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水平空間不再能回應居住所需,建築師如何透過垂直的魔術設計我們的居家空間?大阪高槻市郊區一處的住宅,依著斜坡生長,當地地勢不均,且政府規定該座宅邸的占地不得超過 114 平方公尺的一半;如何在這方小天地中築起適合居住、並兼顧美學與機能的現代住宅,遂成為建築師的挑戰之一。承接過往作品中「於極簡中挑戰空間感的哲學」,島田陽建築事務所(Tato Architects)創辦人島田陽(Yo Shimada) 突發奇想,透過「洞穴」與「錯層」的概念,在這座木造矮房注入垂直的層次,為日本家庭開闢了近 100 平方公尺的居住空間。


即使是在小坪數的住宅中,我仍期盼能創造一種家人間擁抱親密、同時也能保有隱私的空間。
踏入建築內部,猶如邁入一幢由木質階梯與白牆構築的垂直迷宮,視線隨腳步所及,就像電影中的連續鏡頭一般,地板呈動態螺旋狀緩慢上升,直達天際。有別於普通民家住宅嚴謹地使用實牆與地板來劃分空間,高槻之家的外牆與內部隔牆皆整齊的呈 45 度角,樓與樓之間沒有階梯,而是改以可移動的木製小梯、層板,讓有時呈三角形、有時又呈四方型的各個「樓層」相連,打造彈性十足、簡約又「有機」的活動區域。這樣的設計不僅巧妙揉合奧地利建築家 Adolf Loos 的「Raumplan」空間規畫概念,同時藉由迴旋行階梯串連公共與私人空間,在錯層的模糊地帶中帶入「人」的社交與獨處的需求。



即使是在小坪數的住宅中,我仍期盼能創造一種家人間擁抱親密、同時也能保有隱私的空間。




高槻之家中並沒有所謂的門與隔間,不同樓層之間的空間是開放的,營造出一種懸浮的效果。地板不再僅僅是地板,也可以是桌子和置物架。在這棟樓梯近乎隱形的作品中,包含3間臥室、1 間錯層的半開放式浴室,以及屋頂的天臺。空間主要由白牆,混凝土的灰階地板與淺色木階梯、家具所構成,透過「錯層」的藝術,居住者的視線只能同時望見眼前的兩個空間,這種設計在視覺上呈現如迷宮般的交錯排列,足以豐富上下走動時的體驗。








孩子的遊樂區、休息室和餐廳、書房等共享區域,則成為與臥室、浴室之間的過渡,從空間的佈局出發,增加了家人間互動的親密感。那麼私密空間呢?以小孩的臥室為例,孩子們的房間通道被設計成了木製隧道及秘密滑梯,更俏皮地說,他們可以不經過所有錯層樓層,便能從 15 樓穿梭至 13 樓而不被看見。












建築的採光也相當精彩。由於建築本身的格局並非工整的四方形,跳脫了「朝南」抑或「朝北」的向陽限制,因此幾乎每面牆都有設有對外窗,不但替空間帶來無限延伸的光感層次錯覺,也充分調節室內的濕度,讓每方小空間都能成為舒適之所。


在現代的日本建築語言中,家不再僅意味著舒適與靈感,更需在多雨與地震的氣候中平衡功能性。島田洋此次的驚艷之作,雜揉了幾何、心理學與現代建築的多元靈感,以左手執色筆,右手打磨木材,另闢空間敘事的可能。
Photography/ Shinkenchiku Sha.
Images Courtesy of Tato Architects.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建築與設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