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國文學《秘密花園》主角之名,她用花朵獻給柏林狂野與浪漫:花藝師 Ruby Barber

'Emily'. Photography/ Becca Crawford.

「以後好想開一家花店啊!」很多人曾這麽說過吧!然而許多夢想有時就只停留在這麽想想而已,很多「以後」說著說著就沒有然後。但對 Ruby Barber 來說,開花店從來不在她的人生計劃中,反而是一個機緣偶然,再加上之後的篤定,她的花店就這麽開張了。從雪梨開到柏林,從賣花變成做藝術裝置,這個 Ruby Barber  到底有什麽奇妙能力?

城市裡的花草女孩

故事的開始和大自然全然無關。Ruby 生活在懶洋洋的雪梨,一直是個「city kid」,學的是室內設計和建築,開花店這件事根本不在她的字典裡。父親是攝影師,母親開畫廊,「從小耳濡目染,他們肯定對我的世界觀產生了影響。在開花店之前,我完全可以想像自己走上家人的路。」

Ruby Barber. Photography/ Daniel Muller. Image Source: fvf.

Ruby Barber. Photography/ Daniel Muller. Image Source: fvf.

美學熏陶似乎是意外撒下的種子,Ruby 接觸花卉純屬偶然。當時還在念書的她,每個星期五都去弗萊明頓花市(Flemington Flower Market)買花,沒想到事情就從生活習慣這麽一發不可收拾,「我似乎找到了自己的路。」

一開始她直接用紙把花包起來就送出去,很快熱情和新鮮感驅使她開發更多好奇心,她需要更專業的花卉知識。「我對傳統花藝一無所知,甚至不知道有什麽規則可循。老師不喜歡我選的花,後來我乾脆忽視他們的意見。」因為如果要做和別人不一樣的事情,就沒必要聽別人怎麽說。

給花店起個童話主角的名字

憑著熱戀般的喜歡和勇氣,Ruby 的第一家花店開張了。有意思的是,她給花店起了個另一個女孩的名字——「Mary Lennox」,19 世紀英國作家 Frances Hodgson Burnett 筆下的兒童文學《秘密花園》的女主角之名。故事裡,Mary Lennox 是個孤兒,她討厭所有人,也知道自己不被喜歡。某天她意外闖進了一個秘密花園,開始和花匠、知更鳥交朋友,最終找到了重新開啟快樂的鑰匙。

這個童話陪伴著 Ruby 的童年,「我小學的時候扮過 Mary Lennox,睡覺前還要聽它的錄音帶書。它讓我相信,植物和花可以治癒人心。」還有一個巧合,Ruby 在雪梨開設的首間花店,就位於 Mary Street 和 Lennox Street 的轉角——她父親的攝影工作室、母親的第一家畫廊都在同一幢建築內。小時候的記憶和長大後的軌跡重合,所有事情好像在冥冥中有了約定。

搬到柏林不是為了電音

一個夏天,Ruby 和男友到柏林旅行,看慣了雪梨花市整齊的花束,漫山遍野生長得無法無天的植物,柏林宛如讓她發現了新大陸——別人眼裡的荒郊,是她眼裡的花園,她立刻決定搬到柏林。

If you look the right way, you can see that the whole world is a garden.

‘Emily’. Photography/ Becca Crawford. 

If you look the right way, you can see that the whole world is a garden.

'Emily'. Photography/ Becca Crawford.
'Emily'. Photography/ Becca Crawford.
'Emily'. Photography/ Becca Crawford.
'Emily'. Photography/ Becca Crawford.
'Emily'. Photography/ Becca Crawford.

在柏林的第一年 Ruby 沒有著急張羅花店,而是忙著「狩獵植物」——循著花市上的獨特品種,找到當地的農場花園。「我想知道關於花和植物的一切,我想知道它的歷史和個性,我想知道怎麽種植,我永遠不會覺得無聊!」除了需要適應截然不同的氣候與環境,狂野的柏林也讓花藝設計變得更有趣。第二年,柏林的 Mary Lennox 開張,Ruby 的工作不再只是賣花那麽簡單。

'SAUT HERMÈS AU GRAND PALAIS'
'SAUT HERMÈS AU GRAND PALAIS'
'SAUT HERMÈS AU GRAND PALAIS'
'SAUT HERMÈS AU GRAND PALAIS'

設計花卉裝置、布景、開 pop-up 商店,Ruby 對各種嘗試都躍躍欲試,「這讓我的工作不那麽『與世隔絕』。」知名品牌從 Hermès 再到 Gucci,都在她的合作名單上。更有趣的,Ruby 的男友在柏林的傳奇夜店 Tresor 工作,這對愛侶竟然在俱樂部外建了一個花園,地下文化和大自然的碰撞,對她來說效果比跳翻夜店地板還刺激。

'GUCCI BLOOM'. Photography/ ROBBIE LAWRENCE.
'GUCCI BLOOM'. Photography/ ROBBIE LAWRENCE.
'GUCCI AQUA DI FIORI'. Photography/ ROBBIE LAWRENCE.
'GUCCI AQUA DI FIORI'. Photography/ ROBBIE LAWRENCE.
'GUCCI BLOOM'. Photography/ ROBBIE LAWRENCE.
'GUCCI AQUA DI FIORI'. Photography/ ROBBIE LAWRENCE.
'GUCCI BLOOM'. Photography/ ROBBIE LAWRENCE.
'GUCCI AQUA DI FIORI'. Photography/ ROBBIE LAWRENCE.
花藝小技巧

父母的工作與成長環境的美學耳濡目染,在 Ruby 作品裡都能尋見蛛絲馬跡,創作時也有幾個小技巧。首先是「體積感」,她喜歡用大支的花卉和植物製造份量感,透過鏡頭去看,能更好地看到它們和環境之間的關系;留出足夠「呼吸」的空間,讓作品儘管品種單一也能撐起場面。

'BRIGITTE'. Photography/ LINA LANGFORD.
'BRIGITTE'. Photography/ LINA LANGFORD.
'PATRICIA ZHOU'. Photography/ Becca Crawford.
'BRIGITTE'. Photography/ LINA LANGFORD.
'BRIGITTE'. Photography/ LINA LANGFORD.

‘PATRICIA ZHOU’. Photography/ Becca Crawford. 

創作時不只考慮運用的花朵,而是根據花莖的線條來安排,彎彎曲曲的更有造型美,讓最後呈現的作品在畫面中帶有「漂浮感」——這是Ruby 獨門的插花術之一。因此花莖不要統統剪短,要留長一些才好,伸展開來有輕盈懸浮的感覺。

Editorial for IMPORTANT MAGAZINE. Photography/ Becca Crawford.
'Design Tales' for OUR FOOD STORIES. Photography/ OUR FOOD STORIES.
Editorial for IMPORTANT MAGAZINE. Photography/ Becca Crawford.
'Design Tales' for OUR FOOD STORIES. Photography/ OUR FOOD STORIES.
Editorial for IMPORTANT MAGAZINE. Photography/ Becca Crawford.
Editorial for IMPORTANT MAGAZINE. Photography/ Becca Crawford.
'Design Tales' for OUR FOOD STORIES. Photography/ OUR FOOD STORIES.
'Design Tales' for OUR FOOD STORIES. Photography/ OUR FOOD STORIES.

身為花藝師,每天雙眼面對滿滿的花香與鮮艷,心花怒放總也免不了有「最喜歡的」,Ruby 坦承自己每天都能碰到「新歡」!但誰說這樣不可以?關鍵在於剪掉不必要的枝葉,讓盛放的、蓬鬆的新歡花朵簇擁在一起,「澎湃感」營造的漸變色是最不出錯的玩法。

‘Blumen Couture’ for STERN Magazine. Photography/ Alexander Straulino.

'Blumen Couture' for STERN Magazine. Photography/ Alexander Straulino.
'Blumen Couture' for STERN Magazine. Photography/ Alexander Straulino.
'Blumen Couture' for STERN Magazine. Photography/ Alexander Straulino.
'Blumen Couture' for STERN Magazine. Photography/ Alexander Straulino.
'Blumen Couture' for STERN Magazine. Photography/ Alexander Straulino.

‘Blumen Couture’ for STERN Magazine. Photography/ Alexander Straulino.

學會跟花說「hello」&「bye」

每張豐盛飽滿的照片背後,都是從每天淩晨四點鐘開始的——「我喜歡半夜醒來,開車去裝滿鮮花的大倉庫,好像一次刺激的冒險夜遊。」Ruby 說著,「把花送出去之後,我會一連幾天想著它們過得怎麽樣?有足夠的水嗎?有沒有實現它們的價值?可是我也知道,在不遠的將來,這些花都會被扔掉。」

喜歡將幾近枯萎的和鮮嫩的花擺在一起,Ruby 微妙地詮釋她在植物上所感受到的美、生命、衰老和死亡。放鬆了對時間的執念,才能獲得更自由的空間。終究,花對人的影響是 Ruby 最著迷的部分,不管是日常的點綴,還是婚禮的花束,散發的喜悅都是純粹而由衷的。就算只能擁有短暫的快樂,也要緊緊抓住,她說,「這樣就值得了。」

Text / Nikki.
All Images Via Mary Lennox & Mary Lennox Instagram.
【此篇為 Polysh x VOICER 合作文章】

加入 Polysh Facebook 隨時閱讀最新、有趣的藝文與書籍文章。