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板浪花的瀲灩波光,消弭內外邊界的半透明飄浮住宅:矢中町之家

關於練習平衡這件事,無論長到幾歲,似乎總處於現在進行式:沖咖啡時,我們屏息拿捏熱水和粉末的比例;偶爾猶豫著傾斜相機,好讓晴空和臉孔的色澤勻稱;一旦忙碌程度達到 95% 就會回過神來,用一整個假日的愜意平衡身心。我們試著在工作和生活間營造和諧,也在生活中思考各種關係的多寡,好比要擁有郊區的寧靜,抑或享受市區的便利?要敞開居宅廣納戶外的鮮活生機,還是保有完整的隱私?高崎市矢中町之家 (House in Yanakacho),便以一圈罕見的半透明飄浮圍籬、跳脫尋常文本的視覺語彙,回應這些值得細細思忖的抽象密碼。

日本關東內陸地區的群馬高崎市,為北陸新幹線、高崎線、信越本線⋯⋯等多條鐵道的交匯點,但矢中町遠離繁忙的市中心,未經過分開發的區域就地發展成新生住宅區,平坦道路旁猶有田園、古色古香的神社,和龐大的獨棟民生機構交織成一派心曠神怡的風景;盎然生機與清脆的歡笑聲飄散在空氣中,家家戶戶若即若離,正好落在宜人的社交互動位置上。

遠遠朝矢中町之家望過去,也許會迷失在其柔軟而澄澈的外觀中,分不清那究竟是一幢奇特的建築,還是夢境裡的海市蜃樓;實際上,那可以說是 Taiga Kasai + Chong Aehyang Architecture(KACH)建築事務所的設計巧思結晶。半透明的聚碳酸酯圍籬彎折成浪板狀,沿著原色鋼架環繞腹地一周,類似毛玻璃的質地圈起臥室和陽台所在的二樓,與房屋主體形成天井,一口氣收羅四面八方的光線,卻無須用私人空間的安全感來交換。

玻璃浪板下方無任何牆面或門廊,設計團隊大膽地僅以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活動式布簾,作為中間建築落地窗外另一層靈活的門戶,宛如調節屋主和社區關係的機制。全然打開時,街道上的氣息彷彿浪花般層層拍進庭院,直抵家屋深處,裡外分界就此溶化在夢幻的瀲灩波光中。

「我們想創造一個開闊、充滿活力的家,讓居民身在其間的日常融為小鎮的一部分,而小鎮則成為他們的庭園。」——KACH 建築事務所

自獨立居住模式進入人類文明以來,空間隱含的彼此隔閡和公私壁壘益發鮮明,但矢中町之家不想作一幢拒人於千里之外的私人宅邸,而 KACH 為了打造出完美地融入社區的住宅,從裡到外的每一道設計,都源自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交流的追求。

乍看之下,矢中町之家是工整的雙層建物,但室內毫無完整區隔上、下的樓板;從餐廳和廚房往上走三、四階,便來到有著大片留白的起居室;若往下走,則是位於半地下室的休閒空間;向左和向右,則分別通往大人和孩童的書房。在這座以高低錯落調度用途的空間內,封閉式隔間的概念消失,纖細欄杆、具有工作桌功能的平台取而代之;由於每個房間的座向安排得宜,一家人既可感受到彼此的存在,也依然能夠專心沉浸在個人時光中。

留白不只是室內空間的主題,也反映在矢中町之家搭配建材和色彩的方式上。半透光圍籬的顏色是當日的天色,晨間的耀眼燦爛,會緩緩在向晚幻化成熠熠發光的燈塔。踏在木地板上,舒適觸感四處流動,時而沿著玻璃框起風景,時而躍上牆面托起書本。而連接作息、拓展居家動線想像的木質階梯,只要鋪上幾枚軟墊,也很適合隨興地席地而座。傢俱特地留下的清晰紋理,中和了鋼材清冷的氣質,無論季節如何,此處總是彌漫著令身心放鬆的魔力。

除了屋主一家四口他們的親朋好友生活環境也在左近,這股親切的氛圍正是矢中町之家當初的設計靈感,而抽象的渴望也確實化為具體,一邊練習生活內與外的均衡,一邊天天與街坊生活在一起。

Photography/ Atelier Vincent Hecht.
Images Courtesy of Taiga Kasai + Chong Aehyang Architecture.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設計與建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