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我不想拯救世界:活在暮色中的神力女超人,《失速母親》

單親媽媽茱莉的一天是這樣開始的——清晨的鬧鐘總是在五點前響起,她從不賴床,甚至意識早在鬧鐘響前便清醒。送兩個睡眼惺忪的兒女到保母家後,快步踏上前往巴黎的郊區火車。住在遠郊小鎮,茱莉平日搭乘至少兩小時的車,到一家市中心的高級飯店擔任房務領班;而如此早出晚歸的緊湊生活,也只有在哄孩子們上床、褪下「超級母親」的樣貌後,才有機會泡上一頓奢侈的熱水澡,將來不及回顧的日常碎片一一拾起。

一天,當茱莉終於接獲一個夢寐以求的工作面試,一場全國大罷工卻突然爆發,城市交通大亂,也讓依靠大眾運輸工具往返工作與家庭的她,亂了原本維持的緊湊、規律步調;她的遲到、早退,引來上司無情的刁難、保母的為難與同事的不解,然而這一切都未能將她擊倒,為了這難得的翻身機會,茱莉於是決定冒險……

《失速母親》(Full Time)是加拿大新銳導演艾瑞克.格拉維爾(Éric Gravel)在 2017 年拍攝首部公路喜劇長片《Crash Test Aglaé》後的第二部劇情長片。自魁北克頂尖電影創作學校協和大學 Mel Hoppenheim 電影學院爾畢業後,格拉維爾便長年於法國生活、發展。其作品中時常體現法國的社會脈動,而茱莉一角的靈感則取材自導演的童年生活,以及獨自撫養他長大的父親。

導演艾瑞克.格拉維爾(Éric Gravel)。
導演艾瑞克.格拉維爾(Éric Gravel)。
立場與現實矛盾的窘境

「我小時候也住在巴黎遠郊,住在那兒的人們確實有不少必須每天往返巴黎工作。只要日常中一出現某種變因,或許就有可能使他們的一天陷入困境。」——Éric Gravel

導演自法國的黃背心運動(Mouvement des gilets jaunes)前便開始構思劇本,捨棄傳統的「說教」語境,以一幕幕的生活細節營造出人們在社會壓力與彼此牽連的機制下,被迫與時間對抗、立場與現實矛盾的困窘。格拉維爾刻意將茱莉的生活與罷工運動雙軌並行——同樣身為底層勞工的她支持罷工,理解工人是為了更合理的工時與生活品質而抗爭;然而即使站在相同的立場,現實裡她不僅迫於生計無法參與,更諷刺地,因罷工而停駛的列車,也成了她順利度過一天的最大阻礙,僅能對著空氣小聲怒吼,自認倒霉。

電影中暗藏幾個很「法國」的背景元素:茱莉每日搭乘的火車 P 線是巴黎遠郊通往市中心的要道,最遠可達位於巴黎外省的 Château-Thierry 城堡等地,進城的通勤時間起碼需要兩小時。許多負擔不起首都高額房租與差強人意居住空間的人,便退而求其次,落腳外省或遠郊的衛星城鎮。另一個元素則來自法國國鐵大罷工衍生而出的「共乘文化」,片中茱莉常因中斷的地鐵交通,被迫在車陣中尋找願意載她一程的陌生人,也讓觀眾得以觀察到,罷工陰影之下的日常,市民間彼此互相援助或為難的面向。

一再上演的罷工抗議、停擺的市區交通……藉由夾縫中生存的小人物視角,彰顯追求正義或公平的社會運動所引發的副作用——如同茱莉的窘境般,僅僅只是錯失一班火車,他們的日常便會偏離常軌。

親職、個人成就與社會期待的三角習題

或許你對飾演本片主角茱莉的法國演員羅蕾・卡拉米(Laure Calamy)並不陌生,以法國影集《找我經紀人》中的忠心秘書諾耶蜜(Noémie)一角為人熟知的她,2020 年以《我的驢子、情人與我》(My DonkeyMy Lover & I,法文原名 Antoinette dans les Cévennes)榮獲凱薩獎影后,在歐洲影壇大放異彩。這次憑藉《失速母親》描繪社會裡尋常可見的單親母親樣貌,獲得了威尼斯影展地平線單元最佳女主角。

「當我讀到劇本時,我發現它足足有 194 個連續鏡頭,一般的電影平均也只有 90 個。但我想也因為這瘋狂的節奏,這部電影才有辦法產生巨大的共鳴,只因它緊湊得如此真實。」——Laure Calamy

「當我讀到劇本時,我發現它足足有 194 個連續鏡頭,一般的電影平均也只有 90 個。但我想也因為這瘋狂的節奏,這部電影才有辦法產生巨大的共鳴,只因它緊湊得如此真實。」——Laure Calamy

有別於《找我經紀人》以及《我的驢子、情人與我》中的喜劇詮釋,卡拉米帶領觀眾在灰濛濛的巴黎天空下,展開一場一個平凡女性與時間的賽跑、以及社會對女性期待的角力。原法文片名「À plein temps」在字面上為「全職」之意,她在片中忙亂穿梭於巴黎的身影,即是社會中許多「全天候、隨時待命」的母親縮影。

離婚後獨力撫養一雙兒女的茱莉,婚前其實曾有份體面的市場行銷研究員工作,還是位經濟學碩士。「我寧願在高級飯店指導一群女傭,也不願意在這當超市收銀員。」在一次接近深夜與保母的談話中,茱莉苦笑著回答,同時反映著對新工作的嚮往——正如所有未婚、初出社會的年輕男女,她對自我成就依舊有著渴求。

然而,現實中單親媽媽的身份,卻讓她在生活間掙扎,更無暇顧及個人成就。沒有協助撫養兒女的失蹤前夫,遲來的贍養費讓生活入不敷出,工作時孩子們也只能託付給小鎮附近願意照顧、但老邁的太太……劇中的許多細節,昭示著社會體制並不全然具備支持單親家長的安全網。另一幕,保母略帶尖銳地問道「但你有想過孩子們嗎?」,鏡頭隨之帶到茱莉睡得香甜的一雙兒女——獨力撐起一個家顯然對旁人來說不足夠,生活中必須花更多時間陪伴孩子、工作上必須展現出更多熱誠與上進,個人成就也許該妥協、收起——「親職」、「自我成就」以及社會對一位「滿分女性」的期許,成了一道難解的課題。

在社會夾縫裡求爭存的掙扎,在外人眼光輕易批判審視下,成為一位「母親」——尤其是「單身母親」,更被迫使放棄一些真正的自己,這麼理所當然,如此理直氣壯,讓《失速母親》成為一部引發女性深刻共鳴的社會驚悚片。導演運用流暢的剪輯,將茱莉庸庸碌碌的忙亂日常,佐以 Techno 音樂創作新星 Irène Drésel 時而冷靜自持、時而張力湧現的配樂,刻畫一位美麗而平凡的母親蛻變故事;令人不得不屏息的敘事節奏中,讓看似瑣碎、平庸的生活片段,都成了高潮迭起、令人動容的省思。而最後那相對溫暖的結尾,像是一天暮色降臨前回歸的平靜,始能於片尾感謝名單淡出之前,終於鬆了一口氣,緩緩說著:「一天又平安地過去了。」

Images Courtesy of 好威映象.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電影與藝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