將中山北路那一排楓香染上紅褐金黃。冬日的台北並無霜雪,只有風中搖曳或吹落的葉——放不下的念舊緊依枝幹,放得下的隨風飄落,一片片在街道上安放成一襲紅褐的毯。這是冬日裡中山北路的紅褐霜雪。像是依循線索那樣,沿路拾起一片片楓葉;季節時序翻頁般輪轉,手中的紅褐又逐漸走進了青綠。穿越市民大道前,轉彎拐進了小巷,一棟尋常建築的二樓,名為「櫞椛文庫」的閱讀角落,在春日裡依然不合時宜地散發著秋日氣息。
「櫞」與「椛」,一飄散著佛手柑的香氣,一是帶著低明度褐色調的紅楓。像是人們生活在秋日午後,又生活過了秋日午後,接著遺忘了秋日午後,繼續過著自己的生活。於是在下一個現身時刻來到前,秋天迤邐著春雨夏鳴和長長的影,將自己安身於此地;在那過渡的時日,帶著物哀的唯美,不見明豔張揚,迂迴深幽地摘下「枯」的一抹華麗。「櫞」與「椛」,僅以這兩個略微生眼的日文漢字,便將這原為住宅的空間打理成一頁秋日語境。
跨過門檻前記得先脫下鞋,「像是進入茶室時跪著彎身,一個小小的規則限制,卻能讓人更投入在進入的空間與事物裡。將身上原有的、背負的束縛脫下,如同回到家時卸下身上的武裝,隱秘而親密的維度,才最能讓人真正放鬆。」文庫館長林廷璋說著。幾朵懸浮在天花板上的柔軟白雲,幾束懸掛在各角落、與書櫃極為相襯的乾燥花,幾段印寫在牆面的詩句,幾首 OTTAVA 廣播裡的古典樂曲,夾雜著街道傳來的幾聲隱晦車鳴……午後日光灑進,百葉窗的斜角將空間連同書頁上的字句裁剪折疊,那和洋混血的昭和風情,便隨浮動的光影寫進格局。
「回想起來,像是冥冥之中被安排著。」談起成立櫞椛文庫的契機,廷璋以「曲徑通幽處」笑稱這段輾轉抵達的路程。閱讀與音樂從小相伴,曾在交響樂團演奏、做過音樂老師,後來到日商與文教基金會任職;看似領域跨越的維度極大,對廷璋來說,都是在不同環境裡的自主閱讀學習。在基金會裡工作的時日,幾次機會下與偏鄉孩童接觸認識,他理解到最能改變孩子們生活的也許不是豐沛的資源或師資,而是自主閱讀學習的態度。
閱讀很親民,是每個人都可以展開學習的方式;不需要什麼特殊背景或財力,字看得懂,接下來理解的深淺與文學內涵都是可以培養的。藉由大量閱讀、在相關書籍裡蒐集資訊,就算只懂一段文字裡一兩句文意,但與其他人討論交流,也能開啟新的理解、認識與詮釋,對人生都會有幫助。
閱讀很親民,是每個人都可以展開學習的方式;不需要什麼特殊背景或財力,字看得懂,接下來理解的深淺與文學內涵都是可以培養的。藉由大量閱讀、在相關書籍裡蒐集資訊,就算只懂一段文字裡一兩句文意,但與其他人討論交流,也能開啟新的理解、認識與詮釋,對人生都會有幫助。
開設閱讀空間的想法在腦中逐漸清晰,廷璋像做田野調查般走訪國內外 60 間以上的書店、咖啡館與藝文空間,最後以日本的「圖書室」為雛形,用不賣書、但提供選書閱讀的計時制方式,結合書室與展演空間,畫出櫞椛文庫今日的輪廓。第一小時低消茶水、咖啡或酒類飲品,接著便以分計算。「閱讀的時光很珍貴。它不僅僅是閱讀的當下,包含這行為之前的尋找,以及之後的思考、討論甚至自己的書寫創作,都會累積成為生活的收穫。用計時制的方式,是希望大家能珍惜閱讀的時光。」看似入世地賦予時間與閱讀的價值一個「價錢」,卻讓人深刻感知著這兩者的珍貴;分秒流逝的縫隙裡,更珍視目光在書頁上的一次次遷徙。
從自己涉獵多年的日本文學著手,廷璋將空間以「文庫」之名定調。日文與中文翻譯的日本文學作品放滿書櫃,其中亦見許多文化、藝術、美學、建築與設計書籍。「這裡還是有我自己某種特定的偏好或類型。以文學來說,日本作家非常多,而我自己喜歡看的是戀愛小說,像島田光代、江國香織、吉本芭娜娜;畢竟關於愛情,我們永遠討論不完,那些感官上的、心理層面的描寫,更容易引起共鳴。而非文學的書籍,則是因為覺得從事或喜歡藝術、設計的人,絕大部分都是喜歡閱讀的人,因為他們必須從各式各樣事物裡獲取靈感。事實上,有不少創作人都是從文學作品或其他領域裡找到靈光,甚至將文學作為創作裡研究的一環。」
穿梭其中,廷璋儼然活生生是個移動搜尋引擎,隨手指稱書櫃上的任一位作家或作品,便能滔滔不絕分享,讓泡在日文系四年的我相形見絀。排放分類的方式也頗具巧思,依作品予人的色調、文字風格或是主題規劃安放位置,「我不太喜歡按出版社去排放。那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今天穿了一套完整的衣服,卻看不出來要去哪裡(笑)。」因此,反映社會現象與時代演進、廷璋口中笑稱「構築起池袋西口宇宙」的石田衣良,與刻劃女性情感與樣貌的江國香織,分別在書櫃不同的角落彼此遙望。
書櫃後方,光影在白牆上記錄著時間移動的軌跡;此刻這面展演日光側寫的牆,在其他特定時日裡則展演著各種活動與藝術家、創作人的作品。對於「閱讀」的認識,廷璋聚焦在廣義的定義,「聽音樂、看展覽甚至做教育,對我來說都是閱讀。我希望能圍繞著『閱讀』這個主題,結合不同領域和感官觸發——也可能因為我想像力很遼闊,所以常常有些奇怪的點子(笑)。深耕原本有閱讀習慣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在閱讀過程裡體驗探險,也讓原本對書沒有興趣的人能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於是,從「藝術推理」、讀書會,再到一個個絕妙又異想天開的主題活動,定期在文庫裡舉辦發生。
以「品嚐」為題的味覺閱讀,將書籍與品酒結合,用一本小說搭配一支與其呼應的酒;在「細細品嚐」的過程,讓讀者以各自原有的經驗與情感,和書裡的情節或詞彙去共鳴,或以滋味認識角色。以「讀劇」為題的聽覺閱讀,將參與者雙眼矇上,藉由聲音表演的老師細膩演繹,讓故事在耳邊發聲/生。以「練習」為題的觸覺閱讀,結合瑜珈與詩作,透過肢體感受詩句意境,也藉由詩句的思考延伸動作,讓讀者從書頁閱讀回自己身體。
.空間私心推薦的三本書?
一是江國香織與辻仁成合力撰寫的《冷靜與熱情之間》。紅色是江國香織寫的,藍色則是辻仁成。我尤其喜歡江國香織。她的文字裡透著強烈的感官,從場景、動作的描述,例如洗完澡身上還散發著熱氣,或是喝著紅茶、玻璃上的霧氣……將一個人的狀態、喜好細膩描寫。這些看似無謂的細節,卻呼應著書中所談的情感。這情感也並非束縛,而是日本女性的某種嚮往或側寫。她以一種優雅的筆法,引導讀者從文字裡去感受,閱讀時都會有一種感官跳出,像是一股香氣或一個色調。
.空間私心推薦的三本書?
一是江國香織與辻仁成合力撰寫的《冷靜與熱情之間》。紅色是江國香織寫的,藍色則是辻仁成。我尤其喜歡江國香織。她的文字裡透著強烈的感官,從場景、動作的描述,例如洗完澡身上還散發著熱氣,或是喝著紅茶、玻璃上的霧氣……將一個人的狀態、喜好細膩描寫。這些看似無謂的細節,卻呼應著書中所談的情感。這情感也並非束縛,而是日本女性的某種嚮往或側寫。她以一種優雅的筆法,引導讀者從文字裡去感受,閱讀時都會有一種感官跳出,像是一股香氣或一個色調。
.空間私心推薦的三本書?
一是江國香織與辻仁成合力撰寫的《冷靜與熱情之間》。紅色是江國香織寫的,藍色則是辻仁成。我尤其喜歡江國香織。她的文字裡透著強烈的感官,從場景、動作的描述,例如洗完澡身上還散發著熱氣,或是喝著紅茶、玻璃上的霧氣……將一個人的狀態、喜好細膩描寫。這些看似無謂的細節,卻呼應著書中所談的情感。這情感也並非束縛,而是日本女性的某種嚮往或側寫。她以一種優雅的筆法,引導讀者從文字裡去感受,閱讀時都會有一種感官跳出,像是一股香氣或一個色調。
再來是《資生堂的文化裝置》。書名看來是介紹資生堂品牌歷史,但它卻把二戰之前的文化脈絡——如,當時的文學與藝術發展——以及品牌故事,架起那時的社會樣貌。其中談到日本商品設計的演變,也介紹許多跨界合作的典範,像是從芭蕾舞汲取靈感,或是邀請詩人與年輕設計師共同發想,將包裝設計與閱讀結合。它也記錄時代接續裡值得思考的轉變:從前日本女性對長直髮的執著,如何變成接受短髮;或因戰爭氛圍而導致歐美服裝界使用的黑色,如何進入原本對這顏色排斥的日本。不只講述一個品牌的發展,也不只討論每個時代裡服裝的潮流蛻變,而是當時各領域的發生,如何形塑、影響著日本與一個個時代的美學。
再來是《資生堂的文化裝置》。書名看來是介紹資生堂品牌歷史,但它卻把二戰之前的文化脈絡——如,當時的文學與藝術發展——以及品牌故事,架起那時的社會樣貌。其中談到日本商品設計的演變,也介紹許多跨界合作的典範,像是從芭蕾舞汲取靈感,或是邀請詩人與年輕設計師共同發想,將包裝設計與閱讀結合。它也記錄時代接續裡值得思考的轉變:從前日本女性對長直髮的執著,如何變成接受短髮;或因戰爭氛圍而導致歐美服裝界使用的黑色,如何進入原本對這顏色排斥的日本。不只講述一個品牌的發展,也不只討論每個時代裡服裝的潮流蛻變,而是當時各領域的發生,如何形塑、影響著日本與一個個時代的美學。
再來是《資生堂的文化裝置》。書名看來是介紹資生堂品牌歷史,但它卻把二戰之前的文化脈絡——如,當時的文學與藝術發展——以及品牌故事,架起那時的社會樣貌。其中談到日本商品設計的演變,也介紹許多跨界合作的典範,像是從芭蕾舞汲取靈感,或是邀請詩人與年輕設計師共同發想,將包裝設計與閱讀結合。它也記錄時代接續裡值得思考的轉變:從前日本女性對長直髮的執著,如何變成接受短髮;或因戰爭氛圍而導致歐美服裝界使用的黑色,如何進入原本對這顏色排斥的日本。不只講述一個品牌的發展,也不只討論每個時代裡服裝的潮流蛻變,而是當時各領域的發生,如何形塑、影響著日本與一個個時代的美學。
三是石田衣良的作品。雖然我喜歡看的是戀愛小說,但看他一路從 BB Call 到手機時代寫下來,不僅予人感受非常當代,簡直就像在看一個時代的演進。從幫派、械鬥到不同族群的隔閡,從霸凌、經濟結構再到當代社會的氣氛,寫實得如同一部城市觀察研究報告,卻一點都不無聊。石田衣良本身是做廣告出身,所以文字段落、篇幅都有設計過,也都是有存在必要的;讀者能從中感受到衝突與懸念,一幕幕,就像電影一樣。他的一系列書,我都稱之為「池袋西口宇宙」(笑)。
三是石田衣涼的作品。雖然我喜歡看的是戀愛小說,但看他一路從 BB Call 到手機時代寫下來,不僅予人感受非常當代,簡直就像在看一個時代的演進。從幫派、械鬥到不同族群的隔閡,從霸凌、經濟結構再到當代社會的氣氛,寫實得如同一部城市觀察研究報告,卻一點都不無聊。石田衣涼本身是做廣告出身,所以文字段落、篇幅都有設計過,也都是有存在必要的;讀者能從中感受到衝突與懸念,一幕幕,就像電影一樣。他的一系列書,我都稱之為「池袋西口宇宙」(笑)。
三是石田衣良的作品。雖然我喜歡看的是戀愛小說,但看他一路從 BB Call 到手機時代寫下來,不僅予人感受非常當代,簡直就像在看一個時代的演進。從幫派、械鬥到不同族群的隔閡,從霸凌、經濟結構再到當代社會的氣氛,寫實得如同一部城市觀察研究報告,卻一點都不無聊。石田衣良本身是做廣告出身,所以文字段落、篇幅都有設計過,也都是有存在必要的;讀者能從中感受到衝突與懸念,一幕幕,就像電影一樣。他的一系列書,我都稱之為「池袋西口宇宙」(笑)。
陽光裁剪著書櫃與窗櫺的影,也裁剪著閱讀時光,車流聲細瑣地滑過耳畔,伸個懶腰,往窗外彎身看看樓下的誰也為一樓門口黑板上寫下的詩句駐足好奇。桌面未闔上的桐野夏生,停滯的頁面裡故事正隨陰影急轉走向;暮色前,一絲恬靜的明亮劃過空間,描繪著吉本芭娜娜《廚房》裡那對逝去的悼念邊界。
以秋日裡的紅楓伊始,名為櫞椛的文庫尺寸,正適合夾入一片楓葉作為逗號,靜待下一個閱讀的時刻,或念想秋日的敘事發生。這四季皆染上一缸秋意的空間,不見寂寥,俯拾即是閱讀的豐饒。
櫞椛文庫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一段 56 巷 2 之 1 號 2 樓
Opening Hours: Mon & Fri/ 10:00 am-08:00 pm
Sat-Sun/ 02:00 pm-06:00 pm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城市與閱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