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graphy/ Ossip van Duivenbode.
Images Courtesy of BETA.
從前華人文化裡「上有老,下有小」的共居型態,有些時候是現實經濟問題的託辭,共居一個屋簷下,延伸出「甜蜜負擔」的生活體悟——甜蜜甜在家人相聚的珍貴時刻,若以如今普遍的小家庭為單位來看,共居無疑能替生活增添熱鬧氛圍;住在一起家人之間的連結緊密,各自的生活習慣需互相包容,卻也能創造不同於小家庭的笑語歡聲。三代共居在現代社會裡並非普遍現象,但也絕非新例——這可能是父母輩的潛心希望,子女輩的掙扎兩難,當然也有可能立場相反原由各異,無法一概而論,總之共居已不是新鮮事。但近年在歐洲由於社會和人口結構的變遷,這似乎是越來越受歡迎的家庭組成模式。
荷蘭建築事務所 BETA 在阿姆斯特丹便替一對年輕夫婦與其父母,建造了一棟五層樓的三代住宅;以能順應時間推移而調整各小組家庭生活空間為目標,讓這棟住宅並非傳統式的共居型態,反更像一座每層樓住戶皆不同的「迷你公寓」。從建築外觀看去,南北兩面形成有趣對比:北面面向繁忙街道,除一樓門戶,各樓層以三戶窗為開口,漆上灰黑色的石牆減少熱量流失,也阻隔聲音嘲雜的干擾。南面則宛若另一棟建築,幾乎可說是完全開放式,每層樓皆設有陽台;從陽台往內步入室內,大片玻璃窗面迎來南方日光,讓居住其中的家庭能隨時與戶外相融,熱情擁抱一樓庭院綠意。
尋常替有長者的家庭所設計的住宅,多半將「減少垂直的動線設計」作為必要考量,BETA 反將它放在建築體的核心,一樓以黃色矩形作為夾面的中央樓梯逐漸往上,預想年長者隨年歲增加的不變行動可能,也增設了一座方便其移動的室內電梯。樓梯貫穿佇立建築體中央,同時劃分著建築南北面相對的開放與閉鎖式空間,每層樓從陽台空間逐漸往內,其中個房間的格局也逐漸隱蔽。除此之外,設計團隊亦運用寬廣的室內格局,保留所謂的「多餘空間」;強化垂直、開放空間的自由性,讓家庭成員可視情況靈活調整各樓層的用途設置。
一樓是能容納多人的用餐與辦公空間,緊鄰庭院的設計,跨越玻璃門便能享受日光與草地。二樓、三樓各作為孩子與年輕夫婦的房間,最頂層則由逐漸年長的父母居住,不僅享有俯瞰全景的遼闊視野,亦設有獨立的起居小客廳;四樓也規劃成一睡房,這目前看來「多餘」的空間,可視為兩個家庭的隔間,既連結彼此也緩衝彼此,讓各自保有獨立而不互干擾的功能。樓梯垂直面以搶眼的黃突顯活潑熱鬧的氛圍,傢俱擺設則多同裸露的混凝土以舒服的灰白呈現,而作為能簡便移動、改變的隔間木材元素,則注入了溫暖的氛圍。
一面緊閉、一面開放,宛如兩個極端的設計,卻落實在同一棟建築體。像是理解城市人那既追求隱私、又渴望沐浴在陽光下的矛盾心情,BETA 藉由巧妙的格局規劃,讓這三代同堂的家庭,能在生活裡各自獨立卻又彼此緊密連結。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建築與設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