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雛鳥,我們一點一點成長、學會飛翔後,在生活裡尋覓著另一伴,而後一起築構一座新巢,成為自己的家。冀望著在這塊方圓之地,與對方傾心依戀,分享日常的愉悅或疲憊,卸除一天累積下來的勞心。用彼此的氣味與思緒,打造最令自己熟悉、安心的空間,描繪獨屬自己的「家」的模樣。
然而,在大城市裡擁擠的生活,每人能分享的空間逐漸縮小;尤其如東京這樣人稠的大城市,蝸居般的住宅與公寓幾乎成為了一股新興現象,便捷的生活機能、寬廣舒適的起居生活成了奢侈,更遑論在其中依循喜好與風格構築自己的小宇宙。小小坪數的空間,該如何讓它不只是城市裡睡覺、吃食的一隅,而能真正成為好好生活的家屋?建築師保坂猛(Takeshi Hosaka)用自己打造的自宅居所,做了邁向生活新篇章的嘗試。
10 年前保坂猛在橫濱建了第一座自宅,作為他與妻子保坂恵的住所;因為是花費心力、描繪兩人對生活美好想像的「愛巢」,他俏皮地將這處居所命名為「LOVE HOUSE」。自 2015 年開始他在早稻田大學藝術和建築學院任教,住所與工作地點之間的距離過長,每日通勤皆是一番舟車勞頓;於是他在東京買了一塊小地,著手開始設計一棟不到 19 平方公尺面積的住宅。狹小的面積除了受限於土地使用的考量,更源自妻子當時閱讀著一本關於江戶時代歷史的書,書中描寫著當時擁有四人的小家庭,多半住在傳統建築「長屋」(Nagaya)裡,平均尺寸僅在 9.6 平方公尺的空間。兩人觀察日本現今建築與社會的關係,從建築大師柯比意(Le corbusier)的「Cabanon」再到日本作家鴨長明(Kamo no Chomei)的「草庵」,理解到讓個人的最小空間加強、發揮最大化,已成為一座大城市不可避免的趨勢。於是愛巢 2.0 版本的「LOVE2 HOUSE」——兩人的第二座自宅,便以僅有 18.84 平方公尺裡的尺寸誕生。
LOVE2 HOUSE 使用台灣常見的鋼筋混凝土,不僅作為房子外觀的大架構,也能應用為房子的內部小傢俱;除了書櫃,建築師用七個水凝短牆劃分屋內三個區域:餐廳、廚房與臥室,直至最底的戶外浴缸,則與戶外露台的植物共同滋長。一片木製玻璃門窗朝面向街道,解放了空間內外,能輕鬆地與鄰居互相談話,建立出與社區的親近感,拉近彼此的距離。
狹長的格局在冬日裡容易陰暗無光,保坂猛則將這無法改變的條件轉換思考,「一開始我很失望,但後來我把它轉想為北歐國家的生活環境。」他將建築以兩片略彎、高低不同的屋面包覆頂部,兩殼相遇卻不互相接觸,玻璃置於開口引入日光,並在中間放入一隔板。隨著日照角度變換,橫切、縱切,在屋內的水泥牆面形成一道道迷人光影。夏日如同身處熱帶花園,陽光燦燦;冬日屋內日光依然柔和灑落帶出溫煦明亮的生活質地。
古時羅馬人將閱讀、沐浴、戲劇、音樂與美食,作為一處住宅裡理想生活的五個關鍵。如今居住在稠密城市裡,看似難求的這五個關鍵,保坂猛將現實苛刻的條件換個角度思考,在這 18.84 平方公尺的小房子裡豐富著生活,而原先在橫濱的 LOVE HOUSE 則改為工作室或週末度假小屋。像是將小說裡一幀豐沛的生活風景搬進現實,描繪著建築師與妻子的理想日常,藉由屋頂玻璃窗的人光與月光,沐浴在城市天幕下迷人一隅,映照著小空間的無限可能與永恆性。
Photography/ Koji Fujii Nacasa & Partners Inc.
All Images & Video Courtesy of TAKESHI HOSAKA Architects.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設計與生活風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