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廢物」才是正經事?《DIS-or-DER 物間移記》攝影集如是說

《LAYERS。圖層》

Text/ 高瑋臨.

你是否曾因為被罵「廢物」而感到受傷?甚至質疑或否定自己的存在?

提到「廢物」,腦海裡浮現出皺巴巴的包裝紙、洩了氣的瑜伽球、用紙黏土做出來的小玩具。各式各樣的大垃圾、小廢物,在家裡佔據著空間而毫無用處。爸媽總是叨念著:「不如趕快丟一丟。」倘若這些東西的存在真沒有價值、只是生命裡的配角,那被用「廢物」形容的自己,是否也會走向被世界丟棄的命運?

物件從來不只是物件,在資本主義的世界裡,如同人的社會結構,物件也存在著階級。從馬克思(Marx)的經濟決定論角度切入,一個人的食衣住行等面向,都由經濟因素而決定。富裕家庭的小孩因資源豐厚,什麼都能學什麼都比較會,衣服能選擇名牌,假日上高檔餐廳;相反的,沒錢的話就買不起高檔服裝或食材。事實上,我們身上的物件恰恰反映著我們所處的階層。

《基本形:世界的組成》

《基本形:世界的組成》

但階層也並非這麼單純,有錢並不等同於上流社會。布赫迪厄(Bourdieu)認為,階層不只與經濟資本有關,還牽涉了文化資本(知識)、象徵資本(聲望)等各種不同資本,而其中真正宰制階層的是「品味」;在刻板印象裡,進口零食比本土零食更高級,看歌劇比看八點檔更菁英。

《上 下 結構》

《上 下 結構》

這些品味需要花時間大量投入,也並非每個人都能取得的資源,由文化資本宰制的階層事實上更難翻轉。穿金戴銀的暴發戶即便擁有經濟資本,卻不見得能順利服從適應上層階級的遊戲規則:諸如遵循西餐的用餐禮儀、學會欣賞美術館裡的畫作——這便是藝術拍賣市場總能操作天價般買賣的原因,花大錢買的終歸是品味。藉由一個人所吃、所用、所說,我們輕易評判著對方的階層,在階層分化與品味評判之間,有種不言而喻的關係。

然而跳脫資本主義的框架,我們必須意識到外顯物質並非全部,就像充滿偏見的人不會因為擦上 CHANEL 香水而變得高貴,心懷善意的人也不會因為看灑狗血八點檔而變得鄙俗;名牌化妝品不一定比 39 元商店賣的眼影漂亮、義大利麵不一定比埔里水粉好吃。

《便利化妝台》

《HABISCO兒童取向新廣告》
《遺跡倒塌聖鬥士避難之日》
《便利化妝台》
《HABISCO兒童取向新廣告》

而當物件不再只是階層象徵符號,所謂的(廢)物件的存在,就都是必然。根據布希亞(Baudrillard)的「命定策略」(Fatal Strategies),當我們說一件物品、一個人或一件事「有用」的時候,事實上是指其符合資本主義社會裡的價值、能為資本主義所用;像是有效率的生產機器,能成為勞動力的人,還可以使用的物品。資本主義正是不斷在消耗這些有用的東西,慢慢致使它們變得無用;直至機器壞掉、人過勞,彷彿整個地球上以資本主義的價值,審視每樣物件與生命。在這資本主義與敗物主義統治的世界中,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真的好嗎?我們又該如何是好?而布希亞認為,對抗的方式就是「不能有用」,沒用的東西才不會受資本主義所用、掉進資本主義的陷阱之中,如此一來,我們才能過上真正想要的生活。

《條通》

《小販宇治習俗》
《生鮮解析複製器》
《條通》
《小販宇治習俗》
《生鮮解析複製器》

生活裡的廢物們,它們不需要有用,也能單純被視為美的事物而被欣賞、存在。即便不是直接對社會某種「有用」的人,也能夠共生共存、活得精彩。畢竟人真正的價值不在於能否消費或增產報國,物存在的價值也並非為了哄抬一個人的資本階級。

《用水果召喚出??的儀式》

世界上各種物件各自擁有不同屬性。常見與不常見的,完整與殘缺的,日常或非日常的,現成或再製的……不同的外貌、功能、材質、特性,讓每個物件都獨一無二,我們不要求水晶球像蘋果一樣可以食用,也不期待錄音帶像串流音樂一樣即時便利。它們在不同場景裡有其位置,並且各自都是必要而無法取代。

《泡麵 亂 葬 岡》

《泡麵 亂 葬 岡》

這就像是傅科(Foucault)提出的「踰越」(Transgression)概念,也就是跨越界線、思考不必然如此的可能性的意思。我們不期待物件具有某種特定屬性,如同我們不期待每個人會走向同樣的道路。

「我需要接受社會的這套價值觀嗎?」當我們開始提出這疑問,便會為生活打開更多空間;正因人人擁有不同的答案,促使我們朝著多元社會的方向走去。最終人們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中努力突破、發現更多可能性,應正著沒有一個領域是多餘,我們都會走到最適切的位置上,因而真正為社會帶來更多樂趣與改變。

《生日時才出現的餅乾樂園》

《用水果召喚出??的儀式》
《生日時才出現的餅乾樂園》

關於物件與廢物,還有許多可以延伸思考,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翻翻這本由廢物構成的攝影集《DIS-or-DER 物間移記》,作者集結倉庫不要的 927 種廢物,組合成 106 個場景、120 頁以上的物件裝置創作,22 篇由物件出發、妙趣橫生的散文隨筆;在物質存在之上,在想像力統治的世界裡,發現更多奇妙的人生哲理。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書籍與藝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