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考古學家而言,陶器能推論出文化與時代的變遷,紋路巧妙透露當時的日常樣貌或社區關係,而器皿上的刻花、符號,更帶領人們辨別一個時代或地區文化的世界觀與宇宙論。練土、塑形、素燒、上釉、釉燒,從手掌首次觸摸土胚,直到最後胚體經過高燒、釉料和胚體結合,便形成耐用堅硬的質地,長久地被使用或保存在生活一隅。
場景來到葡萄牙中部的科英布拉(Coimbra),往前翻溯歷史,回到 12 世紀至 13 世紀,此地為葡萄牙建國時的首都;走訪這座起伏錯落的古城,除了一探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葡萄牙最古老的大學 Uninersidade de Coimbra(科英布拉大學),街道上這座外觀形狀如一不規則的幾何建築塊體——「Old Ceramic Society of Coimbra」,科英布拉古陶瓷協會,亦是不可錯過的角落。以傳統沙漿手工砌成的光滑牆面漆上潔淨的白,古陶瓷協會建築延續著古城較外地人少知的陶藝文化。
20 世紀中期之前,此區是城市內一處古老的沖積平原,因著地質和水分的特點,土壤成為製陶黏土的最佳原料;自 17、18 世紀初開始,逐漸群聚著一座座陶藝製作工坊,成為城市裡的陶藝聚落。而古陶瓷協會的建築,從前正是科英布拉大學當時的陶藝製作工坊單位;時至今日,因著它在文化與考古學上的特殊意義,也與大學一同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
這棟建築是這裡僅存的陶藝文化特色,因此將其修復、保存並重新梳理其背景脈絡是勢在必行。
這棟建築是這裡僅存的陶藝文化特色,因此將其修復、保存並重新梳理其背景脈絡是勢在必行。
考量該工坊具有與博物館並駕齊驅的文化傳承重要性,古陶瓷協會交付當地建築設計工作室 Luisa Bebiano Arquitectos 和 Atelier do Corvo,自 2008 年開始構思規劃,並在去年完成整修。保留建築本身的獨特風格,設計團隊結合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將工坊進行翻修、重建,如今迎來參訪者的腳步與陶藝作品。
「強調時間裡的延續」,設計團隊盡可能以原有的基調,讓室內依然可見重前陶藝工作的痕跡。保留建築原有結構,拆解百年來隨時間累積而層疊改建的元素,工作空間以深沈的木橫樑區分為上下兩層,一樓設置了烤窯與胚體捏塑成型的區域,二樓則為上色、上釉與展示儲存的區域,讓來訪民眾能這裡完成獨屬自己的作品。柔和色調的石灰牆包覆空間,以木材搭建的棚架、工作桌與器具上,放置尚未釉燒的作品,並藉此呼應天花板上古老的木樑,小型的鐵製窯爐則靜候在旁。
大大小小的窗面引進自然日光,照亮器具與機具,半成品或釉燒完的陶器安放在木架上,等待最後裝飾妝點;光影間,仿若窺見從前空間裡穿梭忙碌的陶藝工匠身影。設計團隊亦在空間裡鑿出小開口,空氣穿梭其與走道,在不需任何機械運作的通風條件下,讓這座外觀畸零不規則的工坊,在夏季裡依然涼爽。建築後方則保存了古老的大型舊窯,巨大的煙囪亦成為通風管道;當冬季來臨,將柴火添進爐窯,關起通風口,室內空間便溫暖乾爽。
一樓工作室一旁,黑框描繪的透明玻璃門面畫出一邊界,這是與門面相連的餐廳。平滑的石灰牆面開啟大小不一的窗口,內嵌於牆面的迷你平台,成為觀望街道風景的角落;木製桌椅配上奶油色靠枕,兩座燃木爐點起,溫馨的氛圍描繪著視覺與味覺的相融。餐廳旁的底層,樑柱與樓梯連接至斜角屋頂,順延而上可見老舊窯的垂直結構,挑高整體格局。
製作手作的陶器需要花上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入窯後經過宛如浴火鳳凰的試煉,方能成為長存的器物。一點一點,透過自己雙手與精神投注的心力,賦予器具的存在昇華於物件本質之上,讓漫長的創作過程忘我而迷人。到訪葡萄牙的古城科英布拉,不妨一探這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又擁有「低耗能」特色的建築,動動自己的雙手,真正感受、貼近、觸摸這裡的土地,藉由腦海中的創意與手感,看看這片土地孕育、形塑的器物會是什麼模樣。
Old Ceramic Society of Coimbra
Quintal do Prior, 2 e 4, 3000-339, Portugal
Opening Hours: Mon-Sat/ 12:30 pm-03:00 pm, 07:30 pm-10:30 pm
T: +351-239-820-080
Photography/ Inês D’Orey, Do Mal o Menos (Eduardo Nascimento).
All Images Courtesy of Luisa Bebiano Arquitectos.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建築與文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