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graphy/ Yao.
稻田,眼前所見盡是綿延的稻田。
在春天不久後來訪,當時盛夏與秋末豐厚金黃的稻景尚未復見,稻田遼闊的翠綠襯著彼端山脈的層層輪廓,清晨曙光揣懷著霧靄山嵐的蒼茫,在這塊大地上掀起了磅礴。心裡預想著,再過一小段時日,田野整片含苞出穗的景致、大坡池怒放的荷花宣告著盛夏的初始,山林與田野間的萬物生靈,又將隨著農家的步調活絡熱鬧起來。
島嶼東方,被兩座山脈溫柔包覆的池上鄉,日常樣貌是如此與時序、與土地緊密貼近。在城市住久了,換上外出鞋總是有個明確的目的;來到這裡,打開門踏出步伐,任或蜿蜒、或筆直的阡陌田道帶領,忘記無謂刻意的追尋,雙眼貪婪又甘心地收納這片遼闊的一切給予——無論那是晴空萬里,或是暴雨如注。在群山與天幕間,只想以謙卑的姿態,試著從各個角度指認出環繞自己的山名。
「池上米鄉」,這是他城旅人對池上的印象;然而對在地人與農家來說,黃澄澄的稻作不僅是生活每日所見的風景,包含其中的更是敬天與謝地的心意。抱持著這份心意,延伸至日常從吃食到工藝的各個面向,近年也因秋收稻穗藝術節,讓更多不同的文化力量在當地醞釀,吸引著返鄉青年與外地移民落腳扎根。於是,農家耕作的這片遼闊,慢慢成了隨四季輪轉的人文耕耘,在池上栽出了另一番迷人的在地風貌。
IS WELL|用友善環境的選物,探索工藝精神
沿著貫穿池上的花東縱谷公路,來到小鄉的主要道路中山路,「IS WELL」竹條圍起的小陽台後方,被太陽曬到泛白的老木頭拉門,訴說著自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老屋故事。
店主韋如幾年前造訪池上,愛上這裡貼近自然與土地的生活步調,當時正好處於人生轉捩點的她,便決定從台北搬遷到池上定居。剛開始只是為了在這異鄉找一處安身兼工作室的角落,「沒想到越做越認真,最後變成了一間選物店。」從最初的落腳處再到如今的 IS WELL,韋如細細打磨著她理想中的空間——形式上,這裡的確是一間「選物店」,但仔細探究,視它為一處探索傳統工藝的美好空間會更貼切。
「第一次踏進這裡,殘破的牆面、地版、坍塌的木頭樑柱……我停在門口就退縮了。」回想初次走進這間老房子,韋如坦言雖然很喜歡,但當時的她實在沒有能力整修極為破敗的空間。「後來有位王大哥——他非常喜愛老屋——租下了這裡,花了一年的時間,把坍塌的樑柱撐起,修補竹莢土牆、地板和竹子搭建的屋頂,並在這個空間展示他與太太創作的畫與燈飾。」
擦肩而過,有時正是為了等待最適合相遇的機緣。幾年後王大哥決定休息,韋如輾轉又繞回了這裡,「常常覺得,土地會挑人,房子也會等人,所有的安排都會是最好的,最後還是回來接手這個房子。」被王大哥修復至良好的屋況,讓韋如搬遷至此後無需在建築結構上做大變動;她褪去原本有些剛硬的風格,重新配置燈光與動線,溫柔的木頭老櫃、竹條搭起的隔間與家具、部分刻意裸露的牆體……午後陽光灑進,襯出了一屋充滿紋理的質地。
「工」是一切生活更為便利的素材,例如:編織、陶磁、金工、蠟燭等等;「藝」是將特定媒材做到極致,得以讓人、事、物以美好的一面呈現出來。
「工」是一切生活更為便利的素材,例如:編織、陶磁、金工、蠟燭等等;「藝」是將特定媒材做到極致,得以讓人、事、物以美好的一面呈現出來。
屋內展現的紋理,正是韋如對「工藝」兩字的視覺註解;「搬到鄉下之後,發現鄰居們會因為因為生活需要上山砍竹,剖竹來製成器物。」取之於自然,再以創作回饋給自然,友善環境又帶著工藝精神的創作商品,成了 IS WELL 的選物理念。
包包品牌「旧木」以環保水洗牛皮紙為素材,極簡中性的設計,輕巧又不失實用性;以「器物」發想的皮革品牌「YUFANG」,是設計師俞方在日本習得皮革手藝的心血,作品帶有幾何與中式美感細節,在店內以個人化訂製手工縫製而成;「嬤嬤 murmur」則將皮革化為仿生植物的素材,拾起大自然裡散落的各種葉片、蕨類畫面,小心翼翼收進腦海,在手中將其巧妙轉變為植物樣貌的皮革鑰匙圈與飾品。
而與店名同名的精油蠟燭品牌則是韋如的起點——帶點秋日與雨水氣息的「檸森森」、漫步花巷草弄裡的「花舒甦」、宛如老奶奶家令人懷念的「台灣檜木」,韋如將天然植物精油佐以生活情境,調製成日常與自然交織的療癒韻味。
這些出自創作人的商品,多半帶著低調卻令人不捨錯過的美感,對映著空間裡的打磨細節,像是彼此極為契合的靈魂。而「工藝」一詞的實踐除了在商品之外,IS WELL 也不定期邀請藝術家、創作人來到池上駐店創作,以舉辦展覽、工作坊的形式,將藝術帶進生活,引生活走向藝術,不僅與當地居民更為貼近,也是支持創作人的實際方式。
逛完店內的選物,在座位區挑個角落窩著,喝著在地小農採收的洛神花茶,或是韋如製作的梅子醬沖泡成的梅子氣泡飲。若想要更有「池上味」,也可以嘗試當地部落媽媽們混合 14 種植物酵母發酵的小米酒,或是由池上米與米麴發酵的甘糀酒,乳白冰涼又自然的甜味十分消暑,是 IS WELL 的招牌飲品。
新舊之間、光影對比之處,不衝突也不張揚,韋如將老屋原有的調性在手中小心翼翼裁剪,注入了對生活質感的想像與熱情,一切打理得如此貼合,everything is well.
IS WELL
臺東市池上鄉中山路 181 號
Opening Hours: Mon-Sun/ 01:00 pm-10:00 pm
山山來池|拾起一屋靜好鄉間風光,創作人駐店居所
若 IS WELL 是韋如無心插柳栽出的綠地,那這間有著泥色牆面的小平房,就是韋如面對池上這片土地的心境座標——姍姍來遲的她在這鄉間小巷裡,打磨著一處歇息涼蔭之地「山山來池」。
「我就像多數一般人一樣,明白離開現狀才有可能遇見不一樣,卻遲遲沒有踏出的勇氣。從第一次下定決心離職準備搬下臺東,期間臨陣脫逃了三次,第三年才真的移居到池上。」可愛的命名取自池上位於縱谷之間的意象,紀錄著韋如這段人生旅程裡的遷徙,也將這片土地緊密連結。
這棟僅一層的木造屋頂小平房,是創作人在 IS WELL 駐店時的落腳處;只有一間房的小巧格局卻五臟俱全,從設計、木工、油漆到水電管線的配置,全部來自韋如親手細細打造。「因為希望是自己也住得舒服的空間,許多工法不像一般制式裝修的做法,例如牆面切割,好讓光線可以進入狹長的屋內。木頭地板的人字拼貼,以及想做出理想中的牆面質感,整個過程裡在技法上作了很多嘗試。因為自己一個女生裝修,在機具的使用上還有體力的挑戰,那時還因為地板的切割割到手送了急診(笑)。」耗費一年多時間的整修,韋如在這裡落實著對工藝精神的推崇,山山來池最終迎來的樣貌的確別緻又精巧,一處迷你卻迷人的歇腳寓所,便這麼被安放在池上的阡陌稻田裡。
踏入房內,一屋充滿層次的陰影,將室外刺眼的艷陽隔絕。小巧窗戶的光影、刻意斑駁的牆面、復古韻味的玻璃窗花,再到燈具、料理台的規劃……以極簡的方式將小屋的古早味重新揉捏,不多不少,一眼便令人愛上。下午,爬上門口旁的平台小座窩著,就著小窗的一方明亮閱讀一本好書,看看窗外的人車走過;夜裡,點亮一屋燈光,橙黃的暖度又賦予空間和白日截然不同的表情。
生活越簡單越好。我能想像,它安靜的在鄉間的小巷裡頭,而我們享受屋裡的一切。晨起為自己準備簡單的早餐,騎腳踏車到後面廣大的稻田漫無目的的悠晃,看看住在這裡的鄰居們在做些什麼。午後端著手沖咖啡,在房裡窗邊的平台讀上一本書;夜晚獨自或和旅伴到稻田邊散步,感受晚風的涼爽和滿天星星。
生活越簡單越好。我能想像,它安靜的在鄉間的小巷裡頭,而我們享受屋裡的一切。晨起為自己準備簡單的早餐,騎腳踏車到後面廣大的稻田漫無目的的悠晃,看看住在這裡的鄰居們在做些什麼。午後端著手沖咖啡,在房裡窗邊的平台讀上一本書;夜晚獨自或和旅伴到稻田邊散步,感受晚風的涼爽和滿天星星。
沒有奪目的霓虹、繁華熱鬧的街景,池上的生活隨日月交替流動,色彩與氣息也貼合著鄉間農家的作息,韋如笑稱這「簡單到有時很無趣」的日常,卻有其動人的節奏——「好好過日子」,便是這片土地一再重複卻別有滋味的積累。名為山山來池的小屋,緩緩抽長了時光,適合帶著慢下來的心境步入,在小窗旁細讀眼前淌淌流過的歲月靜好。
山山來池
想了解更多資訊可詢問 IS WELL。
借冊所|承接異鄉人的深情與冒險,藏滿故事的二手書屋
2017 年開張的「借冊所」,是池上當地唯一的二手書屋,滿室的書籍刊物之外,空間本身便是創辦人阿輝寫下的旅行故事。
阿輝來自香港,大概是個天生的浪漫主義者,曾獨自走訪了世界各地 40 幾個國家,十年的流浪旅程,期間曾來到池上學習種稻;興許是這裡的人情與風景讓他有了歸屬感,再次造訪池上時他便決定長駐小鄉,帶著一股天真的傻勁,開設了這間書屋。他動手改造自己留宿的老民宅客廳與閣樓,從門面的木板窗櫺、吧台、吧台座椅、漂流木燈再到滿牆的書櫃……因為預算有限,所以親手打磨、將朋友捐贈的二手物品物盡其用,卻也巧妙混搭出了與鄉間十分襯和的質樸氣息。
還未踏入店內,遠處便能看到狗店長「小寶貝」坐在窗邊看風景;推開木門,一旁貼著的「用力作夢」,彷彿一語道盡阿輝單純的生活哲學。近 3000 本的二手書,來自旅行認識的各地好友、網友捐贈;牆面掛滿各種議題、活動的標語布旗和海報,是身為異鄉人的他對台灣這片土地的關注與留心。吧台後方一幅復古巨大的世界地圖,展現著對探索世界的渴望;一句「百花齊放之時,忘記帶上妳」與花朵塗鴉繪在後方牆面,似無情,卻有情,像是對照著阿輝人生一路的漂泊,以及身影背後留下的念想。
從小在寄養家庭長大,阿輝有別於一般人的成長經歷,曾面臨過許多艱困的挑戰。16 歲開始在社會邊緣打滾,賺取著微薄的零工薪水;20 幾歲時領悟到,若生活都是要在縫隙裡生存,那不如到世界各地看看,就帶著約 200 歐元與一只包包便裝完的所有家當,出發到德國,展開了他的流浪旅程。因為沒有親情與愛情的牽掛,旅程路上結識的友誼便成了他最珍視的情誼,而在池上認識的好友就成了如同家人般的溫暖存在。
遺憾的是,如次深愛台灣的阿輝,卻無法成為台灣人,在各種考量下,2019 年他將書店轉交給好友大白經營,再度踏上旅程。然而對池上來說,阿輝已然不是過客,而對阿輝來說,池上也不只是冒險裡的一段遷旅。這間借冊所小書屋,如同阿輝在此地的「留情」,是他城旅人在這小鄉裡最親切的陪伴;以一如既往的溫柔姿態,靜待阿輝未來的再次歸來。
借冊所
臺東市池上鄉中華路 57 號
Opening Hours: Mon-Sun/ 02:00 pm-10:00 pm
走走池上|用一杯咖啡的時光,深度品嚐在地文化
這棟前身為診所的白色老屋,沒有搶眼的招牌與外觀,卻是每次來訪池上一定會駐足的點。「走走池上」,這裡既是一間咖啡館,也是店主大白的工作室,但也不僅僅如此;它更像是一本牽起當地居民與旅人緣分的「地方誌」,仔細紀錄著流轉於池上的四季,隨稻作生長而深扎於土地的農家文化,以及那些發生在田野裡,細微、質樸卻動人的深情。
幾年前的幾次環島旅行,讓大白愛上了這片土地的美好,頻繁地往返於花東;而後聽說這間老診所在出租,正好他也辭去了原本的設計工作,三天內便瀟灑地租下了老屋。回想起來這決定帶點浪漫的衝動,老診所畢竟荒廢許久,管線、電力與漏水都令人頭痛,這些問題卻並未讓大白止步,一點一點地整修——不知不覺間,自己也一點一點地移居到了池上。
修復好的老屋原本作為工作室,大白邊接著採訪案子,邊用鏡頭記錄下池上的景色與面孔。他先開設了粉絲團「走走池上」,將這些田野記事整理分享;緲緲的山嵐與天光、水田裡倒映的白雲,配上節氣時序的筆記、農家充滿汗水卻令人動容的日常…..或許是他的觀看裡帶有異鄉人的好奇,也參雜著在地人對這片土地的眷戀熟悉,漸漸地,走走池上吸引了許多旅人的目光。而後夥伴依真的加入,老屋漸漸轉變成咖啡館的輪廓,沿用著粉絲團的名稱,空間也順理成章地成為旅人在池上休憩、交流、彼此分享的空間。
踏入室內,店裡的格局依然保留著老屋的韻味,跟隨著可愛店貓的步伐,踩在懷舊的磨石子地板上,些許斑駁的紅磚牆面,復古的鐵花窗、木頭窗,都是從前鄉間常見的屋舍風景。大量的藏書擺放堆疊在各處,角落裡不時驚見令人懷念的玩具小物,與店內販售的器皿、手工藝選物,構成了一幅令念舊之人欣喜的風景。
空間的概念很簡單,讓旅人們可以來到這裡輕鬆點杯飲料、彼此交流。
空間的概念很簡單,讓旅人們可以來到這裡輕鬆點杯飲料、彼此交流。
走出了城市,走進了田野,大白的這段出走源於旅人心底的追尋,也因此走走池上自然地扮演起引領其他旅人認識池上的角色;他不僅貼心製作地圖供旅人領取,店裡也不定期舉辦藝文與工藝相關的展覽或工作坊活動。在醒目的紅磚書牆上,貼著一排節錄自走走池上網站上的店家故事分享;這群身影裡有在地居民、返鄉青年也有新移民,大白走進他們的空間或工作室,用攝影與文字,挖掘那些雙手勞動與揮汗裡隱藏的工藝精神,以及對這片土地的深情。
讓心跟著小鄉緩慢的節奏,適合發懶也適合探索。挑個下午,坐在老木窗改造的桌前,享用依真精心挑選、烹煮的咖啡,品嚐有別於城市的農家日常敘事,簡單卻滿足的滋味,大概回到城裡不久便會惦記。
走走池上,走在田野與街上,天幕與土地之間的視野,從此不再只是遼闊,那鄰里間的真摯與對山林的情誼,勾勒出了獨有的生活景深。
走走池上
臺東市池上鄉中山路 99 號
Opening Hours: Mon-Sun/ 02:00 pm-10:00 pm
T:0986-367216、0919-342026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城市與生活風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