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所寫下的物理詩:攝影師王昱的鏡與窗

若用以比喻,攝影若不是被視為一面鏡——攝影師於感知上一種浪漫的表現,展現其對這世界事物與眼界的投射;便是被視為一扇窗——藉由攝影探索外在世界的各種狀態存在與現實。

若用以比喻,攝影若不是被視為一面鏡——攝影師於感知上一種浪漫的表現,展現其對這世界事物與眼界的投射;便是被視為一扇窗——藉由攝影探索外在世界的各種狀態存在與現實。——Mirrors and Windows: American Photography since 1960, MoMA

1839 年法國政府宣告攝影術正式誕生(達蓋爾攝影法),進入人類雙眼的視覺世界成了可收集、整理的龐大資料庫——也許誠如蘇珊桑塔格在《論攝影》(On Photography)中所言,「收集照片就是收集這個世界」;自此世界的藍圖沿線擴張,甚至改變了我們對其中時空的認識。「Photography」,這由英國天文學家 Sir John Herschel 提出的詞彙,記錄著光於自然萬物上的書寫;我們反覆閱讀著其中的奧妙——從對自然、世界運作原理的認識,到每一秒捕捉下那若有似無的、心底逕自延伸而出、感性而浪漫的情緒——攝影如同「光線保存的鬼魂」,保存快門按壓的一瞬之光,保存真實於記憶凝結的每個畫面,保存著那看不見、但你深信它存在的「氛圍」。

《One Person in the Ocean》, Wang Yu

《One Person in the Ocean》, Wang Yu

《One Person in the Ocean》, Wang Yu

《One Person in the Ocean》, Wang Yu

在這可收納、採集的技術裡,如今這「氛圍」——或說是美學——成了我們閱讀現代攝影作品的關鍵。然而攝影師王昱在畫面的美感之外,他將科學中的物理論述放入創作概念,「我的作品就是將物理論述做再詮釋」。王昱的想法,讓我想起 1978 年紐約 MoMA 策劃的《Mirrors and Windows: American Photography since 1960》展覽。「若用以比喻,攝影若不是被視為一面鏡——攝影師於感知上一種浪漫的表現,展現其對這世界事物與眼界的投射;便是被視為一扇窗——藉由攝影探索外在世界的各種狀態存在與現實」,策展人 John Szarkowski 在展覽新聞稿中提出這樣的論述。畢竟,生於融合機械、化學以及物理光學的科學,攝影於科學脈絡上記錄著光在瞬息萬變世界裡流動的千分之一秒或一段時間,卻也是我們觀看這世界的自我投射;如同徘徊於母親與愛人之間的浪子,它在科學與藝術間往返流連。

Photography/ Manchi

Photography/ Manchi

在當時以及後來,攝影都被視為一項發明,更確切地說,是一種發現,一種對大自然記錄著它自身能力影像的發現。

——《攝影簡史》(Photography: A Concise History),Ian Jeffrey

在當時以及後來,攝影都被視為一項發明,更確切地說,是一種發現,一種對大自然記錄著它自身能力影像的發現。——《攝影簡史》(Photography: A Concise History),Ian Jeffrey

《One Person in the Ocean》, Wang Yu

身為攝影師,王昱既然用光書寫,書寫抽象的概念與想法,書寫周遭的環境與物質,那麼他所關注的物理——自然哲學——的邏輯,便理所當然成了創作過程必經的文本。夢境、環境與物質,我們透過創作與發現持續討論著這個世界的生成或蛻變;當視覺作為搜集資訊的主要感官,王昱將「凝視」一詞回歸為生活動作——大至環境、場域,小如構成人體、物質最基本的粒子,雙眼對世界的理解或誤解、可見與不可見,都成了他鏡頭下的觀看一筆。畫面中偶然或刻意的缺失,記錄著光於萬物上奔走的小小把戲——你知道「原本有什麼在那」,或是「這原本看起來不該像這樣」——挑戰著對原有世界樣貌的認知,自此單向的視覺感官接收,被提升至觀者自我的思考,不論感性或理性。他的作品是本看似艱澀的論述,但字裡行間盡是詩意。這次我們與他一起聊聊,他心底映照的鏡,以及雙眼觀看的窗。

Photography/ Manchi

Photography/ Manchi

.一開始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開始接觸攝影?

 

色彩學是開始的契機。大二的時候有一門色彩學的課,要從一部電影裡挑出五張照片,加上三百字關於這些照片的原因/心得,便開始試著去理解攝影。之後因為要交攝影作品,跟朋友借相機開始拍照。以前都是畫畫,沒有想過要用相機,直到第一次的攝影經驗之後便覺得可以試試看。但真正以攝影進行創作,應該是後來以女體為拍攝對象的時候。

.攝影做為表現媒材最有趣之處是?

 

關於信任吧!在那麼多種創作方式裡,人們會更傾向相信攝影,這是讓我覺得很有趣的現象。人們會覺得那是現實生活裡某種狀態或時刻的捕捉,捕捉我們所投射出的東西——我們要去確認這個過程,而攝影的相對合理性則讓人們更容易相信,相信這是真的發生過或存在過的。攝影在圖像的具體與真實本質上,讓其他的創作——像文字、設計、繪畫都顯得較為抽象。像是你翻開一本雜誌,看著裡面的模特照片,心底想著「這個人曾經穿過這件衣服」——即使我們都不知道這張圖片的真實過程是怎麼出來的。

 

而攝影也是一種相對簡單的表現方式。它是平面,可以擺在牆上或其他地方,只用雙眼去感受——觀者可以有很多的延伸,而作品本身也可以被放在一個位置很久。尤其在我們這個年代,現在拍照相對簡單,不用準備什麼複雜的裝置,大家都可以拍照,但正因如此也顯得攝影的存在很不容易。

Photography/ Manchi

不簡單之處在於,身為一位創作者,我創作勢必要傳遞一個訊息或想法,或是確認自己人生過程裡所體驗到的。如果你的創作是私密如日記一般,觀眾只有自己,那麼創作者絕對可以自溺。但期待擁有其他觀眾的創作,勢必是要傳遞一些事情,與觀眾間的那座橋樑則必須要蓋好。用簡單的方法讓觀眾看到不同視野,讓觀眾感到「被給予」,這其中的創作過程便很困難。而我所想的,則是指引觀眾「那裡有座橋,可以走走看」。

Photography/ Manchi

不簡單之處在於,身為一位創作者,我創作勢必要傳遞一個訊息或想法,或是確認自己人生過程裡所體驗到的。如果你的創作是私密如日記一般,觀眾只有自己,那麼創作者絕對可以自溺。但期待擁有其他觀眾的創作,勢必是要傳遞一些事情,與觀眾間的那座橋樑則必須要蓋好。用簡單的方法讓觀眾看到不同視野,讓觀眾感到「被給予」,這其中的創作過程便很困難。而我所想的,則是指引觀眾「那裡有座橋,可以走走看」。

.你提過自己對物理科學充滿熱誠。對你來說,物理研究與你的攝影創作兩者間的關係是?

 

既然做作品不只是為了自己爽,那麼物理——世界運作的原理,對我來說便是很重要的過程。因為它是個基礎,是所有一切的根本,尤其是「自然」這件事情。自然除了指認知裡的「大自然」,也包含「自然的狀態」——這兩者對我來說都是一樣,自然就等同於自由自在。我對「大自然」的認知便是不刻意去營造;而物理更精準地說,便是自然哲學,用來解釋自然現象,像地心引力的發生等等。這樣的概念放入作品,以這些科學理論作為背景去解釋,試圖提出理性與感性間的問題,表現出來的力量對我來說會更強大。我自知不論概念或作品都已經夠抽象,用比較科學的邏輯去解釋畫面裡的構成,讓觀眾知道每個構成與發生背後都有原因——不僅僅是來自我情緒的抒發,而是以科學作為根據與文本,講述真正發生過的事情。夢境、環境、物質,這些都是世界持續透過創作探討的主題。而我喜歡的做法,便是把它點出來;點出後,讓觀眾沿著感性的感覺或理性的思考自行作脈絡,「你們覺得呢?」,我的作品就是將這些物理論述做再詮釋。

Photography/ Manchi

Photography/ Manchi

.談談近期的幾個系列作品吧!

 

《One Person In The Ocean》是關於一個遇見來自海裡的人。海人使用人類的相機捕捉,留下的照片給予人類衝擊並重新思考自身的盲點。

《Sephirot》試圖回歸到「自然」與「人」是一樣的,我們都是基本粒子與結構完成的。假如這個世界是我們的投射,為何我們投射出的事物,卻還是存在著無法解釋的事情。一張影像裡某個身影過曝,它就不足以成為一個像素,也就等於不存在畫面之中——儘管它實際存在於你拍攝的那個時空,但你無法將它留下。即使你意識到了,重新拍攝,但畫面中總會缺失某些東西——那些本來該出現在畫面卻拍不到的東西。

《Sephirot》, Wang Yu

《Sephirot》, Wang Yu

而生存於這世界上,存在許多無法解釋的視覺缺失,當「凝視」一詞實際回歸為生活動作,雙眼所見的任何畫面,總有你無法解釋的現象——也許是因光源造成的某個角落陰暗,但即便光再微弱,卻不至於暗到無法解讀——為什麼有這樣的現象呢?是否我們對這世界的認知或是無法解讀,都是源自於自己的投射。這是一種對現象或自身思考的缺失、誤解或破綻,但另一種角度,也可以解讀為對「理解」的留白,一種浪漫的臆想。

《The Forgotten Language》, Wang Yu

正片如同白天,負片則是晚上。負片壓上正片,正片重疊負片,而其所有的結構其實都是一樣的,夢境與現實就如同不停翻轉、重疊、相反的事實。

《The Forgotten Language》出自於當代心理學家佛洛姆的書名,這是他探討夢境與記憶的著作,這系列作品也在討論這個主題。「被遺忘的語言」,我們忘記曾經會使用的東西或能力。出生的時候會號啕大哭,哭聲其實也是種語言,有著不同的節奏與聲頻,傳遞著不同的訊息,你也可以視它為一種象徵語言。而象徵語言在夢境裡便是象徵性的,無邏輯的,感性而充滿情緒的。

《The Forgotten Language》, Wang Yu

《The Forgotten Language》, Wang Yu

這件作品沒有任何後製或圖層堆疊,鏡面的反射與投射便如同夢境,碎片拼湊著記憶的片段。在夢裡所遇到的事情,也許都是我們所經歷過的,但我們可能忘記了;這些片段拼湊在一起,成了很不合理、毫無邏輯的敘事或單純發生,這便是與現實落差、以及解讀象徵的浪漫。醒著時目光無意瞥到一眼的畫面,自動被儲存於腦中的記憶體,而到某天又再次於夢境中遇見——這與既視感有點類似。即便它有些扭曲、它因光源而不清,但這些真正發生於我們周圍,現實中的某種投射。

 

.即使並非所有作品都出現人的身影,但人類與外在環境間的互動與連結一直是你所探討的主題,兩者間的關係、連結所帶給你的啟發是?又,是否因此出現新的問題?

 

觀看角度的方式吧!我們是有選擇性的,包含記憶,但如果一開始在身處環境裡更去仔細觀察,留心那些細節,會變得比較敏感,看到的也許就會是更全然的視野,只是也可能活得更累(笑)。這敏感也許會物極必反,導致某天的無感。

Photography/ Manchi

Photography/ Manchi

至於問題…我覺得自己的作品還不夠有人性吧!對我來說真正符合人性的作品,是很純粹、乾淨,你不會有構圖、光線的考量,一種很直接、當下瞬間的拍攝;僅有直覺,沒有思考或努力,跟自己的背景沒那麼強大的關聯,拿掉對畫面的看法。但這幾乎是不可能,所以就是拿捏的程度,這是我一直提醒自己的事。因此,接下來想嘗試的是把美感拿掉。

.最後請與我們分享近期的計畫。

 

我開始做一些聲音與影像的表演,以 VJ 跟聲音做個實驗,不再只是以攝影的方式去進行。攝影對我來說是很熟悉的,可以用很精準的方式跟畫面呈現,但逐漸開始不夠,開始有些想法是給在聲音上,想要用不同的媒介去進行。

王昱 Wang Yu
音樂家,視覺藝術家。專注於研究物理科學現象,以及確認人類與外在物質環境的互動和連結。他著迷於探索人性的本質特徵,並以作品表現人類自身對外的極小值和對內的極大值。目前積極嘗試各種表現形式的創作,力求將最大的自由空間交還給觀者和作品本身。

 

Images Courtesy of Wang Yu.
Interview Photography/ Manchi.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藝術與設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