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玉」,在老屋寫入一幅澄澈格局:韓國咖啡小茶館 Suwŏlok

認得某片風景與真實置身其中是兩種命運,其間距離或許是場空中航行、一股永遠只能想像的懷念,或把一本書從封面一頁頁讀至封底出現所需的秒數。這時代習於極速汰舊,卻總代謝得不甚俐落,旅行至陌生國度時,尤其容易涉足那兩種命運的間隙——有時以現在式眼光,品味著看似來自未來的光景;有時信步轉了彎,又步入凝結的完好回憶。

在語言、歷史背景皆與台灣有諸多相似之處的韓國,仍存在許多街景似曾相識、或令人難辨時空的地方;好比位於忠清南道扶餘郡的咖啡茶館/素麴酒吧「Suwŏlok 수월옥」。該如何形容走進 Suwŏlok 的感覺才好?那宛如在字裡行間失足踩空,從當下落入鉛字排印出的過去式情節,整座空間彷彿永遠未完成的時態,任旅人陷入邊境朦朧的夢幻時光。

扶餘郡南方曾是古國百濟,如今則是座時間流速徐緩、坐擁自然景觀與歷史遺跡的小鎮。在地居民近年來發起「自溫路企劃」,在被現代化需求覆蓋了本來面貌的土地上,傾注情感召喚出扶餘的傳統文化。浪漫的企劃名源自立於白馬江邊一顆高達 24 公尺的石頭(註),相傳百濟時代的義慈王越過江水坐於其上,朝寺院所在的方向遙遙合掌,大石便自然變得溫熱,「自溫臺」之名就此誕生。

「曾受暖意包覆的時刻」,乍看摸不著頭緒的文字雕在 Suwŏlok 店名下方,相較於招呼客人的話語,似乎更接近一句等著人們心有靈犀領悟的預言。將韓文名「수월옥」拆開來看,「수월」有輕鬆容易之意,三字也分別意味著「水」、「月」、「玉」,勾勒出一室的清爽澄澈格局。建築原為兩座歷經 60 載歲月的毗鄰空間,分別建於 1955 與 1962 年;白鐵包覆大半的左方建築是咖啡茶館,右方的低矮小木屋則是未來的酒吧。設計團隊 Starsis 和傳統工藝團隊「世間」(segan)攜手,讓渺無人煙的滿室塵埃在巧手觸碰、發掘下綻放光芒。

前身為小料亭,如今以 Suwŏlok 之名,自 2018 年起蛻變為自溫路上的一道醒目風景。咖啡茶館和小酒吧留有舊時餐館的形狀與格局,氛圍卻徹底煥然一新。面積不大的空間原先配置了 9 道門,有的通往後院,有的或因無用而封填、或改設計為窗戶;設計團隊於是以觀星般的興致,從門與門間勾勒出人們往返的痕跡,原封不動地規劃成如今的室內動線。淺淺下鑿的暖炕鋪上軟墊矮桌,瞬間化為席地而坐的茶座區;後院那棵古老的銀杏樹依然佇立,數十年前的日常生活沈澱在以玻璃板封口的古井深處,往昔在此的意義不是累贅,而是引人玩味的風華。

踏入 Suwŏlok,月球般的紙燈下散佈形色殊異的桌椅,比起傢俱更像一件件靜待欣賞的藝術品。想在這裡喝杯咖啡或茶都沒問題,但點餐自然也是件饒富美感的行為。木櫃中放滿陶藝家親手燒製的杯碗,每只都是承載緣分的容器,由客人決定今天要來杯白瓷盛裝的抹茶拿鐵,或以硃砂點綴的美麗小碗享用熱茶,為每次造訪留下獨一無二的印象。

沒有韓國咖啡館當紅的歐式裝潢,Suwŏlok 窄小的座位更與數位遊牧習性相悖,卻奇異地讓人僅僅望著窗前綠意和街道上一輛輛駛過的公車,便不知不覺度過一整個愜意午後——而這正是 Starsis 設計此處的理念:「打造一座富含魅力的空間,讓身心找回從容餘裕,可以感受到花朵盡情綻放。」

수월옥 Suwŏlok
韓國忠清南道扶餘郡窺岩面水北路 37 號
Opening Hours: Mon-Sun/ 10:30 am-07:30 pm
T: +041-837-8203

*註:典出《韓國地名由來集》
Photography/ Hong Seokgyu.
All Images Courtesy of Starsis.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城市與生活風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