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赤道為名的厄瓜多,國境內有三座海拔 5000 公尺以上的高山,終年積雪。山脈以東,熱帶雨林氣候濕熱,生態詭譎,鮮有人居,唯厄瓜多原住民居於此地;達爾文群島則奇妙生態猶在,是加拉巴哥象龜、加拉巴哥陸鬣蜥及加拉巴哥企鵝的棲地;南安地斯山脈以西的太平洋沿海地區則盛產香蕉及漁貨,厄國第一大城暨最大商港惠夜基市(Guayaquil)、世界最大香蕉與海蝦出口港馬恰拉(Machala)皆位在此地,商旅往來繁盛。
厄瓜多卡哈斯國家公園(Parque Nacional El Cajas)。Photography/ Delphine Ménard. CC BY-SA 2.0 FR. Image Source: Wikimedia Commons.
而在縱貫厄瓜多的南安地斯山脈上的首都基多市(Quito),位於海拔 2852 公尺處,是世界僅次於庫斯科的第二高首都,也是昔日印加帝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所在,最後一任國王的宮殿亦興建城內。高山之城空氣稀薄,在縱貫厄瓜多的南安地斯山脈上俯瞰大地。印加古國的千年謎團靜謐落座,西班牙的印記在這赤道之國內與印加文化共存,南美特色的西班牙殖民風格建築遍佈。
厄瓜多。Photography/ Ulises Casarez. Image Source: Pixabay.
牧者與工匠的閑靜揮灑在絢麗山景,馬鈴薯、玉米、小麥纍纍,乳香流淌、花繁錦簇,金礦在山脈南部閃閃發光。古今的喧囂、山脈以東列強對石油的爭奪,在這片土地始有人居後的三千年五百年裡,揚揚騰騰不止。厄瓜多在地建築設計工作室 AL BORDE,以近乎固執的方式弭平不斷的嘈雜,還居住者憩歇的靜好當下;在北部因巴布拉省首府伊瓦拉(Ibarra)一間建於 18 世紀末期的 L 型西班牙殖民建築內,打造了別有趣味的居所——「飛翔的床」(House of the Flying Beds)。
AL BORDE 的設計總展現著對環境的尊重,在 House of the Flying Beds 裡亦延續一貫作風,留下尚可修復的土坯磚牆與整體結構,以水泥撫平地板,並使用永續材料,運用回收舊輪胎處理成板狀,替代毀壞的屋瓦,回收玻璃同樣應用在屋頂上,賦予屋內明亮的採光。室內 80 平方公尺的挑高空間,毫無隔間的客廳、廚房、餐廳連結為單層廣大的開放空間與共享衛浴,實現屋主好客迎賓的需求,親切為主人的友人、鄰居展開雙臂。
室內格局幾乎可說都是家裡的「公共空間」,因為屋內總有許多來訪的好友。應屋主的需求,「隱私空間」被縮減到每個家庭成員睡床的大小。
室內格局幾乎可說都是家裡的「公共空間」,因為屋內總有許多來訪的好友。應屋主的需求,「隱私空間」被縮減到每個家庭成員睡床的大小。
而整間住宅裡最超乎尋常的,便屬睡房的設計了——說是睡房,但其實只剩床的空間。設計團隊藉著重建天花板的機會,在天花板打造夾層,三個「睡床」便這麼懸浮於空,「床」內亦可各自存放衣物;夾層添增的橫樑上,每 1.55 公尺即架設一桁架,飛翔的睡夢小築便乘載其中。
猶如空無一物的室內,木梯下擺設一張雙人沙發、咖啡小圓桌;一張餐桌、幾把木椅,這便是能讓屋主、家人與好友親密分享的享饗天地。殖民風格的建築常有外廊的設計,同時也作為建築的主要出入口;設於廊上木樑天窗,是屋主午後悠閒坐臥、品茶談天或曬曬太陽的角落。踏出廊外,L 型格局包覆延伸一小庭院,眺望山景,是整個建築最舒適的休憩點之一。
18 世紀的南美西班牙殖民風格,較其他地區的殖民風格簡單而樸素,與 AL BORDE 在此作品中展現的極簡主義相輔相成。重新粉刷成白色的土坯磚牆、中性的灰色水泥地面與木樑賦予空間沈靜的現代禪意,與遙遙歷史長流相凝望。面向街道的牆面漆成紅色,像是以往西班牙的經典紅屋瓦凝聚而成。此地的多元血統展現曾經的歷史,建築亦體現文化的包容;在曾經傾頹的西班牙殖民建築內,屋主一家睡在印加恰卡納(Chakana)與西班牙天主教信仰融合的大地上。大海、高山、雨林,飛翔的床飛在印加古道所在之國厄瓜多。
Photography/ JAG Studio unless stated otherwise.
All Images via AL BORDE.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建築與設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