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二〇年代的風華,致禁酒令的淘氣嘲弄:紐約秘密酒吧 Raines Law Room

凝視紐約市繁華的日常街景,著眼之處盡是棲棲遑遑的奔走與匆忙——就如你曾聽聞或想像的樣子。生活節奏如此快速的城市,卻在夜幕降臨之際顯露出難得一見的從容。來到紐約要想不被她的驕矜拒之千里,總要掀開那層神秘華美的面紗,才能看見這座城市小心翼翼保護起來的「另一個自己」;例如在美好年代因應禁酒令而誕生的地下酒吧形式—— Speakeasy Bar。

經歷 19 世紀最後三十年充滿動盪與衝突的社會變遷,美國人的精神與物質生活在其後變得豐富紛然。新思潮的出現與生活品質的躍進一環牽動一環,繁榮背後的社會問題也油然而生——酒精和其衍生的麻煩便是其中一二。尤其貧富分化加劇後,酒精的生產與消費不只成為階級兩端不容或缺的角色,數量上更有所提高;禁酒的議題從州演變至聯邦,其後更摻雜了社會、政治、宗教等各個立場的因素,議題越滾越大,讓問題不再只是簡單著眼於酒精的優劣與否。隨後於 1920 年 1 月 17 日始,禁酒法案立入美國憲法修案,終於正式啟效——這便是許多電影作為故事背景的禁酒時期(Prohibition Era)。

1920 年代禁酒時期的地下酒吧。Image Source: NPR.

夾帶著過於理想的期待,禁酒令的設立旨在將社會逐漸洗革成一個健康的社會,但也因此引發了最實際的問題:當擁有大量需求的物品受到禁制,此一「缺口」將出現巨大利益,社會陰暗勢力也隨之迅速擴張。既然無法在光天化日之下生產、運輸甚至聚集飲酒,這些「日常活動」便順理成章的走向完全的地下化。「噓,輕聲細語」——以「Speak easy」為名的地下酒吧自此彷彿雨後春筍冒出頭來,藏身於地下室或在一般商店外殼的掩護之下,私釀酒的產業變調地欣欣向榮起來。引發這些一連串社會問題後,禁酒令的施行被打上了質疑的問號,最終 1933 年由羅斯福總統廢除。然而,這些隱密的飲酒文化仍是保留了下來,如今更蔚為一股新風潮;Raines Law Room 便是其中廣受矚目的地下酒吧。

酒吧名來自聯邦憲法修正案之前、早在 1896 年三月於紐約州通過的一條禁酒令——「The Raines Law」,這由當時政客  John Raines 訂定的法條,規定除了飯店、旅館之外,所有店家禁止在週日販售酒精,意在約束、控制酒精的消費。對當時一週工作六天的人們來說,無疑是剝奪了唯一飲酒的機會;也因此許多酒館便在建築內做出數個隔間隔成小睡房,藉此申請飯店執照好販售酒精。這些突然間大量冒出的「Raines law hotel」,反倒延伸出了暴力、賣淫等社會問題,該法條也被後來的人們嘲諷。

以此為靈感的 Raines Law Room,店主 Paul Alexandre Meurens 結合兩個禁酒令時期的特色:將酒吧改裝成「The Raines Law」規定的飯店客房,空間風格卻是二〇年代禁酒時期的小沙龍調性,藉此向那個華美輝煌、情致十足的時代致敬。沿著人行道上一座尋常通往地下室公寓的樓梯開始探險,按下門鈴,在狹小的等候間等一段時間後,隨店員引領進入復古的沙龍客廳。

空間內上演著優雅的二〇爵士風華,懷舊的地毯、古典鏡面與天鵝絨的長條沙發,宛如這美好年代風情裡客串演出的小配角。光線即便昏暗,卻還是難以忽視天花板上華麗閃爍的錫片光芒;細看牆面的壁紙,還能發現店主開的情色小玩笑。木質酒櫃與吧檯間,衣著得體的調酒師在其間從容穿梭;除了小人桌,吧台前的幾個沙發區布幕拉起,隔出了私密的多人包廂,牆面上鑲嵌著復古的服務拉鈴,復刻著舊時紐約的紙醉金迷與慵懶氛圍。

沒有招牌門面的 Raines Law Room 低調神祕,精緻細膩的空間描繪著親密的格局,呼朋引伴的你記得一行別超過六人,並且花點心思打扮一番,避免被拒之門外的尷尬。找到位置坐下之後,就好好放鬆,享受美好年代的復古氛圍吧!

Raines Law Room
48 West 17th Street, New York
Opening Hours: Mon-Thurs/ 05:00 pm-02:00 am
Fri-Sat/ 05:00 pm-03:00 am
Sun/  07:00 pm-01:00 am

All Images Courtesy of Raines Law Room.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城市與生活風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