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graphy/ Zhi Cheng.
Images Courtesy of CHAOFFICE.
北京西部太行山區的一處院落,在二戰時期經戰火毀損,後又被日軍徵收重建作為臨時監獄,圍繞院子的單斜屋頂加上圍牆彷若重山籠罩,陰影在這四方天裡蔓延。戰爭結束後,院子回歸原主,人事在此地更迭,時間無情的前行,但這裡的磚瓦仍保留著時代的刻痕,高牆也始終佇立著靜看人來人去。經若干年的閒置與廢棄,建築設計工作室 CHAOFFICE 看著院中向上掙扎生長的草木,深感老屋的生機未曾斷絕,將其改造成恍若重生的住家——「跳牆之家」。
CHAOFFICE 留下了老屋原有獨特的空間配置和特色,如舊門樓、影牆、屋頂和屋面磚砌結構,用古老的元素響應土地的記憶。並用新材質的碰撞,包括輕質鋼、大面積的玻璃窗和紅雪松飾面,展現建築重生姿態的多元與變化。在原屋舍各自的基礎上增加的鋼結構,除了使倒塌的原屋得以穩固,也在院牆角落加建新的房舍,連接起原本獨立的 4 間老房舍。
老屋上方也增加三座新的「寄生」建築空間,因其型態與結構,設計團隊賦予它們令人莞爾的命名:「提籃」、「手提箱」和「高腳櫃」,裝載的不僅是流通內外的陽光與空氣,還有突破高牆的人們的視線與活動,像是正準備爬牆的頑皮孩子,從牆內向外好奇的遠眺,自然與生氣由此照亮了陰暗,讓跳牆之家終以「成家」。
重獲新生的建築以庭院為中心,向內的立面被全部打開,大面積的玻璃取代了磚牆和細密的木格扇,光線流轉於各自獨立又相通四面的空間,白牆反射下,豐富了內部的光影環境。家的動線與生活機能亦圍繞著庭院展開,南屋臨胡同的牆面作為新的入口,向內是開闊的門廳,臨牆的兩側滑門,暗藏著收納雜物的儲藏室、設備室與洗衣房,以及一座通往二樓的樓梯;二樓即是新建的「手提箱」,宛如小巧的高空閣樓,可用作於遠眺南面景致的客房。
位於東屋的主餐廳迎來充沛的庭院日光,也是住家的整體核心;角落後方增設了兩間睡房,以過道劃分出公、私領域,讓睡房與喧鬧保有距離。東屋的外側與上方拓建出鋼結構「提籃」,在一樓闢出連接餐廳的開放式廚房,玻璃高窗最大程度引進街道光線,擴展出具層次的空間感,亦連結起內外。二樓則將原始屋頂的斜坡,改造成寬敞的木製梯臺,層層階梯下的玻璃,不僅讓日照引入下方餐廳,在上更擴大了露臺的有限面積。午後坐於混凝土長桌旁,伴著周遭山川沃野的小鎮風情,一家人能於此野餐、小憩或蒔花弄草。
圍繞中庭的另兩側原本是建築最破舊的老屋,設計團隊更換腐朽的木柱,重鋪屋面,最大程度維持原狀,作為主要公共空間的輔助。兼具小客廳、書房和茶室的北屋,以階梯形式向下延伸水平,既可作為席坐,也可用於擺放裝飾小物的檯面;西屋則承載著更多功能的用途,一樓作為一家人的影音娛樂空間,爬上小樓梯,搖身一變成為孩子們的秘密基地,也可作為更多訪客留宿的客房。
CHAOFFICE 巧妙揉合著建築的老磚瓦與木樑柱,佐以同樣溫潤的木製家具、內裝與磨石子地面,以樸實卻溫馨的氣息烘托著庭院流轉的四季風景,讓跳牆之家的重生之姿,得以映照其古色古香的所在,將戰爭和家族記憶封存在磚瓦的細縫中,迎接明日的陽光。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設計與生活風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