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PIRATION|痛快與深情,羞恥與歡愉:辯證酷兒文化的愛與欲,《父親的錄影帶》

Photography/ Yao.

生而為人,好像就是一直在尋尋覓覓。在感官輪迴裡搜索未知的刺激;想與眾不同又不想變成異類,於是嗅聞同類的氣味,覓索著自我認同。看似一路向前的錯節岔路,卻經常為淘揀記憶而不由自主地踏上回頭路,往童年的巢穴、家族關係成立的源頭一路挖下去,撢淨一切塵土後,核心粲然裸露。

台灣攝影師/ 藝術家登曼波(楊登棋)的《父親的錄影帶》,就是一冊這樣的旅程。

在山間小鎮成長的少年登曼波,習慣去父親的房間找零用錢,有時候當然也找點別的:「我每次想看 A 片便翻父親的收藏⋯⋯在很 horny 的狀態下,愈看愈不對勁,發現影片裡定點腳架拍攝的環境就是我爸房間⋯⋯他也有跟女子的性愛片,但我第一次看到的,是他與男性發生關係。」找著找著,原以為無疑是 A 面的日常,其實只是 B 面人生隨意披在背後的薄衣,現實若隱若現,加倍引人入勝。

背面之所以為背面乃因非主流,而我們也都清楚知道,那總是比較有意思的一面。

奪下臺北美術獎首獎三年後,早已憑既猛且深的風格聞名的登曼波,終於出版了萬眾期待的首本攝影集《父親的錄影帶》;以始於童年、歷經反覆探索與顛覆的自述開場,集結獲獎後幾檔循鮮明脈絡盛放的展覽及作品,串成近 500 頁洶湧來襲。

澎湃之處,不只在於內容承載的滔天震撼力,關於性 / 別探索意識的代代相傳、秉持「好玩就好」而累積的龐大家族檔案、跨越疆界記錄各種酷兒族群的豐富姿態⋯⋯無論抽出任一面向,在回顧一代文化風俗、常民攝影方面都別具價值,因此令人驚異登曼波面對如此複雜的切身題材時,手法何以精準如常,甚至在犀利探問和同理之間,以攝影交出超乎期待的回應。

說到精準手法,書中第一部分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點,即為滿滿的手跡。登曼波之父自拍的錄影帶上,都以大開大闔的瀟灑字跡熱情地下標,從中規中矩的「創作」、「隨性攝錄」到帶有宣傳口吻的「陽剛精彩摘錄」皆有;「矽膠自娛及眾友共娛」以有點詩意的節奏大方地揭露內容,欲言又止的「個人家庭娛樂欣賞片」又暗示著另一番心境。

相同字跡亦布滿家書,滿紙叮嚀上頭有時蓋著勒戒所戳印,有時言短情長,攝影集使那些毫不遮掩的心意,與所謂的驚世駭俗反覆對照,無須額外論述,便推翻了源遠流長的枷鎖和壓迫框架。

無獨有偶,登曼波本身亦是酷兒,這種事自然無關傳統或遺傳造就的上行下效,實際上或許更接近前因後果——你瞧,上面和下面,前面與後面,其實連做人方向都有濃厚的政治意味。於是在〈碧兒不談 Avoid A Void〉中,LGBTQIA 從四面八方翩然來到登曼波的鏡頭前,身體瀲灩如鏡,折射更立體而纖細的想像,連「多元」一詞在這無數面鏡子前都略嫌粗糙。

想像力是種慾望,一旦漲了便覆水難收,從山間小鎮輾轉到島嶼首都,再到歐洲同志大本營柏林,當登曼波重返家鄉,視野已透澈如海闊天空。〈複寫:認同 Diverse Identities〉、〈父親的中國夢〉看似清淡中立,實則涉及生死,黑白照與同一件碎花洋裝凝結了祖孫最後的對話,另一方面,拼湊父親行蹤的種種檔案再現,但影像如今已不僅是承接酣暢淋漓的容器,更是啟發真實自我現身的宣言,以個人的性與國權之慾交互詰問,藉此尋找、開拓每一種性向及認同的容身之處。

如你成績有進步,你有什麼要求,我定會儘量滿足你,希望你不會使我失望,往後將會好好愛你,知道嗎?

父親當年沒有表明原因便離家赴中後,在便條上留下關於愛的承諾。少年曾收藏信件如父親收納娛樂光陰,長大後,閃光燈直射鮮豔的家屋、父親的白髮和褪色信紙,昔日孕育歡愉的相機化為新的臍帶,牽引著藝術家直抵核心,找到理解世間萬般愛慾的方式。

Father’s Videotape
登曼波 著
大塊文化出版
Father’s Videotape
登曼波 著
大塊文化出版
Father’s Videotape
登曼波 著
大塊文化出版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藝文與書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