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PIRATION|循在地人散步足跡,探索霧都倫敦的日常浪漫:《倫敦男子日常》

Photography/ Yao.

隨著運輸文明和旅宿發展,旅行的含義日益通貨膨脹,經典理論書《觀光客的凝視》所說的環境泡泡(指遊客即使離開平時生活的社區,仍藉由現代化巴士、設備齊全的飯店,置身於和日常相似的環境內)也已質變,在單純到此一遊變得稀鬆平常的時代,旅行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以區界勾勒旅遊路線的系統早已行之有年,然而,選擇以盛夏之際的驕傲月(Pride Month)、建築開放參觀日(Open House)揭開序幕的《倫敦男子日常》,緊接著便端出旅人通常不會留意的郵遞區號,為此地填入色輪般的指標概念,於是我們立刻開竅似地懂了千年古城的都市規劃邏輯,也察覺所謂霧都的血脈,其實長得俐落清晰又不乏浪漫。

基於這個印象與品味不俗的開場,倫敦的東西南北頓時親切起來,彷如能感應喜好的四方靈獸,召喚人們循喜好一探多元文化交迸的場域。咖啡香與南洋熱炒味纏綿成紗籠罩石板巷,圖書館、藝廊和博物館多到讓古老王國首都更接近藝術殿堂,待讀者一步步浸淫其中,用飽滿的感官摩挲這座探索之城。

有趣的是,觀光史的濫觴正是英國,只不過並非倫敦,而是以療養為噱頭的濱海度假勝地。這段源流與漫長的航海、殖民史交織成如今兼容並蓄的倫敦風貌,每一瓣街區都有著肉桂捲般的可口層次。

作者倫敦男子以感性的短篇文字為刀叉,劃過巷道和店面,一處配一張濃縮時空的剪影——這間書店適合灑脫的靈魂,那間地窖酒吧瀰漫電影氛圍;間或穿插的滿版區域寫真迷人如明信片,將閱讀韻律重新擀成綴滿餡料的酥皮,會牽絲的記憶才算有醍醐味。

相較於功能導向的厚重旅遊書,本書更輕巧細膩而不乏味,對冷、熱門景點一視同仁,只要有緣邂逅,皆是不妨一探究竟的好地方。譬如計劃去泰特美術館的話,別忘了鐵橋旁的在地人市集 Maltby Street Market,晚餐還能去火車橋下的 Lobos Tapas & Meat 品嚐西班牙小酒館風情;若選在夏季晃進海德公園,園內的蛇形藝廊快閃展館、附近的日本外交部文化宣揚機構 Japan House,也都是構成南肯辛頓區亮麗容顏的要素。

當然,旅行既然涵蓋奇觀成分,要徹底視之如日常也是不太容易,因此書中藏著不少讓身心更道地的秘訣,諸如哪間老雞尾酒吧即使喝到通宵也不怕醉客打擾,哪裡的牙買加煙燻烤雞辣得不容小覷,散落在字裡行間的體驗記錄不只真實,也是旅人一落地就敢從容邁步的放膽捷徑。至於既實用又不落俗套的紀念品是什麼?《倫敦男子日常》直接另闢兩大面,把逛超市從平凡的採購行程規劃成一窺階級隱喻的契機,而此外種種香氛、茶巾、茶葉、美術館招牌禮品如同辛香料,把記憶料理得餘韻無窮。

一如每一幀古雅街景和波光瀲灩的河畔咖啡館照片,整本書的氛圍總是主客分明卻不分離,誘引目光的想像空間在散景內溶得令人垂涎欲滴,明知道該注視那盤外剛內柔的碳烤海鮮,或任由豔陽凸顯輪廓的氣派建築,偏偏前景中掩映三兩人影的綠葉也好,微微化開的鄰桌笑靨也好,都恍如讓人渴望伸手摸摸看的幻夢——相較於裹著語言隔閡或薄薄異質感的環境泡泡,《倫敦男子日常》走過的日常毋寧是雨後乍現的濃郁暖陽,只要在場就觸手可及,不用翻譯。

倫敦男子
時報文化出版
倫敦男子
時報文化出版
倫敦男子
時報文化出版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藝文與書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