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著光影、微風與綠意,在城市裡築起一座食用花園:吉隆坡 Planter Box House

Photography/ Ameen Deen.
Film/ LYS Studio.

沿著街廓建築的形體,太陽光被切割後形成明亮的斜面,在城市街道裡灑落色塊與陰影;穿插其中的綠葉與水氣,瀰漫著一股清晰的流,塵埃反白著日光,隨風吹起散落,環繞在名為生活的流動之中。那有點燙手燙腳、卻又濕潤十足的空氣,也許是吉隆坡如今依然未變的唯一,讓這座急速發展而起的東南亞大城,在奔馳的步調裡還時不時傾訴著一種慢活的熱情。

「生活」這既是動詞也是名詞的詞彙,若能將自然生態逐漸融合在每日的態度與作息之中,將自給自足與「自然」的姿態搬進室內,隨著生命時序更迭,讓原有的城市日常淬煉出新的觀點。而建築團隊 FORMZERO 的 Planter Box House,依著「光影」、「微風」與「綠意」築起,便是這新觀點的落實。由設計師 Cherng Yin Lee 在 2012 年成立的 FORMZERO,在當地建築圈裡相對年輕,也因如此更無所畏懼地挑戰傳統,在城市裡以「破格」般的概念嶄露頭角。

Planter Box House 是 FORMZERO 為一對退休夫婦所設計的當代住宅,這對退休夫婦期許退休後能以「自給自足」作為園藝生活作為核心,於是包含屋頂露台的四層樓建築,便被蔥蔥鬱鬱的植栽環繞。設計團隊以馬來西亞原有的熱帶建築為靈感,自 Temuan 原住民取得劈成對半的竹材,嵌入自外觀的一格格水泥牆面上,描繪出質地粗糙卻充滿有機生命力的設計。

若這是退休生活的一片樂土,那天降的甘霖必要無微不至照顧到其中盛裝的每塊土壤,FORMZERO 優先考慮光線與通風,從一樓至頂樓的陽台由外往內推——門面內凹的設計是屋主對周邊鄰居的邀請。整體結構的幾何堆疊,讓植物能充分浸潤在陽光與雨水下,形成一座天然棲地;而植栽更並不只是妝點或淨化,其中滿載著 40 多種食用植物,宛如在吉隆玻的住宅街巷裡築起一座巨大的垂直園地,為城市裡的空氣調和出新鮮芬多精。

一樓的前後門皆以寬敞的開放式玻璃窗讓日光充分灑進,同時也讓空氣充分流通,一併貫穿整個空間。進門後隔絕外在雜沓紛擾,客廳靜置的藤椅作為建築內部出訪的招呼。而相對的彼端,垂釣式燈飾懸掛在木質色調的料理台之上,安放著長型餐桌椅,形成獨立又開放的廚房空間;各個角落安置著藝術品與畫作,在整體設計的精簡線條裡安插著屋主的色彩與風格。客廳與廚房中間,則是從一樓垂直向上貫穿至天頂的樓梯,以纖細的姿態焊接頂層,扮演劃分空間的角色。

二樓設置睡房、書房與自然採光的淋浴間,穿越柔軟的床便又是個綠意十足的陽台。三樓一側作為客房,一側則是起居室;比二樓寬闊些許的陽台,則成為半戶外的小庭院,傍晚倚著涼風,在灌溉植物與日夜輪轉的生活時序裡於此觀望,坐看城市在植栽剪影下的日落。

「自給自足」不只是屋主的理想,FORMZERO 的設計策略更落實了低能耗房屋。量身打造的灌溉循環系統,連接在一格格植栽牆裡,讓養分與雨水能充分循環,也形成建築與自然自成一格對話的方式,強調著 Planter Box House 如同文明裡建構出的自然小型植物園,調和著空氣與濕氣,讓此地不只是理想住宅,而是可以確切影響著周遭居民的小型生態。

作為一棟突破常規的建築,Planter Box House 宣示著一種新的生活格局。日出日落、時序推移,生活的變動更深刻連結著天與地;慢活不只是鄉間環境能享受的特權,FORMZERO 藉由建築設計,讓人即便在匆忙的城市裡,也能將對土地與自然氣息的渴求,轉變為一種生活態度。

All Image Courtesy of FORMZERO.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設計與建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