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 Courtesy of 甲上娛樂.
對待感情與工作一樣執拗的芙月,因為父親病重暫離劇組工作,返回故鄉嘉義。在陪伴父親的日子裡,家中信仰的玄天上帝牽引出她對阿公的思念和記憶,讓這趟重返老家的旅程,未預料地成為她人生的轉彎,也為她的兩段感情牽扯帶來意想不到的轉折。身夾在家人生病的擔憂、感情的左右為難,台北的劇作拍攝也不斷傳來消息、狀況頻頻,芙月依循著信仰領路、追尋著阿公走過的足跡,她的心也日漸澄明,找回了人生價值以及面對未來的力量,看見了更好的自己。


《車頂上的玄天上帝》是黃文英首部親自擔任編劇與導演的作品,以其自身家族回憶為藍本,講述了一個帶有半自傳味道的故事。七度入圍金馬獎的黃文英,廣為熟知的身份是侯孝賢導演的御用美術指導(侯孝賢也擔任了本片的監製),曾以《海上花》和《刺客聶隱娘》拿下了最佳美術設計與造型設計獎項。好萊塢導演馬丁史柯西斯來台拍攝《沈默》時,也選擇和黃文英合作,更在這次合作後,獲選為美國奧斯卡影藝學院會員,奠定其在國際電影圈的地位。
攝影余靜萍與導演黃文英。

儘管已有所期待,《車頂上的玄天上帝》的美術與攝影成就仍高於預期,電影講究地呈現了台灣與嘉義小城種種細緻的美和氛圍;但電影恰恰並非停在某種觀光局文宣式的賞心悅目,而是通過整幢時空的幽微流動,令得由此醞釀出的故事獲得了獨特的意味。

某意義上,本片可說是黃文英的《童年往事》。電影中有段對話,導演問美術指導芙月,藉著該電影計畫,對她來說最重要的其實是要重建、重現那個記憶裡的原初場景。這段戲中戲的提問,或可看為《車頂上的玄天上帝》對作者黃文英作為執導出發點的意義。電影在過去與現在間橫搖:童年矇懂走過的路,疊上刻意凝視著線條與佈局的現下;幾個世代的照盼,讓故事投出了長長短短的影子。中文片名對應著英文片名「Be With Me(陪著我)」,帶出了家與鄉如何以制高而又隱匿的方式,溫柔地托著人們漫漫的未來。





另一條敘事線乍看是尋常的女子戀愛心事,芙月感情中的兩個男人,一是令她心動,但態度卻游移曖昧、且已有家庭的由周渝民飾演的建築師;另一則是阮經天飾演的富商聿先生——在他眼中,芙月跟他遇到過的人都不一樣,他栽進地積極追求,芙月卻已心有另屬。





關於「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前者並未絕對地優越於後者,那之所以構成一個同等級別的猶豫,非關舒適圈、不安全感或感情上的怠懶,而是「愛我(我卻不愛他)的人」,比起「我愛的人」,經常更引導我們看見某個我們不熟悉或迴避的深層自我。與其說是兩段戀愛間的選擇困難,不如說它們各自提示了芙月自己曾經與當下所珍視的事物,提示了某個層層疊疊、絕不輕易現身的「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要往哪裡去」。

伍迪艾倫的《情迷巴塞隆納》曾辯證地探討「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vs.「知道自己不想要的是什麼」,這兩造隱約卻深刻地互相咬合又對抗的關係。《車頂上的玄天上帝》終究不關於女主角將眼神投去的哪個誰,而是每段遭遇都反過來釐清與認識之「此刻的我」;其所加諸給芙月的,到底超乎了角色所設定年紀的人生迷惑和徘徊——回到家鄉,並非返抵起點,而是在世界繞了好大一圈後,重新遭遇的初心。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電影與藝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