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戰火重生的米蘭畫廊咖啡館:CAFFÈ FERNANDA

漫步在米蘭的布雷拉街(Via Brera),坐落其中的同名畫廊——布雷拉畫廊(Pinacoteca di Brera),以一座座米白色雕像、畫作,刻畫著這棟建築於歷史中重生而又復興的痕跡。這座收藏許多義大利重要繪畫作品的畫廊裡,大廳入口旁,一間名為 Caffè Fernanda 的咖啡館,陽光穿越拱頂與長廊,畫出圓弧的日曬光影,門內濃郁的咖啡香氣正滿盈。

布拉雷畫廊藏身在同名的布雷拉宮殿(Palazzo Brera)內,原為一所基督教會學院,由 17 世紀巴洛克建築師 Francesco Maria Richin 建造;而後逐漸擴張,經歷幾次中斷再延續,最後演變為米蘭文化和科學的主要研究機構,包含著佛羅倫斯美術學院、國家圖書館、藝術學校、天文台與植物園。18 世紀,在新古典主義建築師 Giuseppe Piermarini 的主導下,布拉雷畫廊成立,並在拿破崙時代晚期奠定如今樣貌,自 19 世紀末自學院裡獨立而出。1943 年,因二次世界大戰部分建築受到破壞,在當時任館長的 Fernanda Wittgens 與米蘭建築師 Piero Portaluppi 主導下,於 1950 年重建,才重新開起畫廊大門。

感念著 Fernanda Wittgens 在戰後復興畫廊,Caffè Fernanda 便以其命名,紀念她在二戰後致力修復這座受戰火毀壞的藝術寶殿。空間內的設計延續呼應著新古典主義的建築,是現任館長 James Bradburne 在畫廊裡執行為期三年、共計 38 個空間的新規劃之一。將 Caffè Fernanda 結合戰後二十世紀美學與當代藝術策展,邀請建築團隊 rgastudio 以破格而優雅的方式打造咖啡館樣貌,讓前來觀賞這座古老遺址與藝術瑰寶的遊客們,能在此地以一杯咖啡的時光回味。

內部空間牆面以午夜藍填滿,午夜藍——一種展現出沈澱與釐清思緒的色度。其中最為醒目的,便是那由彼得羅.達米尼(Pietro Damini)於 17 世纪創作的繪畫作品《St. Bernard Converting the Duke of Aquitania》,掛在以黃銅和胡桃木打造的吧台上方;而吧台左右兩側以褐紅色大理石設計的側門框,平衡了吧台與酒櫃在水平線上的視覺效果。空間另一側,丹麥雕塑家 Bertel Thorvaldsen 的四尺作品《The three Graces and Cupid》,與畫家 Attilio Rossi 筆下的 Fernanda Wittgens 肖像遙望;精心規劃的空間細節一如畫廊裡的展廳,透著一股和諧端莊的氛圍。

結合著現代風格的傢俱,以胡桃木製成的方形與圓形桌子,秩序性排列並置;紋路極富層次的石面地板,也在如水面般挑高的空間裡擔任起穩固腳下視覺的角色。其中最吸引人的則是咖啡廳的完美視野。無論是坐在顯眼卻又搭得和諧的粉紅色扶手椅,或是線條簡單卻俐落的原木椅上,都能舒服啜飲著杯中醇黑,以致敬的心態欣賞畫作與雕塑作品。

從畫廊的展區走進 Caffè Fernanda,彷彿整座咖啡館是畫廊延伸的展覽空間。或者,在咖啡館門外的迴廊區,隨性找個位子坐下,享受午後慵懶日曬,點上一杯義式濃縮或來杯經典調酒,靜靜地觀看思考或與友人漫談,動靜之間,融進遍地是歷史也是藝術的義大利。

Caffè Fernanda
Via Brera, 28 Milano
Opening Hours: Tue-Sun/ 08:30 am-07:00 pm
T: 02 72263264

Text/ Sia.
All Images via rgastudio.
【此篇為 Polysh x Urban Savour 合作文章】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藝文與書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